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文化溯源》前言

2019-01-29 09:5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之根课题组中华文化

章 轲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不久,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以“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全世界豪迈宣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自从习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以来,迅速成为国内社会极为热门的重要政治话题,也立即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梦成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中之重的全党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更是掀起了中国梦研究的新高潮。理论界主要是从中国梦形成的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理论架构、实现途径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化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鉴于此,我们在2013年初就成立了《中国梦的文化溯源》课题组,在学术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中,结合中国梦的核心元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化认同,从文化溯源的角度选取经典文艺作品、文艺思潮、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元素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典型途径,进行文本分析、深度解读,力求从若干侧面追溯中国梦的文化源流。

文学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最能体现人的愿望和梦的意境。一个有梦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望,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有很多具象而深刻的反映,积淀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随着中华文化的不断繁荣,大量来自民间的非常生动、鲜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开掘和保护,丰富了源自母亲河文化的梦元素,对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文化日益被世界所接受和认同,越来越多地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梦想。中国梦和中华文化紧密相连、水乳交融。

对于这项研究,我们的初衷是:

首先,此项研究能够有助于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更加清晰地把握中国梦的文化历程。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最有共识的中国梦就是民族的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上是文化和文明的复兴,中国的复兴是有根的复兴,有历史之根、文化之根、文明之根。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一次文学艺术领域的“寻根之旅”——从中国梦的文化传承入手,寻找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并进行民族复兴的文化思考和探索。

其次,此项研究希望激发我们自身的中国梦思维,弘扬中国精神,激发民族自信,从而积累更加丰富的理论成果。我们课题组更希望携手各方同仁从多方面关注中国文化、解读中国文化、思考中国文化,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当代中国梦的文化集成。

第三,此项研究能及时转化、形成艺术院校的特色教材,用于开设中国梦的相关课程。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需要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课题成果有助于在艺术院校教育中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未来的艺术工作者们都能积极投身民族复兴大业,奋力书写中国梦的伟大华章。

本项研究分经典诗文中的中国梦、艺术史中的中国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梦、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梦四个章节。这是课题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今不揣谫陋公诸于众,敬请大家不吝赐教。鉴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关于中国梦的文化溯源是一项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此番不妨抛一块探索性的“砖头”,期待以后涌现出更多的“美玉”来。

猜你喜欢
之根课题组中华文化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贾丽的诗
回溯文化之源 找到生命之根——2019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侧记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