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给一位8个孩子母亲的信

2019-02-02 04:10陈钰
党史纵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毛泽东

陈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给一位8个孩子的母亲写过这样两封信,其全文如下:

启瑞先生:

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珍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

教祺

毛泽东

七月十九日

启瑞同志

七月十九日的信已收到,甚为高兴。选集及照片已寄出了,收到时请告。祝你健康!

毛泽东

一九六零年九月二日

启瑞先生是谁?为什么毛泽东会亲自给她回两封信?毛泽东又是因何打破以往“不特殊照顾亲戚朋友”的惯例,为她解决生活困难?事情还得从吴启瑞的家人说起。

“他是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

吴启瑞的公公王立庵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数学老师,毛泽东称赞他是个“明白人”,是个“好人”,“是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的数学成绩不太好,对于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王立庵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帮助。他对毛泽东循循善诱,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

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续读。在湖南第一师范,毛泽东的国文是出了名的好,国文成绩在整个学校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数学成绩却十分糟糕,几次数学测试成绩都不理想,有一次还不到60分,成了全班倒数第一。这自然让身为数学教員的王立庵注意到了这位严重“偏科”的学生。王立庵很快就发现,毛泽东不仅数学成绩不好,而且学习数学的态度也“很不用心”。他常常把喜爱的书籍,如《昭明文选》《韩昌黎全集》等书带到数学课堂上去看,还有几回,干脆就不来听讲,让好朋友周士钊代为请假,说是“病了”。这使得王立庵非常着急。一天,王立庵找到毛泽东,温和地说:“润之,有件事情我想和你交流下,下星期天我在家里等你,好不好?”

星期天,毛泽东如约来到了王立庵家中。趁着王立庵泡茶的功夫,毛泽东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老师书房的布置。只见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不仅有数理化方面的书籍,还有相当数量的线装古籍和外文资料。毛泽东没想到教授数学的教员竟然还对文学、历史如此感兴趣,家中有那么多藏书,不由得心生敬佩之情。

“润之,”王立庵语重心长地对毛泽东说,“今天让你过来,特地和你谈一谈学习方面的事情。我最近发现,你读书的兴趣、钻研的方向主要偏重于文史哲方面,而其他学科你学习得怎么样了呢?”毛泽东听了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知道老师已经注意到了自己的数学成绩,只好坦诚地谈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偏科”想法:“王先生,我的确是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了社会科学方面。我觉得在当今的中国,国民麻木,国家需要振兴,所以先要从改良人心开始,而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历史学和教育学,是改造国民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能起到彻底拯救国民、改造世界的作用。”了解到了毛泽东内心的真实想法后,王立庵不禁为这位年轻学生的深远眼光所折服,他耐心地说:“你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社会科学的学习上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但是像自然科学等课程也很重要啊!不能偏废任何科目啊!”毛泽东不解地问:“可是,先生,如果什么都想学好,就得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总是有限的。那么,宝贵的青春年华就会白白浪费在学习一些对于自己、对于社会无用的东西上面,这样值得吗?”听了毛泽东的疑惑后,王立庵不慌不忙地说:“是这样的吗?润之,你的想法片面了一些,我们进入20世纪了,迎来了科学的时代了,你应该知道,各西方国家,包括我们邻近的国家日本,他们都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他们才这么快地超越了我们。我们国家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就是因为我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太少,生产力滞后啊!我听其他老师说你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你看看,他们这批人和你的想法一样,专注于社会变革,但是他们也是十分精通自然科学知识啊!”

