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地区中职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分析和实施探索

2019-01-19 06:08字发国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职校实施

字发国

摘 要:科技创新活动点亮生活,科技创新教育改变人生。本文分析提出,地处偏远地区的中职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需结合学校实际,正确看待优势和不足,积极主动、科学灵活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既明确科学的创新规划路径,又有独具特色且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进行探索。

关键词:职校 科技创新 实施

从某个角度来看,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思维创新等,而科技创新是创新的关键,在中职学校同样适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教育与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加强中等中职学校科技教育;以产教融合、科教协同为原则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鼓励开展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以培养劳动技能为主,加强中职学校科技教育,推动科技教育與科技创新实践进课堂进教材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促进发展职业教育,而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是偏远地区中职学校,让职校学生有放飞梦想、锐意创新的施展平台,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新时期面临的新课题。

一、中职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

1.基本概况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推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是国家推进科技创新的载体之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其过程必然会遇到各种阻碍。学校也有自己的窘境。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时,偏远地区的中职学校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时存在诸多困难,如文化环境、地域优势、基础条件、科技工作队伍等。

2.存在问题

(1)地理位置偏远,信息相对滞后,不易感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成果,缺少科技创新的动力。

(2)不能找到正确的科技创新研究方法及发展途径,创新力不足、创新点难找,走不出科技发展瓶颈,甚至自我封闭。

(3)科技文化环境制约,对科技创新体制的管理模式、政策红利等了解较少。

(4)存在自我满足的优越感,一定程度上阻碍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动机,导致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5)中职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如科研设施条件不足、师资队伍薄弱,学生生源质量制约等因素,“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有些科技创新的开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6)地方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学生可以实地参观的更少。

(7)科技人才相对较少。引不进来、来了留不住科技创新人才的现象存在,导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专业人才紧缺,工作推进较难。

(8)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不到位等。

3.积极环境

科技创新活动讲究的是“小”“新”,就是从小问题入手,进行头脑风暴,收集小建议,提出小创意,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进行小制作,再改进完善和创新,实现小发明,简单易行,打破创新的神秘感。

中职学校的科技创新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撑是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二是中职学校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工学一体化的课程设置,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实践出真知,容易涌现科技创新作品;三是课余时间较多,学习压力较小,可集中精力进行科技研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实施途径探索

1.积累知识是基础

科技创新按模式分类,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多学多看,不断积累知识,实现“量变到质变”,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础,延伸学习最新的科技创新知识。如某学校开展科技创新培训教育活动,课程模块分为:创业通识、移动新媒体、沙盘模拟、蛙页制作和3D打印。通过培训,学生对就业和创业有了新的认识,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

2.开展专业社团活动

以学生社团组织为平台,建设专业社团、科技创新协会,创建成长工作坊等,提供创新活动室、头脑风暴活动室,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和交流科技创新知识的阵地。整合课程教学、社团活动和企业实习等资源,为学校的科技创新创造适宜环境。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致力于培养职业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发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

3.开设科技创新课程

中职学校可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加入科技创新课程,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时间。条件成熟时,可成立科技创新教研组,组织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定期开设公开课和专题讲座,探索科技创新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科技教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开设科技创新类选修课,满足学生特长添彩的成长需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跨专业、跨学科的科技创新教学团队。加强科技创新课程任课教师、辅导教师和社团指导教师的专项教育培训,落实教师进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打造科技创新专职、骨干教师队伍,制定考核办法,评选优秀科技创新辅导教师,以点带面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培育工作。另外,创造条件聘请成功创业企业家、优秀毕业生和校外科技创新专家进校开展讲座甚至教学,面对面进行指导,壮大创新教育师资队伍。

5.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营造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崇尚创新,宣传动员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通过举办科技创新论坛、科学沙龙和展览展示等形式,创造更多科技活动与师生群体交流的机会。增强创新自信,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文化,形成鼓励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加大校园科技创新宣传力度,报道先进事迹,树立典型人物;以板报、广播、QQ、微信、文化墙等为载体进行宣传,通过科技创新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途径,结合学情开展科普教育。

6.科技创新教育融入校园课外活动

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为主题,策划校内演讲比赛、原创漫画比赛、硬笔书法比赛等活动,多种形式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校园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科技创新分享活动,根据不同的阶段策划科技创新不同的主题。“虚拟创业”模式是助推职校学生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及爱好,依托学校教学资源,虚拟注册,模拟创业,从而学以致用。

7.发挥科技创新大赛的促进作用

举办以“體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包括科技创新成果、科技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借助科技创新比赛,集中展示各类科技活动的优秀成果,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赛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内定期举办校园科技创新大赛、涵盖科技创新元素的技能节和文化艺术节,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科技创新小报评比、创新商品展示评比、各学科专业技能作品(微视频)展示、科普摄影大赛等。

8.借助科技创新的社会力量

中职学校应借助地方科技创新实体博物馆,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科技创新与科普相结合,有效利用地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社会将致力于为广大中职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打造创业实践平台、沟通交流平台和社团活动平台,提供好技能培训服务、资金支持服务和配套保障服务。

三、效益分享

1.促进专业建设

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市场导向接轨,与经济发展同步。科技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探索专业向产业发展之路,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从而创新职教育人模式。

2.校企合作新契机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校企合作的新契机。学校培养学生,企业创造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促发展,深化中职学校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科技创新学校组织、企业投资,成果分享、实现双赢的运作。校企深度融合,共建研发平台,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无缝对接。

3.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创建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园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身参与创业,努力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为学生搭建了成长平台。完善规章制度,加快建设以专业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学校创新动力、活力、实力,使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动中,形成狠抓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助推的发展新格局。

四、小结

中职学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要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各项工作,凝聚共识,不断扩大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现代教育装备的投入正日益改变着传统职业教育方式,使职业教育走向信息化、数据化。要以创造力为原动力,科技创新通过端正态度、接受教育、学会思维、营造氛围和参加实践,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无止境,中职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任重道远,只有科学规划、迎难而上、狠抓落实,才能真正发挥科技创新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昌祥,罗玲玲.快乐的大学发明家—大学生发明创新案例集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2]芦苇.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J].经济问题,2016(6).

[3]程宜康,吴倩.技术·教育·课程—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云南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职校实施
我的职校我的梦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