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内陆自贸区扩大文化贸易路径研究

2019-01-30 06:33王星星李舒薇
关键词:内陆贸易文化

刘 涛, 王星星, 李舒薇

(1. 河南大学 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2.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但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存在,对外文化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1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虽然占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77923亿元)与服务进出口总额(46991亿元)之和不足3%,但对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持续优化贸易结构、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意义却不容小觑。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9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顺差792.6亿美元,规模较去年同期扩大15.2%,占全年货物进出口顺差(28718亿元)的比重超过15%;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293.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逆差170.5亿美元,约占全年服务进出口逆差(16177亿元)的7%。处于核心层的文化和娱乐服务、研发成果使用费、视听及相关产品许可费等三项服务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远远高于GDP增速。[1-2]

2014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扩大国内需求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拉动消费和投资增长。[3]2015年12月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区要“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对外文化贸易方式,推出更多体现中华优秀文化、展示当代中国形象、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4]随着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范围的加速扩大,如何借助自贸区这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促进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创新文化内容和文化走出去模式,努力打造我国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一、内陆自贸区:加快发展文化贸易的新平台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为扎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业已成为我国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与创新对外文化贸易方式,展示当代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公认的高水平自贸区建设关键环节,依托自贸区开展文化贸易对于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内陆开放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特殊意义也越来越受到有关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一)自贸区“1+3+7”的雁阵格局初步形成

2013年8月,中国政府自主设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落户上海。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2016年8月,自贸试验区发展明显加速,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正式设立。第三批自贸区的设立省份中既有沿海地区,又有内陆省份,具有引领东中西部全方位开放的积极意义。[5]

作为全面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第一批与第二批自贸区在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在提供更多的贸易和投资机会、带动沿边地区经济合作、增加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新设立的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了自贸区战略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扩展延伸,与“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紧密衔接,与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战略高度契合。以此为标志,“1+3+7”式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自贸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海南省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着眼未来,自贸区“1+3+N”的发展态势也将逐步实现。

(二)自贸区文化贸易从沿海向内陆的拓展

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部分。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表达、传递观念、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复合功用会对输入国消费者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文化贸易领域,各国往往会采用国内的政策、法令而非统一的国际标准或关税协定对其进行限制,如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以及非国民待遇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持续深入,自由贸易区对文化贸易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以上海自贸区的文化贸易发展为例,其首个注册企业即为文化企业。2013年,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001号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成立[注]中国经济网.上海自贸区:“游戏禁令”解除后游戏游艺产业迅猛发展[EB/OL].(2017-10-17)[2017-12-26].https://www.ce.cn/culture/gd/201710/17/t20171017_26555676.shtml.(转载自解放日报,原文题为《2013年“游戏禁令”解除后,首家游戏游艺合资企业入驻自贸区》),主要经营范围涉及开发、制作、发行游戏、娱乐应用软件及衍生产品、电子出版物的零售和批发等内容。2016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公布重点项目,在2015年组织和参加国内外17个专业文化展会和交流活动的基础上,重大项目增加到了20个[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20余项重大项目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助推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EB/OL].[2016-03-21](2017-12-19).http://www.china-shftz.gov.cn/NewsDetail.aspx?NID=dbf87248-af64-4b37-994b-e65fc8fabe67&CID=e93e7cc1-972a-4ca8-bf7a-72a0131944bd&MenuType=&navType=1.。2017年,上海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入驻企业约500家,涉及高科技文化装备、文化艺术品,到动漫、游戏等各类多元业态,文化贸易额超300亿元。[注]中国经济网.上海自贸区文化贸易额超300亿元[EB/OL].[2017-08-23](2017-10-06).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1708/23/t20170823_25267846.shtml.此外,福建省的文化贸易在依托自贸区平台的基础上也取得了卓越成绩,据统计,2017年福建省文化贸易总额29.2亿元,相比2016年文化产品出口提升12.8%。[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去年全省文化贸易总额29.9亿美元[EB/OL].(2018-05-14)[2018-05-24].http://www.china-fjftz.gov.cn/article/index/aid/8786.html.广东省的文化贸易发展进步突出,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4256.6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67%,占全省生产总值比例上升至5.26%。[注]香港新闻网.广东去年文化贸易顺差400亿美元[EB/OL].(2017-09-26)[2018-05-24].http://www.hkcna.hk/content/2017/0926/614197.shtml.