毛泽东听完后,觉得王立庵的话十分有道理。的确,自己以前的目光短浅了点,自己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刻,是应该懂些自然科学知识。可是转念一想,他的心中又生出了困惑。毛泽东问:“先生,您说的话有道理,我知道自然科学知识很重要,可是现在想想,我的年纪大了,学习数理化恐怕来不及了,这是个遗憾的事情,怎么办才好呢?”王立庵听后笑了笑,他摸了摸毛泽东的头,亲切地说:“润之,你有多大年纪了?说这话让我感觉到你似乎是个历经沧桑的老人了。”“21岁。”毛泽东有些害羞地说。王立庵听了后又好气又好笑:“年方二十就以年纪大自居?这实在不应该啊!孔子说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有不少古人因为青年时代走错了路,直到人生的暮年方才觉悟,他们在夕阳之年奋起学习,仍然有成就大事业的啊!晚学总比不学要好。你看你,年纪才21岁,就感慨自己老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思想。”

毛泽东听了王立庵掷地有声的一席话,顿时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与偏差。他谢过老师,表示下定决心补习自己的数理化知识。王立庵听了后非常欣慰,并邀请毛泽东来自己家中,给毛泽东补习数理化知识。毛泽东对老师给予的“特殊照顾”也非常感激,从那以后上课再也没有请过“病假”。1915年的暑假,决定留校的毛泽东开始补习数理化知识。这以后,毛泽东每天早上在学校阅读《伦理学原理》和手抄杨昌济现实翻译、尚未出版的《西洋伦理学史》一书,下午便来到位于“李氏芋园”的王立庵家中,听他讲数学课,中午便在王家吃午饭。后来,王立庵见毛泽东每天往返于学校与“李氏芋园”之间,颇为辛苦劳累,于是就让毛泽东搬到“李氏芋园”的公言杂志社内寄宿。在这期间,王立庵不仅认真地给毛泽东补上了平时落下的数学课,还送给毛泽东一本抄满数学公式和定律的本子,帮他学好这门功课。毛泽东在王立庵家补习了两个多月,直到新学期快要开学时,才回韶山看望家人。也正是在这两个多月的接触中,王立庵深入了解到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和理想,对毛泽东更加喜爱。

在当时的环境下,毛泽东这样严重偏科,且经常“挑战旧体制和权威”的学生不太受欢迎。在湖南一师学生反校长张干的学潮中,张干要开除以毛泽东为首的17个学生。王立庵和其他老师在学校教职员会议上公开为毛泽东说话,向校方施加压力,反对学校开除毛泽东的决定。最后,他们迫使张干收回成命,改为给毛泽东等人记大过,使毛泽东得以继续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这也使得毛泽东对王立庵的尊敬和感激更增三分。在湖南一师的最后两年里,毛泽东由于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精力花费较多,致使数学成绩再次下降,数学测试常有不及格的现象。为了让毛泽东不分散精力,王立庵常常把毛泽东的考试分数改成及格,让他能够安心从事社会工作。

王立庵的一番劝导给毛泽东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他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岁月里,毛泽东自觉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譬如,在1921年“新民学会”举行的新年大会上,他就曾定下“30岁以内设法补足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科学的知识”的自学计划。1941年,他给当时尚在苏联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写信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1964年,毛泽东在多年对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进行精深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本粒子可分”的思想,为中国和世界物理学领域探索基本粒子的深层次结构,“找到了开门的钥匙”。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在1977年召开的第七届世界粒子物理学讨论会上建议,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去世1年的毛泽东。

1920年7月,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以毛泽东为首的新民学会发起筹办文化书社。毛泽东日夜奔走,访问了长沙教育、新闻和政界的一些知名人士,寻求他们的支持。王立庵等人得知资金短缺的情况后,立即集资500元支持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10月22日,在首次書社理事会上,王立庵等人又推举毛泽东为特别交涉员。在与王立庵相处的过程中,毛泽东也与他们家的其他成员,如王立庵的儿子王人路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王人路亲切地称呼毛泽东为“毛大哥”。用毛泽东的话说,他们成了“世交”。

后来,毛泽东走上了艰险的革命道路,王立庵一直惦记、牵挂着毛泽东,经常向家人提起毛泽东。而王立庵为人谦和、尊重知识、奖掖后进的风范也在毛泽东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从事革命工作以后,对王立庵给予自己的理解和帮助仍然念念不忘。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延安与著名作家、当年的同窗好友萧三叙旧时,还激动地谈到他在一师曾和萧三的二哥萧子升暑假留校自学及到王立庵家补习数学的事,不住地称赞王立庵是个“明白人”,是个“好人”,是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

