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天换地的初心与使命

2019-02-02 04:10郑琳春
党史纵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皖北皖南干部

郑琳春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指出,当年主要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共和国。同年1月,淮海战役取得全面彻底的胜利,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获得解放。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乘胜前进,继续向淮河以南地区推进。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20日蚌埠解放,21日合肥、六安解放。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南挺进。4月21日,铜陵、贵池解放,4月24日芜湖、马鞍山解放,4月29日宣城获得解放,4月30日屯溪解放。至此,除皖西金寨和岳西县外,安徽全境解放。从此,安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政权、加强组织、支援前线,进行生产自救和剿匪除霸等艰苦卓绝的工作。“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安徽人民谱写了改天换地的历史新篇章。

干部南下与南北干部融合

1949年2月3日,在渡江战役一触即发、新解放区不断开辟的背景下,中央下发《关于调度准备随军渡江南进干部的指示》。2月14日皖北所属的中共豫皖苏分局组织部出台了选调干部赴新解放区的《通告》,准备调一地委干部165人、三地委干部243人赴新区工作。中共中央华北局则奉命抽调2800多名干部组成干部纵队到江南新区工作,由中共察哈尔省委书记牛树才任队长,冀中行署副主任魏明任副队长,冀热察区党委副书记馬天水任政治委员,时称“牛马纵队”。南下干部纵队实际出发2600余名,以军事建制,在河北正定县西柏棠村接受集中整训。冀中行署的干部组成第一、二、三支队,察哈尔各县干部组成第四支队,省委党校师生组成第五支队,察哈尔贸易公司职工组成直属支队,于3月底4月初到达安徽境内。南下干部纵队在蚌埠休整时改归渡江战役指挥部统一领导,并成立南下区党委。纵队于4月12日抵达合肥,集中听取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所作的报告。陈毅告诫南下干部,从现在起我们的工作重心将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工作是个新课题,到新区工作要注重党的政策,要保护城市工商业;要提高警惕,提防敌特分子的破坏;要尽快适应南方的气候、语言差异和生活习惯等。

5月7日,南下区党委与皖南地下党组织、游击队领导人胡明、熊兆仁等在屯溪会师。干部配备成了这次会师所研究的首要问题:一、因南下干部途中已搭建好各区县班子(如第三支队到芜湖,第四支队到池州,第五支队到宣城,直属队到屯溪),未考虑到地方干部的配备,故会议研究决定本地干部由皖南地下党组织提名后再添进各地、县委员名单中。二、各级各部门党政机关均要吸收南下干部与本地干部,条件相同的则让地方干部担任正职。三、因干部缺额较大,首次重点配齐交通、公安、财粮等重要部门和交通要道、城镇等重点区域的干部。会师后皖南干部(不含驻军干部)总数达3148名,其中南下干部2643名,本地干部495名。毋庸置疑,南下干部是开辟皖南新解放区各项工作的主力军。

组织机构与支援渡江

1949年2月15日,华东支前委员会号召:全力发动群众、组织人力、征借粮食、恢复交通,支援大军过江;决定与江淮支前司令部合并,统一领导支援大军过江工作。新设两个支前办事处:第一办事处以张劲夫为主任,黄岩为政委,暂驻合肥,带1500名干部及两个民兵团,开展江淮五分区及皖西地区的支前基地各项工作;第二办事处以万金培为主任,谢晖为副主任,暂驻滁县,带1000名干部及两个民兵团,开展江淮一、四分区的支前基地一切工作。皖北地区层层建立支前机构,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支援大军渡江工作。

与此同时,皖南地区党组织紧急组织、发动群众迎接我大军渡江。中共沿江工委在太平县石门坑召开会议,作出《紧急完成迎接大军渡江任务的决议》,明确规定江边工作以芜湖至大通段为主,芜(湖)当(涂)及贵池江边次之。沿江工委以孙宗溶、陈洪、陈爱曦3人组成常委会,下辖青阳、南陵、铜陵、繁昌和芜当宣5个工委及相应成立5个办事处。

3月,江淮二、三分区为支援解放大军渡江,于宿(县)东八里刘家集集中整训万余人的担架团,还动员群众7000余人,修筑公路桥梁,保证南下运输线畅通。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华东局国统区工作部芜湖工作组成立,组长方向明,负责对国民党军队策动及配合我军渡江工作。中共皖南地方组织在沿江的铜、繁、芜、当一线,建立了十几个情报站,和江北解放区保持经常性联系。

