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也是一种美丽

2019-01-28 10:15吴维斌张锦显
考试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错题错误

吴维斌 张锦显

摘 要:错误是一种美丽,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笔者经过实践归纳了学生错误的五种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供一线教师参考。

关键词:错题;错误;教学对策

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总会发现学生的错误有时非常相似,有些错误总是一错再错,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对于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能解读学生错误的原因,挖掘错误的价值,让错误为教学服务,就可以让“错误”美丽起来。

一、 学生错题的成因

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的错题,笔者通过访谈等方式進行实证分析,归纳了学生错误的成因:

(一) 概念性错误: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表达式等认识不完整或掌握并不理想,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而产生的一些理解性偏差错误。

(二) 干扰性错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问题情境改变时,由于消极思维定势或者错误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负迁移引发的错误。

(三) 心理性错误:指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在自己诸如“我要快点做完”“我要把题目做正确”等的心理暗示的压力下而造成的错误。

(四) 审题性错误:指孩子受学习能力的制约,导致在读题过程中顾此失彼,忽略隐蔽信息或者不会找知识间的联系,对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而导致的错误。

二、 错题的教学对策

通过错例研究分析学生思维过程,又该如何组织教学,提升课堂效率?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了以下教学对策。

(一) 清晰概念,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对于概念性错误,在教学时要引导孩子清楚概念、规律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经历反思——质疑——探求——完善的过程,主动地对相关知识进行

梳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出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是1100()(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有的学生填公顷,也有的学生填平方千米。我提醒说:“计算土地的面积,一般用什么面积单位?”大部分的学生马上反应过来了,应该用“平方千米”做单位了。但有一个学生,他就坚定地认为应该用“公顷”做单位。他说:“香港只是我国的一个行政特区,我妈妈带我去过,她说香港很小,所以我觉得用公顷做单位差不多。”望着他自信满满的样子,我说:“其他同学应该也会有和你类似的想法,不着急,咱们先往下看。”接着,我带学生查阅了江苏省的土地面积是10.26万平方千米,但由于这个数据太大,学生反而不好比较。于是我又出示了南京市的面积6597平方千米,这时的学生彻底信服了,纷纷举手表示同意。我回过头,问起先的那个同学,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二) 自我矫正,提升学生建模能力

对于干扰性错误,其中是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最为常见。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错误,我们要引领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经历“立——破——立”的学习过程,提升建模能力。

如:《用字母表示数》课上的一道题,“2的平方是多少?7的平方是多少?9的平方是多少?”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2的平方是4,7的平方是14,9的平方是18。听完,其他同学马上一阵骚动,并举手表示有不同意见。我示意孩子可以小组先讨论,然后全班的学生再交流,一个学生说:“他应该是以为9的平方是两个9相加,所以等于18,但是9的平方应该是把两个9乘起来等于81。”他一说完,其他同学都表示赞同。于是我追问:“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的平方来表示,如果是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应该怎么表示呢?”学生马上反应出来,认为可以是2a或者a+a,我继续追问:“照你们这么说,a的平方和2a肯定不会相等了?”孩子们愣了一下,随后经过讨论发现:当a等于2或者0时,a的平方和2a是相等的,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三) 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自信

对于心理性错误,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方面,要关心孩子的身心情绪,拉近师生距离,提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热情地予以辅导鼓励,让孩子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

如《乘法分配律》中,“36×25”。学生会对36进行处理:一种是25×(40-4)然后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得出结果是900;另一种是把36拆成30+6,即25×(30+6),进而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结果。就计算过程与结果来看,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所以我肯定学生后,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经过不断交流碰撞,有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把36看成4×9的积,也就是:36×25=9×(4×25)=9×100=900。随后我引导学生就这道题采用的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比较,学生明白采用乘法结合律更简洁。最后我乘机鼓励学生,学习时要积极思考,相信自己。

(四) 理解题意,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对于审题性的错误,教师要有步骤地进行引导和训练: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二是要训练他们的语言理解和数学转化能力;三是教会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四是要引领学生养成检查反思的习惯。

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每个足球45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这道题,学生很清楚数量关系,知道用总价除以单价就可以计算出数量:300÷45=6.666……,然后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出结果是7个足球。面对这个意料中的错误,我假装不清楚,让学生证明一下自己的结果合理性。学生都习惯除法题目,采用乘法进行验算,所以写出45×7=315(元)进行验算。看着学生疑惑的表情,我故意问道:“怎么会这样呢?哪里出了问题?”这时,学生开始追溯刚才的验算,很快就发现:虽然还余下30元,但余下的30元不够买一个足球,所以不能用进一法算成7个。如此,学生不仅掌握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明白了理解题意和验证反思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郜舒竹.小学数学教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郜舒竹.小学数学这样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陈国活.小学错题资源利用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7(7).

[4]郭进武.数学错题集的建立与有效利用方式之研究[J].学周刊,2018(3).

作者简介:吴维斌,张锦显,浙江省温州市,温州市洞头区灵昆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错题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