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对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探讨

2019-01-30 10:4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学法实验教学

(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现代医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渐的由过去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时期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过来。面对全面的模式,对于现代医药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也提出的了更高的要求。

一、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养成构建出良好环境

在当今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针对病理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需求,基础医学部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完善的课程改革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就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在课程改革体系中的教学中,其内容并不是将传统的《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以及《系统解剖学》六门学科进行简单的“拼盘”,而是在原先保留的一些繁杂、重复和陈旧内容做删除处理的基础上,对一些新技术、新知识以及一些与现代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技能进行有效扩充,并按照人体系统进行重新的有机整合,将其细化为若干个系统的学习模块,在任何一个模块中,都包括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一场转变、从疾病治疗再到药物应用以及形态与功能的密切练习等综合纵容,这一整合策略的实施,促使原有的课程体系得到了有效的优化。此外,通过有效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还成功的构建起了一套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习惯与能力养成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以此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过渡性记忆,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了理解了学习中的一些因果相关性,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比观察与思考也是极为有利的,由此也使得学生们对于疾病病变的过程认识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在熟练掌握相应药理知识和基础上还能做到灵活运用,更加突出了学生知识掌握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二、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强烈需求下,注重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工作者践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一项有效方法和手段。在过去长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普遍采用的都是一种常规化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显然,这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养成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在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工作实施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灵活设计和选择,可以通过设问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多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同时也为枯燥的课堂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在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其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同时学生在这种新型模式下也不仅仅做到了“学会”,更多的还学会了“会学”,促使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发展,而且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交互运用,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创新能力与精神的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形成

在医学教育领域,实验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坚持实验教学与基础理论教学的整合与改革也是当今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大重点。就过去的一些实验教学来看,其主要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通过整合改革之后,将其按照学生们的能力形成过程,形成一种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践的创新性学习目标,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由此也使得原本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有效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自行设计性实验和实操性较强的实验类型。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促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实验设计和验证,由此不仅促使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与锻炼,而且由于很多实验都是需要学生团队协作完成,所以也实现对学生良好团队协作意识和职业技能与素养的养成,更利于学生成长为新时期所需求要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

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促使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现代推崇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与之前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内容设置更加紧凑,更加科学合理,切实符合学生们的学习认知规律,同时不仅进行了多学科之间的横向与纵向淡化处理,又进一步加强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临床运用实践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此外,通过有效的课程整合,还促使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先进性、实践性以及整合性得到了明显的优化和完善,有效的改善了传统模式下各个学科教学彼此之间在结构、顺序和功能方面的脱节问题,同时还有效地避免了由于部分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得教学无法与新时期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的问题。通过有效的课程整合,还有效了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内容重复、课时安排繁琐等问题,促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此外,在医学课程整合模式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受到了大力的推崇,由此也使得教师的板书和绘图时间得到了极大的节省,同时还促使课堂信息量得以有效扩充。由此一来,在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对于学生而言,也不会由于内容的整合而导致知识面狭窄的问题。相反,还给学生们营造出了一种自我智力开发、知识探索与学习的良性循环氛围,促使其学习效率也得以大幅度提升。

在教学整合过程中,双语教学的渗透与拓展也得到了有效的加强,让学生们在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能掌握双语专业术语和相关的双语专业基础知识,由此不仅促使学生们的知识面得以有效拓宽,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们的英语技能,为其后期的临床实践以及业务沟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推进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一大必然需求。通过有效的基础课程整合,不仅有效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与不足,而且也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养成和提升,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意义尤为深远。因此,在后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重视,迎合基础医学课程整合需求,积极推进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教学法实验教学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基础医学背景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