3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原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进驻桐城,指挥部设在桐城中学。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自桐城南下,围困驻守安庆的国民党军刘汝明部。4月初,邓小平、陈毅率总前委部分工作人员移驻肥东瑶岗村,指挥渡江作战。

早在2月8日,华东局就决定华中支前司令部与江淮支前司令部合并为华东支前司令部,统一指挥安徽和苏北的支前工作。

在渡江战役期间,皖北地区共组织了13个民工团,出动支前民工达280万人次,动员民兵297万人次,修复铁路210公里、公路1580公里、桥梁746座,架电话线1598公里,支援粮食18万吨、柴草3620万公斤,组织船只10039艘(仅渡江船只即有5000余艘)、水手2万余名、大小车辆9.8万辆以及担架1.59万副。皖北人民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中涌现了成百上千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无数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剿匪除霸与巩固新政权

据1949年年中统计,皖南区、皖北区有10人以上群匪205股,其中百人以上的72股,总人数超5 万之众。恶霸豪绅与土匪、残兵勾结,操纵“会道门”组织,皖北区以淮北和大别山区为甚,皖南区以省县交界的边沿山地和湖沼地区为甚。对此,华东军区提出了“军事清剿、政治瓦解、发动群众武装自卫”三者结合的方针。

1949年上半年,皖北“会道门”组织发动了几次大规模暴动:一是3月底“会道门”头子丁焕然、张保真、张寿卿等几股势力互相勾结,策动4000余人在洪河南岸、淮河以北狭长地带进行反革命暴乱,杀害某区委书记张文达、区队副队长王子龙等34人,挟持干群40名,劫去公粮100吨、枪支136支。二是5月初蒙城县数千名天门道道徒进行武装暴乱,攻占望町区人民政府,杀死区干部8人。5日,天门道徒攻入蒙城县城,包围县政府及公安局。以后数日,全县77个乡万余名道徒先后暴动,计有3个区30个乡政府遭袭。6月上旬,皖北军区部队配合第二野战军第二十八师及徐州警备第五团,组成4个剿匪指挥所及剿匪兵团,对平原、山区成股土匪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清剿。6月25日,皖北军区、皖北行署发布《关于取缔反动会道门联合布告》,决定将一贯道、关门道、先天道、圣贤道、万国道、大刀会、小刀会等一律取缔。

人民解放军过境后,皖南皖北仍有国民党残存的顽固势力收拢散兵游勇,成立伪“人民自救军”“人民自卫军”等军事组织,对新生政权进行数次疯狂反扑。一是被推翻的原国民党至德县县长汪汉,网罗了溃兵和匪徒5000余人,于7月成立“中华人民自救军皖赣边区总指挥部”,袭击至德县四区(昭潭区)人民政府;二是9月原国民党贵池县政府要员洪国顺,组织溃兵和匪徒2000余人(其中武装人员864 人),成立“人民自救军池徽边区指挥部”,控制了皖南12万人口的山区丘陵地带;三是9月初,金寨县城金家寨留存的国民党驻军“鄂豫皖边区人民自卫军”及政权“鄂豫皖行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汪宪,驻皖北计有7个支队6724人。在新生政权发动群众武装自卫的大背景下,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攻势下,汪汉兵败潜逃至肥东后被抓获,洪国顺战败后畏罪自杀,汪宪被就地生俘。至此,上述三股较大规模的反动武装被彻底歼灭。

至12月,皖北区共歼匪2.2万余人,其中毙匪1253人、伤匪1058人、俘匪8492人、投诚1.12万人;皖南区共消灭股匪4093人,投降或俘斃匪首约300人。至此,安徽全境成股的土匪残兵基本被消灭殆尽,社会秩序亦逐渐安定下来。但是,在新辟的解放区,尤其在国民党经营较好的城市和富裕的乡村零星的匪特活动仍很猖獗,形势严峻复杂、暗潮涌动。

