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几处细节的探讨

2019-01-30 14:03章丽群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夜郎随风副词

章丽群

统编本语文教材相对于以往的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动,它集众多专家、学者、教师的智慧,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现状的某些动向。许多优点都是不言而喻的,在这就不细述了,我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细微之处,发表一些拙见。

一、“随风直到夜郎西”还是“随君直到夜郎西”

2018年中考的这一届学生,语文教材仍然用的是人教版。在进行语文总复习的时候,有个学生跑过来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最后一句,是“随风直到夜郎西”还是“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毫不迟疑的说:“你试卷上就是写了‘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就判你错了。”他很不服气的说:“你看我弟弟的语文书上,明明写着‘随君直到夜郎西’。”我坚定地说:“我们要按考试大纲来,要不,你中考就会吃亏了。”可现在我教七年级,又要跟学生说:“现在默写时,要写成‘随君直到夜郎西’了。”面对这一状况,我也是满心的困惑。

首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们一直以来就这么背的,这已经成了一种定性思维。诗歌本来就是要朗朗上口,为人所传诵的,既为大家所熟知,所接受,就没有改动的必要了。就像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我们也明知它应是另一个字的音和义,但是在书写时,还是要保持原貌。就如学生在默写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中,“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很容易把“的”写成“得”。虽然意义上是“只吹得水尽而飞吧”,但我们仍要尊重原文,写他原来的那个字。同样,我们既然接受了,“随风直到夜郎西”,就没必要改来改去了。

其次,“随风直到夜郎西”更给人一种诗意美。“风”在古诗中意象丰富,给诗歌增添了无限韵味,给人美的体验。如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读来令人感受到,酒酣之时的豪迈之美。《渡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风吹水寒,显现苍凉、悲壮之美。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夜东风,吹来了百花争艳的绚丽之美。李清照 《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腔的凄清愁苦之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感受风雨中的深情思念,愁苦绵长之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听闻好友不幸遭遇时,写下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情。明月随风,更显作者的一种清俊飘逸之美,也表达了内心的急切之情。风吹明月,行速更快。对好友的关切之情,借着明月这艘船,乘着风,驶向友人,安慰他那凄苦的心。“随风”更添一份诗意,“随君”则显得很普通了。

再者,“风”的读音“eng”,音韵悠长,读来更有一种音乐的美感,更显内心的惆怅,思念之绵长。

二、“思而不学则殆”中“殆”的注释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中,对“殆”的注释为“疑惑”,“罔”的解释为“迷惑”。 “迷惑”和“疑惑”,这对近义词,词典中的解释为:“迷惑”指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疑惑”意思是,对人和事物有疑惑和困惑,不相信,有疑心,迷乱。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个词的区别足以让他们迷惑了。以往的版本中“殆”的解释为“有害”,我觉得这个解释更为合理。《说文解字》中对“殆”的解释是“从歹,台声,危也。”古文,“晋有三不殆”(《左传·昭公四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谋攻》),“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韩非子·三守》),这里的“殆”都解释为“危险,陷入困境”。古汉语词典中,对“殆”的解释有四种:1.<形容词>危险;2.<副词>近于,几乎;3.<副词>大概,恐怕;4.<形容词>通“怠”,懈怠,懒惰。 所以在《论语》中,“殆”解释为“有害”,则更准确些。而统编教材中对“殆”的解释,让学生迷惑不解,理解不透彻,不易识记。

三、“逝者如斯夫”的翻译

以往的版本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解释为“时间像流水一样,日不停的流逝,一去不复返。”而统编版的注释为“逝去的一切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编者可能更想尊重字面意义,但这样的解释,对于学生来说,意义较模糊。“逝去的一切”,范围很广,吃过的,用过的,经历过的,都可以说是逝去的一切。解释为“时间”则更生动形象。时间化身为流水,更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这一句古文更加诗意化。所以,我认为把“逝者”解释为“时间”更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易于理解。

以上所述,仅是我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小问题,代表的是个人的一些见解,不一定准确,希望有更多的同仁一起进行探讨,让统编语文教材更加的完善。

猜你喜欢
夜郎随风副词
天山脚下
跳舞的树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随风摇曳的花朵
短句—副词+谓语
唐“夜郎”在何处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
副词和副词词组
谁才是真正的“夜郎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