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9 06:34袁利梅范立华栗俊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胸痹教学法教学方法

袁利梅范立华栗俊伟

(1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河南 郑州 450008)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强调教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引导式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1],该教学法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其由客体转变为主体,使其逐步适应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以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本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适时引导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是当今中医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必然选择。

1 引导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优势

1.1 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它集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等多门课程于一体,内容涉及诸多学科。如何协助学生构建中医课程框架成为中医内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无法自主思考、切身体会及参与实施,难免存在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框架构建不牢固等弊端。如在中医内科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如课堂提问引起互动,可以设问:如何理解“胸痹之为病,阳微阴弦是也”?由于学生对自然界中阳气有一定观察,加之中基、经典等课程的学习,引导他们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加强知识记忆的同时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知识内容的推陈出新,仅靠课堂的知识已无法满足职业发展需要。引导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行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寻求答案,此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便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规划打下良好基础。

1.3 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将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虽传授了知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开拓思维、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长此以往这种教学方式直接导致学生惰性思维,弱化了积极参与、自我创新的意识,使其逐渐丧失独立阅读、思考、体会、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终导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退化[3]。在以创新为主导的年代,引导式教学法显得至关重要。以中医内科学中感冒为例,引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此病之前就充分认知了该病,全面了解了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策略,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过程将学生由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查询、交流而获取知识,由客体转变为主体,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

2 中医内科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方法的设计

2.1 指导学生多渠道提前预习学习内容 提前向学生告知学习内容,让其借助中医四大经典、各家医学论著、名家医案及丁香园、中医在线等资源做好充分的预习,以期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构架,力争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促成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并鼓励学生课上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出诊治方案,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夯实所学概念、知识点,以达到熟能生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同时便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探寻有效的学习方法。

2.2 将临床病例引入课堂教学中 生动、鲜活的临床病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针对不同章节内容,可引入与之相关的临床案例。如“喘证”这一疾病,可将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所诊病案展现于课堂,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该病的同时,学习名医名家诊病经验。又如“水肿”这一疾病,可将图片采用PPT方式播放,让学生深刻记住水肿的表现,并结合病例及名家经典全面分析水肿病因病机。总之,典型临床病例的引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从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记性性的理解。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发现此法可作为引导式教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增加讨论性实践教学内容 讨论性实践教学指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就某一论题展开互动式讨论。此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还能锻炼学生的演讲口才,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4]。讨论性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知识面,同时要求教师以博学、幽默、睿智、风趣的教学方式征服学生,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引导式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4 增加提问式教学内容 提问式教学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围绕讨论问题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促使学生思考[5]。比如讲授“胸痹”时,可先向学生展示临床病例,后提问学生胸痹发生的原因、机制,及生活中突遇此病的解决方法,以了解学生处理紧急问题及突发问题的应急能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胸痹的更多内容,同时加深对胸痹的理解及记忆。教师提问学生的同时,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问,必要时规定提问时间及答题时间,帮助学生较好地树立时间观念。依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表达问题的连贯性及陈述时的仪表等给予相应分值,并纳入期末总成绩。此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度及广度。

2.5 有针对性的采用情形模拟教学法 枯燥乏味的文字教学难以让学生长时间记住学习内容,而生动有趣的情形模拟则改变了这一现象,能够让学生轻松地长时甚至永久记住所学内容,因此情形模拟教学法是引导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还以“胸痹”举例,可让一名学生扮演一饱餐后、背着重物的老者,同时让多名学生制造出大雪纷飞的场景。这样学生记住年老体弱、饱餐、劳累及精神紧张、受寒等引起胸痹的常见原因。此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和巩固学生记忆。

2.6 理论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医内科学是针对有一定中医基础理论的中医院校学生所开设的课程,是一门实践医学。学生虽有一定理论基础,但临床实践较少,难以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将标准病人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的同时结合实践,从学习中体会获得知识的快感和治愈病人的成就感。增加实践机会的同时,还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

2.7 借助现代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电子产品的迅速兴起,如何让学生借助科技产物提高学习效率成为了高校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慕课”凭借其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共享的特点,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主动学习模式,实现了被动向主动的翻转[6]。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很好地掌握了现代科技,为打造现代化社会复合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3 结语

引导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的全新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引导式、情形模拟、提问式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在以创新为主导的当今社会,引导式教学法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在课堂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胸痹教学法教学方法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