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研究

2019-01-19 06:08宋灵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宋灵

摘 要: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以职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求,符合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及学生的特点。为了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实现学生步入社会的顺利过渡与衔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本文分析提出,在对学生培育的过程中,应以工学结合模式为背景,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优化学生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以推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健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制度。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学生 管理工作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较为重要,是以职业定位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通过学校、企业的不同教育路线以及二者的通力协作,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近年来,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在此笔者结合学生管理实际工作进行分析。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广义的学生管理工作指的是学校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所做的间接和直接的工作的总和,狭义的学生管理工作指的是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发展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相关工作。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高职人才的工作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企业中从事生产经营工作,按照企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培养和管理,由学校负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检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在校学习期间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难点在于学生校外的管理。

1.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不成熟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目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和服务程序还不够完善,并未建立相应的政策机制,一旦出现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将很难快速处理。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生的管理服务机制还没有根据实际需求予以调整,例如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学校来完成,而学校主要还是由教务处、学生处负责学生管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成熟,难以形成对学生管理的合力。

2.传统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实习期间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在多年来形成了严格的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原有的管理格局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校外实习具有多元化、实习地分散、实习内容不固定等特点,传统的管理方式虽然在某些地方还能够适用,但其侧重点需要调整。例如,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学生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环境适应能力等等。

目前学校校外实习的一线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完成,但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数量有限,对于学生管理存在“一对多”的情况,整体管理效率不高。同时,班主任大多数是兼职教职工,班主任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难以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管理,使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的管理效果难以发挥。

3.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针对性不强

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后,身份由学生的转变为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在短时期内学生会面对诸多的身份和环境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为准职业人,进入企业后,企业会像对待其他员工一样严格对待学生,但是学生的意识还没有发生转变,因此心理上可能难以适应环境变化,造成学生难以及时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其次,部分企业的工作规律性较强、劳动强度较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活动空间及工作强度都发生了转变,个别学生还会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思想上的波动,甚至出现恐惧、自卑、忧郁等负面情绪,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基于企业员工而制定的,制度具有很强的刚性,对于学生的管理经验有所欠缺,企業在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还没有掌握规律,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工作。

另外,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信息孤岛,缺乏有效的沟通,对学生的管理目标不一致,缺乏一种合理的管理手段,致使管理效果较差。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工学结合实际上是学习与工作结合的教育模式,是促进学生适应将来职业发展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利用校园内外的资源,将学校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这一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应做出学生管理工作的调整与创新。

1.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创新

(1)加强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现代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及工作态度。学生到企业实习期间,会由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职业人的身份,面对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严格的企业制度,会对学生以往长期积累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实习期间重点关注学生基本生理、心理素质、沟通技巧的培养。

(2)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是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必备的基本素养,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应该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从而约束职业行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应该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是先于专业技能的,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责任意识、奉献社会、道德意识、团队协作、竞争意识、效益意识、职业礼仪等要素。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职业道德教育也应该进一步细化。

2.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教育环境和教育重点都发生了改变。因此应该有与之适应的工作方法与内容,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1)创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辅导员和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在企业中能否满足企业的具体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学校应该不定期地走访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跟进,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沟通工作。同时,以电话、微信、QQ等多元化的沟通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

(2)做好重点人群管理。将经济有困难、心理有困难、学业有困难、技术有困难的学生确定为重点管理人群。在管理工作中应加强该类人群的管理,通过客观的分析与主动跟进的工作方式了解重点人群的实际需求,客观分析其实习现状,针对具体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主动的解决,针对其心理问题,与企业、家庭及时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及教育工作。

(3)抓好重要环节教育。高职院校需要重视重要环节教育,如实习外出前的教育、工作结束后的引导。只有加强这两个重要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在学生外出实习之前,要针对实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与安全风险制定详细的防控措施,并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学生。当学生进入实习期,各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岗位培训,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工作。

实习结束之后,企业应当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分,学校针对评分结果予以指导与总结,开展汇报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可以邀请低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参与汇报会,让低年级学生做好思想准备。

3.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

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加强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工学结合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努力,只有调动三方的积极性,才能让工学结合发挥最大的效力。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主要是政府引导,学校主动参与,企业被动参与。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学结合工作機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应该形成以政府为引导、行业协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的机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做好实习基地创建工作。

(1)加强企业、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同时与企业保持联系,帮助学生成才。企业应该选择经验丰富的指导师傅负责学生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为学生编制实习指导手册,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生实习的重要性。为此,应搭建良好的育人平台,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专业教师与职业导师的互动。学校与企业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地,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与学校是学生教育的执行者。学生管理过程中应该由企业师傅、学校教师、职业发展导师形成合力,共同对学生的技能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人生规划,提高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小结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也进行了各种改革,工学结合作为当代高职教育活动的重要部分,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合力,创新了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当代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郑国风.“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5(1).

[2]张良,唐志红.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6(10).

(作者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