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唐卡传承人口述史”工作坊在昆明举办

2019-01-25 07:22李航,张天馨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民间文艺唐卡

“中国唐卡传承人口述史”是由国家财政部资助、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实施的项目。该项目作为学术科研平台,旨在培养、凝聚一批掌握口述史调查方法、扎实深入田野的青年学术人才,对唐卡传承人的绘画传承史、家族史、生活史进行记录整理。

11月4日至5日,由中国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办、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18“中国唐卡传承人口述史”工作坊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举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藏社会主义学院、西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学术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项目组成员参加工作坊交流活动。与会人员认真听取目前已启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四个省区的12个子项阶段性成果汇报,深入交流与讨论传承人口述史田野调查和文本整理方法。工作坊开幕式由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郝金文主持、院长陈继扬、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昂自明分别致辞。

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在发言中认为,目前唐卡传承人口述史项目系列卷在文本内容和表述方式上,主要包括区域性传承群口述史、家族口述史及个人口述史三大方面。在体例上,口述史系列卷本在保证整体基础框架书写体例一致的前提下,应在内容侧重点上各有不同,呈现各卷本不同内容的书写风格。他指出,口述史不同于传记写作,需要最大限度全面呈现受访者的情况、梳理社会、寺院与地方历史间的关系、呈现口述史个人情感体验,展现生活史鲜活的口述史材料。在写法上,写作者文本叙述要同访谈对象的语气进行区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杨恩洪研究员就口述史田野工作的调查方法和文本规范提出了建议。她认为,“浸入式”调查法——口述史的调研活动需要长期、深入地参与观察,体察受访者的内心世界,建立优良的田野关系,从而确保口述史资料的丰富性、真实性和鲜活性。她强调,口述史资料与历史文献资料应相对照,将使资料更加令人信服。文本中的汉文译名最好采用已经约定俗成的文字,无需另辟蹊径。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岗措教授指出了口述史书写中方言翻译规范问题。文本中的方言及次生方言的引用应尽量保证原语言风格,并采用藏文标注;文本应该规范专有名词、名称的藏汉文对照的引用规范。

项目特邀编辑谢桂华老师和王素珍博士就口述史文本的材料处理和写作规范进行了意见补充,主张强调前期书写体例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后期通过编校确保各卷本的文本质量。

项目总负责人冯莉博士在总结发言中说,此次工作坊时间虽短,但是大家事先准备充分,交流精力高度集中投入,围绕阶段性成果分享了经验、梳理出了调查和写作方法,为后续调查和卷本启动提供了专业性参考。文本整理和书写的规范性,必将为进一步推进项目顺利开展起到重要借鉴作用。接下来,项目组将对此次工作坊专家意见进行梳理,形成指导性的文件发给项目组成员;已经形成初稿的子课题修改后年底提交课题组审稿。她还十分诚恳地对工作在一线的项目组成员、与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为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全体领导和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猜你喜欢
中央民族大学民间文艺唐卡
中央民族大学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故宫藏弘历佛装像唐卡研究
清代宫廷唐卡研究综述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数据中心介绍
破解民间文艺版权立法困局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