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

2019-01-19 16:42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虞建英
天津教育 2019年27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教师应游戏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虞建英

音乐是一门极具渲染力的艺术,音乐课程也早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音乐学习不仅是一种艺术熏陶,也是一种音乐启蒙,对学生的性情、情操等方面的影响非常之大。而乐感对于音乐学习而言是很重要的,可将其视为音乐学习的“音标”,学生乐感若好,那么对音乐旋律以及节奏等的掌握能力也会获得提升。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至关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的有效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乐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经常存在刻板、单一等方面因素,未能够对教学方式予以创新及变通,殊不知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的需求了。在此情况下,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势必不强,更别提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了。所以,对初中音乐教师来说,若想培养学生乐感,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乐于参与至课堂实践之中,积极学习音乐知识,进而提升乐感。

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可通过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投身于课堂游戏之中,并在游戏中渗透提升乐感的因素,在欢笑之中使学生的乐感得到提高。对此,教师首先应了解初中学生的个人乐感发展程度,而后阅读音乐教材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融入音乐元素的制定游戏。其次,在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每名学生在游戏之中的参与程度,并适当予以提醒及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学习音乐知识。为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教师也可参与至游戏之中,与学生一同玩这个游戏,使课堂氛围变得融洽热闹,且也充斥着知识的味道,如此不但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也能够使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显著提升,强化学生音乐乐感,最终使初中学生音乐素养能够获得总体性提高。例如,在学习《青春舞曲》一课时,教师应善于激发初中学生,落实对学生乐感的培养。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可制定节奏游戏,让学生对维吾尔族特有的舞蹈节奏做出反应,引导学生都参与游戏,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此学生的乐感势必在长久的熏陶之下得到提升。

二、播放各类音乐,培养学生乐感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在教学方面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越发频繁,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有利于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播放功能,积极为学生播放不同的音乐曲目,使学生的听觉体验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而乐感也会因此慢慢积累形成。另外,借助这种方式,也利于提升初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学生音乐素养。教师还应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音乐类型进行搜集和归纳,在课堂中有次序的为学生播放音乐曲目,最好按照音乐中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调式、音区的变化来播放,让学生能够有对比的对不同音乐类型细细品味,进而使学生的乐感能够提升。例如,在学习《念故乡》一课时,教师应为初中学生播放一些节奏加快、歌词较明亮的音乐类型,在课堂中放给学生听,而后让学生对所播放音乐的异同点进行品味,如此学生便会得出结论,思乡、离别、送别类型的音乐歌词和节奏等都较为伤感,并领悟到节奏会对音乐所传达出的感情产生影响,在这种聆听之下,初中学生的音乐乐感势必会得到提升。

三、重视理论讲述,培养学生乐感

理论知识的扎实与否,会对音乐欣赏与乐感的提升产生影响。若无理论作为基础,学生在音乐欣赏之中就会遇到瓶颈,如难以找到节奏、难以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出的情绪等。因此,对初中音乐教学来说,也应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扎实学生音乐学习基础,使学生的乐感能够获得逐渐提升。

对此,教师应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针对音乐曲目,可去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并将故事情节梳理清楚,在课堂中讲述给学生听,如此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感悟和增强学生的个人情感以及共鸣情绪等。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白音乐家对美好音乐的付出,使学生能够珍惜音乐学习时光,进而更为细致对音乐作品进行倾听,如此初中学生的音乐乐感也会得到进步。例如,在学习《第五(命运)交响曲》一课时,教师应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可通过故事讲述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理论知识进行渗透。一方面教师应先对音乐曲目予以介绍,帮助初中学生了解贝多芬,并将《第五(命运)交响曲》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以增强学生对乐曲的感悟。另一方面,在播放乐曲时,也可适当搭配敲门等动作,提升学生的记忆点,最终实现对初中学生乐感的良好培养。

四、开展问题教学,培养学生乐感

传统音乐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在此情况下,初中音乐课堂不但会变得十分枯燥,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音乐本该是灵动而富有趣味的,并非是枯燥和乏味的,音乐课堂若长久处于此种氛围中,教师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学习成效都会受到影响,对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也会一度难以进行。所以,为使枯燥的学习环境能够获得改变,初中音乐教师则应积极找寻应对策略,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于音乐课堂之中。

教师可开展问题教学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也引导学生向自己提出问题。对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确保所提出问题,利于初中学生乐感的提升。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这不仅对学生音乐学习极有帮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学习《辛德勒的名单》一课时,教师可开展问题教学,来培养学生乐感。如教师应先让学生对其予以倾听,而后依据此向学生提出问题:本段音乐特征是什么?感情基调为何?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初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主性与思考,从而使初中学生乐感水平能够获得飞跃进步。

五、注重校园活动,培养学生乐感

校园歌唱活动,深受学生所喜爱,同时也是学生展示才艺、培养学生乐感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初中音乐教师来说,应善于把握住这种机会,引导初中学生投身于音乐实践之中,给学生施展自己的空间,如此也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乐感究竟如何。另外,就算不直接上台演唱,学生在台下听,对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也是极为有利的,在如此的耳濡目染下,学生的乐感也会获得潜移默化的提升。例如,在演唱国歌时就要唱得雄壮有力,带着一种浑然的铿锵气势,以将国歌的气势演唱出来,如此学生的乐感也会得到进步,也会对音乐燃起无限热爱之情,这样不仅学生的乐感、个人音乐素养能够提升,其自身情操也会获得升华。

六、唤起学生想象,培养学生乐感

想象能够勾起人心中最为美好的回忆,特别是对于悠扬美好音乐作品的想象,更能使人的身心获得舒缓。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想象,也有助于提升自身乐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想象,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引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实现对初中学生乐感的良好培养。另外,通过这种方式,也利于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使学生对待音乐作品能够自觉养成思考习惯,并善于分析各类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如此不仅学生的乐感能够获得提升,其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也会获得切实进步,最终使初中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例如,在欣赏《无锡景》时,教师就应唤起学生的想法,用图片形式让学生直观的欣赏无锡的美景,以感受到《无锡景》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情绪,如此便能够增加学生对作品的共鸣,使学生能够更乐于学习音乐知识,也才能够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提升自身音乐乐感,最终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七、结语

总之,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初中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可通过播放音乐作品激发初中学生兴趣,重视理论讲述,开展问题教学以及唤起学生想象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共鸣情绪,掌握音乐节拍、节奏以及旋律等,最终实现对初中学生音乐乐感的良好培养,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教师应游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