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浅见

2019-01-19 06:08李巧如
职业·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会计专业

李巧如

摘 要:本文围绕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的必要性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技工院校 会计专业 学生 工匠精神 培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和创新。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工匠精神的新风尚。作为会计专业教师,笔者认为在技工学校会计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引入“工匠精神”理念,帮助学生们树立起对工作责任的担当,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经济已逐步摆脱低端发展格局,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造,就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工匠精神”正是中国制造的精神之钙,是新时代人人向往的精神高地。“工匠精神”既意味着精湛高超的技能;也意味着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同时,更要有追求突破和卓越的责任感、使命感。近一年以来,我们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提高创新力和效率,既需要创造力,也需要“匠心”。同时,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努力解决产能过剩,致力于推动自主创新,这为那些在创新上有远大追求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极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我们应鼓励并促进各行各业将工匠精神作为发展进步的重要尺度,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耐心和恒心,持之以恒地不断坚持,用匠心塑造匠魂。无论是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还是技工教育的改革,必须多管齐下以形成合力。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可以术能生效,中國精造才能实现并稳定。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新时代中国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变化,对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会计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养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正符合中国经济高速腾飞发展的新需求。目前,技工院校是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平台,因此,技工院校在会计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跟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以往的就业观,就学观要有所转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技能和业务过硬、同时又具备“工匠精神”的会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使技工院校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也必将面临一些全新的挑战。

一、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弘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人才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其中对优秀人才的竞争最关键。会计人才既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监督者。财务会计人员作为国家税收政策、现代企业财务核算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职业技能的强弱,职业素养的高低,将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税收政策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当下的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奋进,对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现代技能型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今的会计技能型人才不仅需要高超的会计专业技能本领,还需要具备修己以敬,精益求精的会计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会计工匠”。

2.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客观需求

技工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是实现操作能力培养的业务要求。“工匠精神”不仅是要学生理解书本的理论知识,也还要考验学生证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我们要真正教会、教好学生财务会计技能,适应现代社会与企业需求,要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目前,还有不少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把所学的财务会计技能应用到企业实践工作中去,主要因素是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培养,缺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基础。因此,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只有把会计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有机地融合,才能为国家经济优化升级、现代企业的发展夯实坚实的人才基础。

3.满足技工院校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需要。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踏入社会第一份工作大都会选择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从基层财务岗位做起。但是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突破、“高智能会计机器人”的应用,很多技校会计专业学生将有可能面临择业困难的局面。因此,技校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专业素养、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技工院校要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堂中去,给学生的职业生涯指明方向,将学生个人职业规划与未来企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

二、工匠精神如何更好地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应用

1.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给学生传递职业工匠精神

职业学校在对学生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工匠精神能够深入到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学校要努力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教师,进而加强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保证工匠精神的精髓能够通过教师的教诲,有效地传达给每一名财务会计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并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具备工匠精神。

2.在教学设计环节中体现工匠精神

想要让工匠精神很好地在财务会计教学课程里面体现出来,抓好教学设计很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该思考如何才能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环节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技工院校需要设置好教学的目标、制定好教学的起点、设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确定好有效的教学方案等。学校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时,要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理念。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就业导向的教学理念,确保技工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严谨性。同时,学校可以把工匠精神的精髓、内涵都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因材施教”,通过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真正应用工匠精神。

3.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落实会计实践教学

职业学校在学生会计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既要对其理论知识掌握进行高要求,也要加强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的培训。同时,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要好好弘扬工匠精神,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要认识到实操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业务能力,技校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较为规范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当然,还要配比相关符合会计模拟需要的教学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职业学院的教师在培养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会计基本功的培养。现代社会,学生就业、成长和发展都需要具有工匠精神,通过学校课程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养成做事严谨、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有利于以后学生的就业。

4.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校企协同教学理念

現代社会企业需要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工匠精神的职工。企业的这种需求正是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的驱动下,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相互促进,按照优势互补原则,长期共同发展势必达到共赢的目标。

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现代企业培训高素质、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在具体实施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要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要充分利用会计学专业的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实训基地或者企业顶岗工作、参与企业实践工作项目等。同时,校企双方要充分发挥优势,不断整合优势资源,让技校的技能人才培养填补企业所需,与市场接轨,从而真正保障校企合作资源、人才、信息共享、共赢。技工院校还可以发出邀请,将企业中的典型“工匠”请来为学生上课或者办讲座等促进交流,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树立“工匠精神”。

三、小结

“工匠精神”是国家前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社会,“重要岗位靠专才,关键时刻靠匠才”。匠才是所有企业和组织里的骨干力量。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院校,师生应同为工匠。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弘扬工匠精神,以专业人才的素质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贡献力量。

总之,现代技工院校教育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财务会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科的实际,以就业为导向来制定课程,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提高教学和实务能力的教育水准。

参考文献:

[1]方励筠.对高职学生会计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4).

[2]占娜.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合探究[J].时代金融,2017(23).

[3]黄艳秋.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及构建路径[J].教育探索,2015(10).

[4]樊哲.匠心独运―结合工匠精神浅谈会计专业教学方法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

[5]王旭.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探讨与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22).

(作者单位:肇庆市商业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会计专业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