从目前的自贸区发展格局来看,上海、深圳、天津和西安自贸区都兴建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第三批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方面也正积极谋篇布局,其中辽宁、河南、四川、重庆及陕西等自贸区的总体方案中都对文化贸易作出了规划安排(见表1)。2018年4月11日出台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推动海南自贸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消费,促进传统文化消费升级。[注]凤凰网.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怎么建?这份重磅文件说清楚了[EB/OL].(2018-04-14)[2018-05-05].http://news.ifeng.com/a/20180414/57573283_0.shtml.

资料来源:数据根据各自贸区发展规划整理。

二、差异化竞争:内陆自贸区文化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创新驱动、特色引领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相应地,各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时亟待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发展重点,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促进文化贸易走多样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与沿海自贸区不同,中西部自贸区所处省份、城市往往在资金、技术、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弱势,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内陆与沿海的地理区位差异决定了内陆自贸区必须探索有别于沿海自贸区文化贸易的发展模式,走差异化竞争道路。综合来看,第三批自贸区中除却沿边及沿海的辽宁、浙江自贸区,河南、湖北、重庆、陕西及四川五个自贸区片区中均有历史文化名城分布(见表2),其中,河南郑州、洛阳、开封以及陕西西安位于我国八大古都之列,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城市文脉绵延连续,拥有探索自贸区文化贸易差异化发展模式的优良资源禀赋。

表2 我国现有自贸区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关系统计表

(一)自贸区文化贸易发展的几种类型

当下,我国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方面表征出两种相异的发展模式,一为文化贸易基地发展模式,二为文化板块培育发展模式。目前,上海、深圳、天津和西安[注]目前自贸区内的4个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设立主体不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深圳)由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天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天津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委等单位主办设立,西安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由陕西省文化厅、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筹备建设。均设置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这些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吸引人才及企业入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文化板块培育模式主要应用于现阶段背景下文化贸易基础较为薄弱的自贸区,如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地。

1.文化贸易基地模式

综合来看,现有的11个自贸区中有4个已建设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见表3),其中第一、二、三批自贸区均有涉及。尽管这四个文化贸易基地的设立主体不一,但在发展地区乃至国家文化贸易、激发贸易活力等方面仍然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所在地区是我国文化产品及服务走出国门的桥头堡和主阵地,通过自贸区平台可进一步扩大文化贸易规模,为本地文化贸易的加速发展插上“翅膀”。以陕西自贸区内的西安文化贸易基地为例,其采用“互联网+文化+外贸”的发展模式,在促进文化贸易与互联网的结合,带动陕西文化产品走出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上海、深圳等自贸区的文化贸易已初具规模,有效激发了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在文化贸易基地模式的推动下,这些自贸区将会进一步扩大文化贸易的范围、促进文化贸易及地域文化更好地走出去。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模式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主要适用于已具备一定文化贸易基础的地区,而并非所有自贸区。

表3 自贸区内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统计表

资料来源:各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官方网站。

此外,2018年6月,商务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名单。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注]分别是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上海市徐汇区、江苏省无锡市、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四川省自贡市、云南省昆明市、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中的6个位于设立有自贸区的省(市),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两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同时也是陕西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与自贸区的双重“利好”政策显然更有利于促进自贸区内文化贸易的繁荣,文化创造活力的迸发。

表4 自贸区省份内的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2.文化板块培育发展模式

区别于沿海自贸区的优越条件,文化贸易基础薄弱、规模较小的自贸区,则大多采用文化板块培育发展的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地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地区文化贸易基础薄弱,但潜在优势较大;二是地区承接国家优惠政策较少,在享受政策“红利”方面不占优势;三是地区较少承担体制机制改革的试点任务,创新发展积极性较弱。如河南省自贸区中的开封片区,《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开封片区要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医疗旅游、创意设计、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能力,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文化旅游融合发展。[6]在当前的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开封市是唯一一个将发展文化贸易作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自贸片区,发展指向明确,文化贸易重点突出。此外,四川、重庆等自贸区也在总体方案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区内文化贸易的发展(见表1),但由于本身文化贸易基础薄弱,在板块培育方面仍需持续发力。

