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宋汤,哈尔滨“冬天里的一把火”

2019-01-29 01:53或兰
环球人物 2019年1期
关键词:菜头牛肉汤菜汤

或兰

躲在温暖的屋子里,听着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再喝下一碗酸甜浓厚的罗宋汤——这是哈尔滨人的御寒之道。

1月初,小寒即将到来。这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来了。哈尔滨人恐怕是中国最先体验到这渗入骨髓之寒的人了。这里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大城市,地处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哈尔滨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又紧靠俄罗斯,是亚欧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因此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

在近现代史上,哈尔滨是中国工业化的标志性城市之一。清朝末年,这里已经是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20世纪初,哈尔滨有来自33个国家的16万侨民,并有19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当时正在兴建中东铁路,加上哈尔滨开设了许多对外通商口岸,因此街上随处可见充满异域风情的商品。

1900年,“中国大街”在哈尔滨落成。街上商铺林立,有从各个国家,尤其是北亚地区而来的外贸货物。1928年,这条大街正式更名为“中央大街”,如今已经成了哈尔滨的历史地标。当你在夜晚走进中央大街,置身于俄式建筑之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近百年前那个殖民时代。

那段历史给哈尔滨留下了众多俄式元素,如巴洛克建筑、俄罗斯移民,至今还有许多人习惯性地把哈尔滨叫作“东方莫斯科”。而罗宋汤作为俄罗斯最大众化的食物之一,自然也是哈尔滨人的餐桌必备食物。

罗宋汤的名字源于俄文,其实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中国名字——红菜汤。这道菜以牛肉汤为汤底、以红菜头为主料,辅之以西红柿、洋葱、胡萝卜、马铃薯等。

严格说来,罗宋汤的汤底不一定非用牛肉,也可以用猪肉,甚至只用红菜头熬制。但是俄罗斯人习惯用牛肉做这道菜,传到中国后,人们也就多以牛肉汤作为底汤。牛肉最好选择那些带点肥油和骨髓的部位,尤其是略带肥油的牛腩,搭配切断的大棒骨一起炖。但在下锅之前,要记得把这些食材泡一泡,并多换几次水,这样炖出来的肉既新鲜又没腥味。

2018年12月22日,重新裝修后的圣·索菲亚教堂向游人开放。

红菜头又名甜菜根,是做罗宋汤必不可少的配料。

接着便是把牛肉用小火煮烂,然后把肉捞出来,单独存放。哈尔滨人炖牛肉汤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把炖好的牛肉汤放在阳台晾一夜,等到第二天牛油凝固了,把油撇出去,重新入锅,再出锅时就是没有油腻味儿的牛肉高汤了。

罗宋汤之所以又叫红菜汤,是因为汤里必放红菜头,即甜菜根。这种植物十分耐寒,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约1500年前由阿拉伯传入中国,在当时是制作砂糖的主要原料。

被称为“欧洲人参”的红菜头是滋补佳品,哈尔滨人通常先将其带皮煮一个小时左右,再用勺子刮皮、擦成粗丝,然后丢进牛肉汤里熬。这样煮出来的汤既有甜菜香,又有补血之药用价值。

除了红菜头外,胡萝卜、土豆、洋白菜、西红柿也是做罗宋汤必不可少的配料。胡萝卜一般擦成粗丝,洋白菜切成条或小块,西红柿则提前煮烂。给牛肉汤加热后,哈尔滨人就把土豆、胡萝卜、红菜头、西红柿、洋白菜一起丢进锅里,再放上两种俄罗斯人常用的调味香料——莳萝和香芹菜,煮一会就能闻到浓郁的香气。然后在锅里加入番茄沙司,使汤汁又甜又酸。等香气飘到窗外,就会听到邻居用浓厚的东北腔说:“哪家又整个红菜汤!”

出锅前,还有一道点睛之笔——加一两勺酸奶油。就着热汤气,使其慢慢与汤汁融为一体,口感上会多一些鲜味。如果在酸奶油还未完全溶解时吃上一口汤,那真是又软又糯,风味极佳。

最后出锅的罗宋汤品相非常好看:鲜红的汤汁上飘着白色的奶油,映衬着窗外皑皑白雪,是哈尔滨冬季暖身的最佳汤品。特别是汤中的番茄、胡萝卜、红菜头等配菜,能帮助食客抗寒、补气血,在万物蛰伏、身体代谢较为缓慢的冬季,进补一道罗宋汤正相宜。

此时的冰城已被茫茫白雪覆盖。当夜幕降临,哈尔滨街头的冰雕亮起小彩灯,与雪相映成趣。除了赏冰灯,哈尔滨人还可以去松花江的江面上滑冰、坐爬犁。对他们而言,打完雪仗、溜完冰后应该立即躲进暖洋洋的屋子里,拿起一片脆面包,抹上黄油,入口前再蘸一蘸罗宋汤。酥脆的面包片在口中嚼得嘎嘣脆,酸甜鲜香的罗宋汤又暖到心房,就是哈尔滨人在冬天最幸福的事了。

猜你喜欢
菜头牛肉汤菜汤
“老板,给我上碗汤”
俄乌红菜汤之争到底争的啥
一碗牛肉汤的故事
《蔡澜谈食材》之红菜头
菜汤拌饭,是好是坏
菜头儿的故事
研究
洛阳牛肉汤
觅食记难(三)
瑞金牛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