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升高职 “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探析
——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为例

2019-01-19 22:2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练培训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一、培养“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从《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2017-2020年)》发布至今,许多高校纷纷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然而,对一些高职院校来说,其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教育学原理》中提到关于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教师应具备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身心素养。教师需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又要对其专业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一些新的素养,其中教学能力的关键素养包括:设计专业课程标准能力素养、建设课程资源能力素养、建设和改革课程能力素养、课程教学设计及组织能力(如编写项目化教材、设计教案、改革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组织、准确的教学评价等能力)、顶岗实践及社会服务能力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素养、强化科研能力素养、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等,这些能力使高职教师成为“教练型”教师,同时这些关键要素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促进和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提升 “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结合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加强对“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才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主导性。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师的角色彻底发生转变,不仅能够解决实践环节不够、无法调动学生兴趣、课堂学生参与不够和学习效率不高的实际情况;也能够将解决老师最困扰的问题,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在“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问题如下:

1.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慢。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从新的施工技术到新的建筑材料,想要及时掌握这些知识就必须不脱离一线岗位,但多数一线教师课时量较大,且还要完成课改、科研等任务,只能利用假期进行顶岗实践,这就导致无法及时了解和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对于高职“教练型”教师而言,知识素养的提高尤其重要,教师专业技能的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水平。

2.网络研修学习效果欠佳。在线教学的优势就是不限时间和地点,随时随地进行有效学习,但弊端就是对于一些主动性差的老师,似乎无法起到满意的学习效果,而且针对性不强,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效果较弱。“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需要尝试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能够更有时效性地提高其能力。

3.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缺乏说服力。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评教、教师听课、优质课评选等方式,这些评价的标准仅局限在学校内,缺乏在同一平台与校外同类院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因此,无法衡量“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的真实水平。

其次,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借助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这一载体,结合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任务实践探索,逐步探索尝试以“G-R-T-R-C”五要素的能力培养模式为路径,明确了将创新课程改革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课堂实施能力、顶岗实践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等五项关键能力作为“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逐步提升“教练型”教师的教学能力。

1.“G”(Guide)即“引路”:实施“一对一”青年教师帮扶计划,开展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就是针对青年教师培养过程,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建筑行业和高职教育的特点,从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到创新教学设计、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顶岗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创新等专题对青年教师进行辅导。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教学专家及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教育教学讲座或建筑专业前沿技术讲座,真正使教师教学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做到与建筑企业一线专业岗位零对接,让“教练型”教师的专业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

2.“R”(Research)即“科研”: 教师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进行立项研究。提高科研工作对课程改革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突出课程改革科研课题的实用效果、带动效果和影响效果,并将科研课题中核心方向锁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将科研课题的成果作为解决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且实用的手段,真正将科研成果应用落到实处。并以此为契机,准确定位当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整合科研团队力量,以创新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骨干专业建设、特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等实用性强的课题进行立项研究,充分将“教练型”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热情和源动力调动了起来,同时也能够形成不少有价值的理论成果。2018年我系教师承担市级及以上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共3项,承担院级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共9项。教师编写公开出版特色教材2部,发表教改科研论文20篇,较前两年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

3.“T”(Training)即“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结合天津市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工程监理骨干专业建设任务,我专业针对“教练型”教师安排了多批次提高教学能力专项外出培训。通过各种专项培训,从教育教学理念上,为今后提高“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本着化解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突出问题为出发点,以创新教学设计改革能力为着力点,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此外,我们培训的方式上,采用了培训(外出培训)与调研(校外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外出培训共安排11批次,共计覆盖20名教师,培训内容关于“职业院校有效课堂建设及认证”、“混合式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职业院校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及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实操高级研修班”、“全国职业院校互联网+时代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课程建设创新培训班”、“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校外调研主要深入高水平兄弟院校建筑类专业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交流和学访,征集相关专家的意见,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通过外出培训与校外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前进的方向同步,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手段,稳步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建设的提高。

4.“R”(Reform)即“改革”:通过教学改革,不断挖掘“教练型”教师的潜力。高职教学能力提高的核心推动力就是教学改革,同时教学改革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也必须依靠教学改革。目前,我专业这正是通过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开展以满足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新需求为目标,探索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本着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任务化、模块化重组设计改革;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我专业教师深化课程改革的不懈努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我系专任教师在2017-2018年连续两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得一项天津市一等奖、两项天津市三等奖,获奖教师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我系“教练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比赛中大放异彩。

5.“C”(Competition)即“竞赛”:通过以赛促练,“教练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不断强化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以竞赛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依据。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所以教师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水平,在学生技能竞赛当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教师自身应当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水平,并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引导,才可以在学生训练的过程当中发挥其特长,迅速提高专业水平,并让学生展现出来更强的实践能力。全国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以及评分标准都需要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竞赛当中,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从选手的选拔一直到专业集训,需要做到的是以身作则,教师不应当像以往一样单纯完成书本知识教学工作,而是应当详细的对职业标准和竞赛规则进行分析,并亲身参与到各项工作当中,切实的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工作,以便于可以让学生的竞赛任务完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最终在技能竞赛领域当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通过专业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专业水平及实践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2016-2018年举办的天津市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中,我系学生获得两项市级一等奖、五项市级二等奖、两项市级三等奖,获奖同学将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证明了“教练型”教师教学效果。

三、小结

“G-R-T-R-C”五要素的教师能力培养模式的创建,符合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推动了“引路带动科研、科研带动培训、培训带动教改、教改带动竞赛”的五要素相互带动的连锁反应,相互促进。具体来说:实施“一对一”青年教师帮扶计划,将青年教师分配给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一对一”结对进行教学指导,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专业技术能力得到提升,并针对青年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整理形成科研课题,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开发创新课题研究思路,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思考并探索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实践水平薄弱、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课程改革力度不够等,并从中发现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针对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参加培训、考察的形式去学习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教师踊跃参加各种培训,提高了教育教学理念,理清了“教练型”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思路,为推动专业建设、创新课程改革等带来了内部的动力,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教师通过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挖掘“教练型”教师的潜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并通过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技能竞赛,切实提高了“教练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练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市赛及国赛,不断提升“教练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五要素”连锁反应培养“教练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模式,促进“教练型”教师创新课程改革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效课堂实施能力、顶岗实践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教练培训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