总体来看,内陆自贸区整体表现为文化资源丰度高,特色突出,但在人文资源挖掘利用方面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由此进一步发掘本地区文化贸易发展的差异化优势,加强文化资源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发展的较优选择。

(二)内陆和沿海自贸区文化贸易环境分析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了国际航运发达、国际化程度高、国际联系密切的区位优势;而第三批自贸区主要设立在浙江、河南、四川、陕西、重庆、辽宁、湖北等地,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第一、二批自贸区与第三批自贸区之间的地理位置差异决定了差异化的文化贸易环境,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沿海地区文化贸易基础雄厚,营商环境较为优越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品境外市场集中度较高。2017年,美国、中国香港、荷兰、英国和日本是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前五大市场,合计占比为55.9%。文化产品进出口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浙江、江苏排在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前三位,合计占文化产品出口的79.4%。[7]目前,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业务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所占份额较少,反映出沿海及内陆在文化产品贸易方面的较大差距,且沿海省市在承接文化产品进出口业务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相较于内陆自贸区,沿海自贸区的文化贸易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成熟度高、行业基础夯实、信息通达度高、交通条件便利等方面。首先,沿海自贸区诸如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因地处沿海,交通条件比内陆更加便捷,航运便利使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更能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其次,沿海自贸区的文化贸易基础更为牢固,综合第一二批自贸区的行业发展基础来看,沿海自贸区的文化产业结构显然更加完备、多元(见表5),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也更为齐全;再次,沿海自贸区的市场制度健全,体系较为完整,国际化程度高,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敏锐度更高,在吸引文化企业入驻方面具有内陆自贸区难以比拟的优势。

表5 2017—2018年度自贸区省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表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布《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公示名单》《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公示名单》整理所得。

2.沿海自贸区文化贸易结构多元,内陆自贸区文化贸易结构单一

目前,第一、二、三批自贸区在文化企业规模方面同样存在差异。分析2017年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17—201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名单,可以发现沿海自贸区省市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远远高于内陆自贸区所处省市(见表5);在行业结构方面沿海自贸区的文化结构分布较为多元,龙头文化企业涉及门类广泛。而内陆自贸区在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重点项目数方面与沿海自贸区存在较大差距,结构也较为单一,第三批内陆自贸区中的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寥寥无几,而陕西省在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方面则没有企业入围,只有四川省可与第一第二批自贸区相抗衡。内陆自贸区的文化出口实力与沿海自贸区存在差距,未来内陆自贸区的文化贸易需进一步发力,文化企业及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3.沿海自贸区文化产业潜力巨大,内陆自贸区文化产业动力不足

① 中国新闻网.研究机构发布“2017中国文化消费指数[EB/OL].(2018-01-19)[2018-04-23].http://www.chinanews.com/yl/2018/01-19/8428473.shtml.

② 凤凰网财经.2017中国新三板挂牌文化企业资本运营分析[EB/OL].(2018-04-25)[2018-05-19].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425/16203054_0.shtml.

“2017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在综合指数排名中(见图1),北京凭借文化产业影响力和驱动力的优势位居第一;上海凭借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市场环境和公共环境的优势排名第二;随后排名依次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湖南、四川、天津、河北。①从文化消费前十名的分布区域来看,地区分布以第一、第二批的沿海自贸区为主,内陆自贸区只有四川省跻身前十,在文化产业实力方面内陆与沿海相比差距较大。在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方面(见表6),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区实力远远超过第三批自贸区,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四大省市是上市文化企业的主要分布地,在上市文化企业数量方面占有领先地位。在新三板文化企业投资主要地域分布方面,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河南、福建七省市为2017年挂牌文化企业投资最集中区域,投资资金合计占全国的86.42%②(见图2)。综上,从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文化消费前十名分布区域、各自贸区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及新三板文化企业投资地域分布中可看出,沿海自贸区的文化发展动力更为强劲,在吸引文化企业、投资、拉动文化消费等方面远胜于内陆自贸区,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批次省份上市文化公司数量第一批上海41广东66第二批天津1福建12辽宁4浙江25河南2第三批湖北8重庆1四川11陕西5