解放军占领芜湖后,该市一些百姓不了解人民军队,群体性逃离家乡“跑反”事件时有发生。敌特势力趁机出来叫嚣“共产党是兔子尾巴长不了”“跟着共产党瞎起哄要吃大亏”。当年防汛期间,南下干部李姓公安员前往易太区的圩堤险段检查工作,为抄近路坐上一条民船。不料船上都是一些当地农民扮相的匪徒,待船离岸远去,他们便露出凶残的真面目。经一番搏斗,李姓公安员终因寡不敌众,被劫去枪支,五花大绑塞入麻袋,直接投入江心杀害。芜湖县甚至发生过有乡公所被土匪整个一锅端的严重事件。南下干部李海东系孙家埠区区长,中秋节带几个区支队武装人员去乡下征粮,有一个当上农会干部的敌特分子盛情邀请他们去家里做客,其实早已设好埋伏。由于埋伏着的土匪不认识哪位是区长,这个敌特分子就故意大喊一声“李区长——”,李海东随即礼貌性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被埋伏着的土匪一枪击中脑袋,当场牺牲。

反霸先剿匪、剿匪必反霸。9月20日,皖北区委发出《关于反霸几个问题的指示》,指出“剿匪反霸是一般新解放区,更是皖北区当前不可跳越的斗争过程”。同月,皖南区各地也结合农村具体工作,逐步开展反霸斗争。10月皖北、皖南区及各地、县抽调干部组织反霸工作队,分赴指定的县、区、乡开展工作,反霸斗争进入高潮。

肥西县是皖北区剿匪反霸重点县,华东大学皖北分校负责人干仲儒改任该县县委书记,带领部分师生组成农村工作队开展此项活动。工作队到任一个月开了4次反霸斗争大会、22次说理会。在斗争中,有356名受压迫农民向恶霸地主进行面对面地诉苦说理。丰乐乡唐姓恶霸地主(诨名唐大痞子)、中派河李姓恶霸地主(本名李耀清)等,平日横行乡里,恶贯满盈。工作队为打响反霸第一枪,扎根基层、访贫问苦,确定好依靠对象、批斗对象,精心谋划后再召开群众性反霸斗争大会。大会开始由县委书记讲解党的方针政策,接着受苦群众上台控诉恶霸罪行,台下群情激愤。对待被羁押的恶霸地主,工作队还要耐心说服愤怒的群众多动口说、少动手打。工作队组成的公审团现场作出判决,群众选出的清算委员会对恶霸地主家土地、房屋、粮食、家具等私有财产逐一进行清算分配。“唐大痞子”公审后被处决。接着还要召开庆祝大会宣扬反霸斗争的成果。群众大会上最受欢迎的当属华东大学皖北分校校友文工团上演的反霸新戏《白毛女》,场场爆满。剧中杨白劳父女的悲惨遭遇极大地唤醒了群众的阶级觉悟,激起了贫苦百姓的斗争热情。

改天换地之年的安徽成绩单

截至1949年末,皖南区、皖北区有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0.1万人;中等技术学校13所,在校学生0.2万人;中等师范学校11所,在校学生0.34万人;普通中学143所,在校学生3.06万人;小学1.23万余所,在校学生66.37万人。皖南区、皖北区人口总数为2786.5万人,人口密度为200.5人/平方公里,是中国人口密度高的省份之一。皖南区、皖北区共有共产党员7.21万余人。其中,当年新发展党员2.95万人。

是年皖南区、皖北区财政收入5416万元(已按1955年新人民币折算,以下同),财政支出2247万元,社会总产值为23.85亿元。皖南区、皖北区农业总产值为17.28亿元,粮食总产量为639.2万吨,棉花1.74万吨,油料14.93万吨。皖南区、皖北区全年工业总产值3.4亿元,原煤产量为114.05万吨,生铁产量0.11万吨,发电量为0.24亿千瓦时,棉纱产量为341吨,棉布产量为0.3亿米。没收官僚资本企业79个,截至年末重工业企业达862个,轻工业企业2951个,私营小工厂(作坊)3734家,个体商贩60.4万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31亿元。

安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支援了大军渡江、战胜了天灾人祸、巩固了新生政权,同样在国民生产领域也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历史将永远铭记江淮儿女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这一奋斗历程。(题图为合肥市胜利广场)

(责任编辑:张文军)

猜你喜欢
皖北皖南干部
皖北地区老年女性健康管理状况调查报告
汉字也逗趣
到皖南
新安画派风格的发展论析
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途径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皖南山水田园诗初探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