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育种概念模型 体验科学思维过程

2019-01-28 10:15朱素娟
考试周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构建

摘 要:《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以育种技术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构建育种模型,引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思考探究—构建概念—解释建议”的科学思维过程,领悟“知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进而达成“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

关键词:构建;育种概念模型;科学思维

一、 构建概念模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概念模型是思维模型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常用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学习。在教学中,概念模型的建构不仅可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能力目标落实上,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构建概念模型”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形成了初步的建模思想和意识,使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增强了合作意识。

二、 构建育种概念模型让学生体验科学思维过程

笔者以人教版必修2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为例,通过构建育种概念模型,引导学生体验“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思考探究—构建概念—解释建议”的科学思维过程,领悟“知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进而达成“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

(一) 课前准备,获得先知

课前发放预习学案,学生通过扫二维码进行先行学习获得先知,阅读资料并分析得出育种概念及模型,明白品种有一定经济价值、相对稳定的遗传性等特征。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既锻炼学生对资料分析处理能力,又促进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唤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科学工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展示在浙江余姚市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米,距今7000年。最初野生水稻生长在深水中,稻秆较高是有利的。在浅水中种植水稻时偶然发现矮秆水稻在浅水中抗倒伏性能更好,因此有意选择矮秆水稻单独种植,选育出矮秆水稻品种。思考探究:祖先在什么环境下采用什么方法培育水稻?尝试写出该育种模型。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对资料分析处理能力。以同学们熟悉又陌生的“水稻”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信息,建构选择育种的模型。

解释建议:分析该育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选择育种的局限性是只能利用生物在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有限变异,在已有的性状中选育优良品种。在自然中,不同的多样的优良性状往往在不同生物品种中,如何突破这种局限呢?

(三) 模拟育种,设计方案

水稻是雌雄同株,自花传粉植物,具有多对性状。现提供水稻高产不抗病(AAbb)和低产抗病(aaBB),如何要获得高产抗病品种(AABB)?(用遗传图解及适当文字加以说明)

要求:4人一组、组内分工、讨论交流、小组互评、科学表达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并将讨论的遗传图解的结果用白板展示、组间互评。

通过模拟,学生积极利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自学讨论、小组互评,规范遗传图解的书写过程,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利用遗传图解表示育种过程。通过问题串层层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意义的概念建构和内化,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在关系理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四) 完善育种,情感升华

“太空水稻就是把水稻种子送到太空中,接受宇宙高能核粒子辐射、强紫外线和微重力作用,使其产生遗传变异,以培育出更优良的新品种。”与普通水稻相比,太空水稻穗粒大一圈、抗病力更强、口感更香糯。在5个月种植过程中发现,“航香18”可有效抵御稻瘟病、白叶枯病等常见的水稻病,从源头上就限制了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开展大面積绿色无公害生产。列举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的伟大成就,强调太空育种的概念和实例,特别是武夷山航空大红袍种植。通过分析比较发现诱变育种能创造新的基因,领悟“知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进而达成“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

由此可见,上述育种方法都为我们创造许多优良的品种,育种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创造了许多价值,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三、 构建育种概念模型体验科学思维过程的几点思考

(一) 巧妙设计教学情境

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水稻为问题载体,巧妙地将4种育种方法有效地联系起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思考、讨论、育种方案的设计及遗传图解书写等探究学习,帮助学生以育种技术发展过程为线索,深入理解育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重要概念、原理、方法与特点,并梳理这些育种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有关育种的概念体系,运用遗传和变异的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 开展“育种模型”的建构活动

本节课以育种技术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育种模型的建构活动,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一个对话平台,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思维过程,分析现有育种方法的利与弊,克服原有技术的局限性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知识对生产生活的作用,超越已有技术的局限是育种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原因和动力”,达成“科学、技术、社会”即STS教育。

(三)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本节课列举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的伟大成就,强调太空育种的概念和实例,特别是武夷山航空大红袍种植视频激发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身为武夷山人而骄傲!促进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唤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科学工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晓燕.概念模型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5(5):14.

[2]陈兴华.借助模型建构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J].中学生物教学,2017(1):25.

作者简介:朱素娟,福建省建瓯市,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构建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关于高中三年级的第二轮复习的思考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科普少儿剧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