数据来源:来自于《“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空间分布与集群机理研究》[8]。

总体上,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时具有地理位置优越、国际化程度高、信息条件通达等显著优势,更易吸引发展成熟、体制健全、贸易范围广、国际化程度高的文化企业入驻;而内陆自贸区在吸引文化企业方面则优势不足,难以沿袭沿海自贸区大体量、高成熟度、高国际化的既有模式,需要扬长避短,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资源禀赋,依托于自身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将文化资源合理转化,在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中开辟新的文化贸易模式,实现文化贸易的新突破。

三、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内陆自贸区扩大文化贸易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更要秉承“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准则,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整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针对内陆自贸区发展文化贸易而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首先,它意味着要在了解本自贸区基本情况与现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充分运用自贸区所在地区长期积累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发展经验;其次,还包含了吸收、借鉴、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体制机制及组织方式,以推动自贸区文化贸易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① 新华网.我们的文化产品,比想象中走得远[EB/OL].(2016-05-11)[2018-05-20].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6-05/11/c_128975189.htm.

② 中国经济网.新时代的文化贸易应“新”“心”相印[EB/OL].(2018-02-28)[2018-05-20].http://www.ce.cn/culture/gd/201802/28/t20180228_28285409.shtml.

(一)文化制造到文化“智”造:内陆自贸区文化贸易的重点

相关报告指出,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的优势主要还是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制造型”的出口,起决定作用的是制造部门成功承接了发达经济体文化产品制造的梯度转移,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文化产品制造中心。[9]据统计,2004年至2013年间,视觉艺术和工艺品是世界文化贸易的最主要产品。201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视觉艺术和工艺品最大的出口国,出口额为494亿美元,占世界总额的33%。这也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泰国等)占据出口榜前列的文化产品领域。①

很大程度上,我国文化产品的巨大出口规模主要依赖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反映到文化贸易领域则表现为文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及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新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制造业范围主要包括内容创作生产、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4个大类,14个种类和47个小类,包含范围较广、类别多元。我国在文化产品生产制造方面的强大实力为发展文化贸易奠定了良好根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就已取代美国成为文化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当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601亿美元,而美国为279亿美元,显示出中国在文化产品出口方面压倒性的优势。尽管目前中国的文化贸易产品正逐步多元化,但美术用品、刺绣等传统文化产品的对外贸易依然在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中占较大比重,文化制造业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发挥,为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②

根据2013—2018年间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出口名录可以看出,与中国传统手工艺相关的文化企业与文化项目数量逐步增大,文化制造业在中国重点文化出口产业和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地域分布来看,与传统工艺类相关的文化制造业,内陆地区更占据数量优势,说明相较于沿海地区,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文化制造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及自贸区内的文化企业活力迸发,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国文化制造领域潜力巨大。例如: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内的香港柏斯音乐集团,以生产钢琴产品为主,其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钢琴为主的文化制造业独具特色,引领地区发展。再如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四川省自贡市,素有“中国灯城”的美誉,该地在彩灯制造方面充分发挥优势,现已形成彩灯全产业链基地,以彩灯为核心的文化制造业充分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在内陆自贸区文化贸易基础条件逊于沿海自贸区的情况下,前者更应着重根据区域内的资源禀赋、文化优势发展文化制造业,聚焦于文化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承接国际、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更要加强培育自身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依靠创新、科技挖掘自身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我国内陆自贸区中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资源与人力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工艺品种类多,构成了内陆自贸区开展文化贸易的先天优势。从2013年后我国位列视觉艺术和工艺品出口量第一的事实可看出,工艺品及相关文化产品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同时,内陆自贸区文化制造业的发展还要力促制造业与创意和设计产业的交互融合。“要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对实体经济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推动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创意设计发展路径。”[10]不同于以往单一的文化制造,未来我国内陆自贸区乃至全国的文化贸易都应从单一的文化制造向深度融合创意和设计的高端文化制造业转变,改变我国文化产品内涵不足、知识产权含量低的发展现状,推动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制造”向高层次的“文化智造”逐步转化。