“将来如有危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

1950年,毛泽东收到了一封来自无锡的信件,信上写着:“……万乞主席睹世交之谊,垂念小儿等孤苦体弱,特予提携,准予小女心月和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毛泽东看后激动不已,这正是他苦苦找寻的王立庵老师的家人啊。原来,王立庵的儿子、毛泽东昔日的好朋友王人路在临终前,对爱人吴启瑞说:“天快亮了,毛泽东与吾父交厚。现在我不幸早卒,8个孩子全靠你了,将来如有为难之事,你可去找毛大哥。”吴启瑞当时怎么也不相信,丈夫口中的“毛大哥”竟真是毛泽东!直到她后来阅读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文件时,才赫然发现公公王正枢(即王立庵)原来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的数学老师。生活困难的吴启瑞在走投无路时,尝试着给他们的“毛大哥”写了封求助信。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在看到这封信后,立即亲手回信,信的内容就是文章开头前那封。

夜深人静,毛泽东拿着这封信逐字逐句地看,而且对看不清的地方还用笔标上标点,对重要之处划一道杠,甚至两条杠。他觉得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又在这封来信的第一页信纸上做了如下批示:“请陈丕显同志酌处。写信者是有八个孩子的母亲,在无锡师范附小当教员,请求将她的三个孩子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毛泽东 七月十八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一些亲朋好友曾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在工作生活上给予“照顾”,但毛泽东总是婉言拒绝。但这次毛泽东不仅没有拒绝,还亲自出马,为吴启瑞解决生活困难,足以证明毛泽东与老师王立庵深厚的感情。毛泽东的这封信,在《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著作大辞典》中均有刊载,这封信手稿的复印件至今还珍藏在无锡市档案馆。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吴启瑞拿着“毛大哥”的亲笔回信去找陈丕显。由于随军来无锡的干部子女很多,干部子弟班没法安排,吴启瑞的3个孩子后被安排进了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免费读书。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学校还特地安排吴启瑞住校,并在每学期开学时补助她一笔生活费。在“毛大哥”的帮助下,吴启瑞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我们来拍张照片,做个留念”

1960年6月,毛泽东因公赴沪,表示要亲自接见吴启瑞。无锡统战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人将吴启瑞送到上海。吴启瑞到上海后,陈丕显对她说:“毛主席关心你们,要亲自接见你,了解你们家的情况。”“啊?毛主席要亲自接见我?”吴启瑞又吃惊又激动地看着陈丕显,陈丕显面带笑意地点了点头。

26日下午3时,毛泽东派人用车将吴启瑞接到了锦江饭店。吴启瑞走进毛泽东的办公室时,坐在沙发上的毛泽东高兴地站了起来,迎上前去拉着吴启瑞的手,亲切地说:“吴老师,你好啊!”吴启瑞激动、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毛泽东便请她到沙发上坐下,开始拉起了家常。毛泽东那平易近人、慈祥和蔼的态度使吴启瑞紧张的心情很快缓和了起来。他们回忆起了王立庵,毛泽东说:“王立庵先生是湖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他是我的老师。在立庵先生的教育下,我是受益匪浅啊!当时,我喜欢读古文而不是学数学,但立庵先生并不因此歧视我。后来我才知道先生已谢世。”“记得立庵先生的生辰是1867年8月19日,算来当时再差6天,先生便可享60大寿了!”说到这,毛泽东不由长叹一声,“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毛泽东的感叹更触发了吴启瑞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两行热泪簌簌直落,哽咽地说:“人路啊,人路,你的遗愿实现了。十年来毛主席一直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今日,毛主席又在百忙之中特意安排见我,你也可以含笑九泉了。”“吴老师,请喝茶。”毛泽东为吴启瑞的茶杯添了点水,继续询问吴启瑞孩子们的情况。