(二)不忘本来:立足自身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禀赋

内陆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时,要立足于城市的资源特色。较于1.0版、2.0版的自贸区依赖海港进行贸易的优势条件,3.0版[注]此处的1.0版、2.0版和3.0版分别代指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自贸区。的自贸区则要立足内陆,依托海港、河港、空港、陆上交通港,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国家开放跨入新阶段。第三批自贸区城市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发展文化贸易时资源优势显著,立足于各自特色的资源优势,打造城市自贸区发展的差异化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由此,“不忘本来”即指不忘本来的文化资源、不忘本来的文化企业、不忘本来的战略优势、不忘本来的地域特色。

1.不忘本来的文化资源,促使文化资源创新转化

内陆自贸区在发展本地的文化贸易时,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借鉴外来的优秀经验,又要立足于自身特色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贸易。首先要明确可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梳理可用于文化贸易的资源形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其次,摸清本地区独具特色和发展活力的文化产品,在此基础上引导入驻的文化企业对文化产品的外观、展示方式、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增加文化产品的多元价值;最后,发展文化贸易,各自贸区要形成本地的文化贸易特色,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品牌。例如:四川省自贡市的彩灯制作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现代更是焕发新的活力。自贡市在发展彩灯文化产业时注重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工艺并结合现代技术对彩灯的制造、形式等进行创新,并将彩灯会展、文创设计、休闲游乐、彩灯主题公园等有机整合,打造彩灯全产业链基地,引领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自贡灯会现已成为对外文化贸易的国家战略品牌,占据90%的国际市场份额,在国内外市场上风生水起,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知名度的提高。由此,内陆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时,要充分整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发掘文化资源的多元价值,促进资源的创新转化,从而推动自贸区区域特色的彰显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不忘本来的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发展转型升级

利用自贸区发展的良好契机推动现有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是促进地区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内陆自贸区的文化贸易同样要借力于现有的文化企业,已成立的文化企业在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有助于文化贸易的升级优化。结合自贸区发展文化贸易的时代背景,首先要加大扶持力度,为本地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及政策扶持;其次,要加强对现有文化企业的培训,主要包括创意设计、资源转化等,提高现有文化企业生产高质量文化产品的能力;最后,文化企业发展要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在促进地区文化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着重传播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形成区域文化品牌。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其建成之后,诸多文化企业如百家合、华谊兄弟等相继入驻,促进了上海文化贸易的集群发展。再如陕西自贸区,其在建立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基础上,搭建了线上跨境电商平台“丝路汇”和线下实体展览体验产品中心,丝路汇作为连接市场与本地企业的平台、文化传播的窗口,开展了系统化的文化产品跨境贸易、文化产业大数据、文化创意产品孵化等服务,在准确传达文化产品信息、帮助文创企业精准定位、把握海外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促进了陕西省文化产品贸易的优化升级。[注]陕西传媒网制度创新 激发开放活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周年观察之一[EB/OL].(2018-03-28)[2018-04-22].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80328/html/page_08_content_000.htm.以上各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重要举措均有力推动了本地文化企业的集群化和精准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企业发展环境,因此,内陆自贸区在发展本地区文化贸易时要充分重视现有文化企业的重要作用,加大扶持力度,从政策、服务等多方面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

3.不忘本来的战略优势,促进文化贸易融入国家战略

自贸区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密不可分。由表7所示,目前五个内陆自贸区中均设置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其中三个省份为“一带一路”建设重点省份,三个省份为长江经济带重点建设省份。由此,内陆自贸区在发展本地区的文化贸易时要注重与国家战略进行重点结合,紧抓时代发展机遇,响应国家号召,提供适合国家战略需要、满足人民美好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名单公布,其中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各有1项入围,五个内陆自贸区在“一带一路”与文化贸易的结合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以陕西自贸区内的文化企业陕西丝路非遗文化有限公司为例,其抢抓“一带一路”发展的时代机遇,发展丝路文化贸易,以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制品销售为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内陆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时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战略环境,大力发展高层次文化制造业,使得本地区文化贸易的发展不仅符合本地区人民的文化需求,更要与国家战略环境相契合,增强本地区文化贸易的活力与生命力。

表7 内陆自贸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4.不忘本来的地域特色,增强文化贸易的文化标识