当得知吴启瑞的女儿也是教师时,毛泽东高兴地说:“立庵先生是教师,他的女儿是教师,儿媳也是教师,他的孙女也是教师,你家可称是教师之家了!”“搞教育可没有搞工业吃香。”吴启瑞说。听了吴启瑞的话,毛泽东连忙摆手:“不不不,教育强国,教育是立国兴国之本。没有昌济和立庵先生这些教师,我毛泽东哪会有今天?现在明夏(指王立庵的二女儿王明夏)在北师大附中当教师,我女儿李讷就在她那里读书,我是支持她将来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听了毛泽东的话后,吴启瑞连忙点头,说:“主席,您对我家真是太熟悉了。”“我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立庵先生有9个孩子,老七秩南生伤寒早年夭折,其他8个我都见过。现在你也是8个孩子,上有八兄妹,下有八侄辈,这也算是一桩巧事喽!”毛泽东还不断鼓励吴启瑞的8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接着还详细询问了吴启瑞的家庭住房和经济条件问题,并几次要将300元稿费送给吴启瑞。

毛泽东与吴启瑞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愉快地聊着家常,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由于担心毛泽东的身体,吴启瑞再三请求毛泽东休息,毛泽东觉得短暂的聊天意犹未尽,于是站起来说:“好,我们去院子里散散步,就算休息休息。”在环境幽静的庭院中,两人继续交谈着。走了一会儿,毛泽东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去端两把椅子,并笑呵呵地说:“来,我们来拍张照片作个纪念。”二人拍完照后,毛泽东站起了身,他边走边把披在身上的那件银灰色中山外套穿好,不一会儿又提出:“来,我们站着再照一张!”

离别时,毛泽东热情地将吴启瑞送到门口,他握住吴启瑞的手说:“吴老师,多保重!请代我向你母親和孩子们问好!”为了感谢毛泽东,吴启瑞回到家后立即给毛泽东写信,并寄去了自己的全家合影。8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给吴启瑞回信:“吴启瑞同志,你寄给毛主席的信和照片,我们已送主席看过。主席送给你一部《毛泽东选集》和五张照片,我们已另交邮寄去,请查收,此复,即致敬礼。中共中央办公室秘书厅 一九六零年八月三十日。”为什么毛泽东会送给吴启瑞一部《毛泽东选集》呢?原来,毛泽东在会见吴启瑞时,曾详细问过吴启瑞和孩子们的政治学习情况。回无锡后,吴启瑞便在写信时将很难买到《毛泽东选集》的情况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信后便将自己的《毛泽东选集》一至三卷的样书和5张在上海拍的照片交给秘书处寄给了吴启瑞。事后,毛泽东又在9月2日给吴启瑞回了一封信,这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二封信。

1962年初,毛泽东考虑到春节快到了,便将自己的1000元稿费交给秘书徐业夫,嘱咐他寄给吴启瑞。2月2日,徐业夫给吴启瑞写信:“吴启瑞同志,毛主席嘱:写信转告你,1月25日的信他已看过,很感激你,并寄上1000元,以济眉急,作为赠送,不要还的……祝春节好!”这1000元在当时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帮助了吴启瑞一家老小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并成功将8个子女抚养成人。几年后,吴启瑞的几个孩子大多走上了工作岗位,经济上已有所好转,于是她便将这1000元钱寄还给了毛泽东。徐业夫即发电报给吴启瑞:“来电收悉,一月二十一日的汇款如数收到。勿念,徐业夫。”

毛泽东将对恩师王立庵的感激之情转移到了对他子孙后代的恩惠上。在毛泽东的不断帮助下,吴启瑞的8个孩子基本人皆成才。在当时动荡的年代里,8个孩子中有7个孩子接受了高等教育,大都为国家栋梁之才。这不仅是对他们的爷爷——王立庵先生的告慰,更是对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恩人毛泽东的极大慰藉。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