内陆自贸区在发展文化贸易时要注重地方特色的挖掘,文化贸易不仅仅是促进本地区经济效益提升的渠道,也是本土文化传播及走出去的重要载体,由此自贸区内的文化企业在发展文化贸易时要不忘本来的地域特色,增强文化贸易的文化标识。首先,要凝练出可以代表本地区文化特色的符号与口号;其次,将其普遍应用于文化产品、服务与外观设计中,以此达到宣传推广本地文化的效果;最后,要加强本地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将地区文化符号合理融入其中,增强本地文化认同感,大力宣传本地特色文化。文化产品朝向精致化、大众化、特色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更易唤起大众的文化认同。例如:江西景德镇的陶瓷业便已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标识性强,比较优势明显,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吸收外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激发发展活力

吸收外来对于自贸区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此处的“吸收外来”即指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企业前来入驻,为文化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吸收学习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人才,为地区文化贸易发展培育智库。

1.吸引外来的优秀文化企业,为文化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随着自贸区负面清单的瘦身,自贸区文化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在准入条件放宽的情况下,内陆自贸区要加紧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文化企业入驻。内陆自贸区在人才集聚、航运条件等方面本身与沿海自贸区存在差距,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制定入驻的优惠扶持政策,另一方面要加紧补齐自身在开放程度不高、市场环境不够成熟、交通环境不够便利等方面的短板,为外来成熟文化企业的入驻提供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文化企业在我国文化发展中担负着创造、宣传、推广的时代使命。中小文化企业在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格局中更是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的“双创”不能仅仅依靠大型企业的带动,更要着眼于广大中小企业。培育、培养、孵化中小文化企业,有助于传统文化产品的创造、创新、发展。在文化企业引进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型文化企业、小型设计公司等,因内陆自贸区的市场成熟程度与沿海自贸区相比存在差距,在引进文化企业方面应着重于小而活的文化企业,有助于激发内陆自贸区的市场活力,与本地文化企业实现协同发展。

2.吸收外来的先进科学技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文化贸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既是历史演进的必然趋势,也符合文化产业升级的内在逻辑。实施“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创意产品、服务的生产、创新和传播,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如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深挖中国古典文化,将其与高新科技进行融合,成功研制出环幕4D电影、多屏水幕电影等十多类特种电影,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科技的形式予以呈现,创造出了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同时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其中“环幕4D电影系统”已输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扩大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范围。

在推动文化资源与科学技术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借鉴和吸收。《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加强文化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文化领域技术装备水平,促进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向纵深发展。”各内陆自贸区应以本地区的文化资源为基础,注重以先进科技引领文化资源开发,促进内陆自贸区文化产品、服务内涵的丰富、表达形式的更新和宣传手段的改善。具体来看,首先,要加强对本地区文化企业科技运用现状的调研,进行摸底排查,认真梳理本地区文化科技融合中存在的短板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引进和培训;其次,对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再吸收,注意将科技进步与本地区文化发展紧密融合,激发本地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动能;再次,要重视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新,培养本地区文化科技发展的优势,推动本地区文化企业的生产增效;最后,适当引进技术性人才,培育地区科技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鼓励技术人才入驻方面,可采取技术入股,开办合资企业等方式,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更好地落地生根。

3.吸收外来优秀的文化人才,为地区文化贸易发展培养智库

人才的多寡与能力的高低是影响一个地区文化贸易发展优劣的关键因素。高素质文化管理及经营人才能够为本地区的贸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内陆自贸区因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沿海自贸区落后,导致人才吸引力与沿海地区相比存在较大落差。从事文化贸易活动的管理型人才、设计性人才、技术型人才、综合型人才较少,地区贸易发展活力缺乏,创新性不足。未来,应该加强对外来优秀人才的引进,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的奖励扶持力度,吸引人才入驻自贸区;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育良好文化生态,制定促进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开放带动战略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的持续优化

我国自贸区产生于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开发的背景之下,是开放带动战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共同带动下,我国因地域分布差异形成的东强西弱,沿海强、内陆弱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正在不断改善与优化。以“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的基本准则对内陆自贸区的文化贸易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内陆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吸收借鉴外来先进经验,促进文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与贸易规模的稳定增长,不仅是促进内陆自贸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我国文化贸易各地区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将对优化国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提振区域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资源富集型内陆城市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内陆贸易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谁远谁近?
内陆移民(外二首)
贸易统计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