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中梧桐意象的多重文化意蕴论考

2019-02-09 08:45成,王
关键词:元杂剧梧桐叶千金

李 成,王 蕾

(1.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2.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思政部明德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梧桐,有着不同的种类和名称,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中,梧桐多指青桐。梧桐作为我国古典文献中常见的意象之一,有着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内涵。梧桐的象征是多元化的,有时象征高洁的人格,《诗经·小雅·湛露》云:“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1](P129)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梧桐喻君子的文学作品;有时又象征悲欢离合的爱情,白居易《长恨歌》云:“春风桃李花开日,秋日梧桐叶落时”,[2](P86)即使再美好的爱情,也逃不过曲终人散;有时还象征亡国之痛,宋代词人张炎《清平乐》云:“只有一只梧叶,不知多少秋声”。[3](P183-184)

到了元代,梧桐的意象在杂剧中也大量出现,如爱情剧《墙头马上》中用“梧桐与凤凰”象征爱情和团圆;历史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中用“梧桐”象征荣耀和仕途;在《梅香骗翰林风月》和《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用“金井梧桐”象征繁盛和遮蔽;《李云英风送梧桐叶》中“梧桐叶”象征飘零、凄凉,可见在元代“梧桐”的象征更加多样化,这与元代社会文化多样性是分不开的。

一、梧桐枝隐凤双栖

《山海经》有言:“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皇。”[4](P14)《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1](P238-239)凤凰是一种古老的图腾,是祥瑞太平的象征。梧桐枝叶繁茂,高大挺拔,有气势,亦是华贵、祥瑞的象征,故《诗经·大雅·卷阿》又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1](P238-239)凤凰是百鸟之王,择良木而栖,凤凰与梧桐的结合更是一种祥瑞。元杂剧是一种世俗性的文学,其中的“团圆”艺术,也是古人追求的祥瑞,所以在元杂剧中“凤凰”与“梧桐”的意象不可或缺。

(一)爱情、团圆、富贵的象征 爱情剧《裴少俊墙头马上》是“梧桐枝隐凤双栖”的经典写照。戏剧中的尚书之子裴少俊因去洛阳买花种巧遇赏花的总管之女李千金,两人一见钟情,之后经过一系列戏剧性的情节,李千金藏于裴家后院生育了一对儿女。七年后被公公裴尚书发现,逼迫裴少俊写下休书,赶出裴家。故事到这儿本是悲剧,可元杂剧追求的是喜剧结局。其实在第一折,李千金已唱出“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的喜剧韵味:

【仙吕】【点绛唇】往日夫妻,夙缘仙契。多才艺,倩丹青写入屏围,真乃是画出个蓬莱意。(梅香云)小姐看这围屏,有个主意:梅香猜着了也,少一个女婿哩!(正旦唱)

【混江龙】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5](P332-333)

李千金本是总管家之女,尤善女工,深通文墨,却道:自己若有心上人,定会“今宵剩把银缸照”,怎会拿笔把纸画,这是李千金对爱情的见解。“凤双栖”暗指男女主人公的喜剧结局,“梧桐”隐喻他们的家族日后定会如梧桐枝叶般繁茂,表达了李千金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剧本第四折,裴少俊考取状元,裴尚书得知李千金是老总管之女后,向李千金赔礼,最后取得李千金原谅,全家团圆。可以看出爱情剧中“梧桐”与“凤凰”的结合不仅是男女婚配的结合,更是合家团圆、子孙满堂的象征。

在包公剧中也出现过用“凤凰与梧桐”象征富贵的情节,例如《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此剧讲述了圣上赐予赵廉访一对母女,女子名为翠鸾,可赵廉访的夫人张氏心生嫉妒,让其孩儿王庆杀掉这母女俩,王庆却与王顺之妻设计让王顺放走了翠鸾母女,怕事情走漏,王庆又将王顺杀掉。翠鸾与母亲不小心走散,翠鸾夜间借宿旅店,却被贪慕其美色的店小二吓死。之后,翠鸾的鬼魂与住店的秀才刘天义在墙上题词《后庭花》。包待制正是借助此词破解此案。第二折王顺死前唱道:

【斗虾蟆】我这里书名字,画手模,便有你待何如?想着、想着做出,真然、真然淫欲,瞒着、瞒着丈夫,窝盘、窝盘人物,说着、说着起初,今日、今日羞辱。不由我滴羞跌悄怕怖,乞留兀良口絮,他剔抽秃刷厮觑,迷留没乱踌躇。想起来、想起来杀人可恕,将咱欺侮,并不糊涂,早则招取,(云)丑弟子,你将去波?(唱)这一纸绝恩断义的休书!(搽旦假哭科)(正末唱)你休那里雨泪如珠,可不道凤凰飞上梧桐树。见放着开封府执法的包龙图,必有个目前见血,剑下遭诛。[5]

“你休那里雨泪如珠,可不道凤凰飞上梧桐树”,这是王顺得知其妻张氏的奸计后,骂张氏是想凤凰攀上梧桐树,虽与上述《墙头马上》男女主人公的真挚爱情无法相比,但王顺也是借“凤凰”来暗指张氏想攀上王庆这棵“梧桐树”,借此成为富贵之人。虽是贬义,但也是用“凤凰”与“梧桐”来象征富贵。

(二)荣耀、仕途的象征 梧桐与凤凰的结合又象征着荣耀与仕途。《薛仁贵荣归故里》描述的是薛仁贵辞别父母与发妻柳氏,投奔总管张士贵并随他征讨高丽,薛仁贵三箭定了天山,但张士贵冒领功劳,二人相争不下。军师英国公徐茂功令张士贵和薛仁贵在辕门外百步射钱,薛仁贵三发三中,而张士贵不能射中。于是张士贵被削官贬为庶民,薛仁贵则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薛仁贵衣锦还乡,与父母和发妻柳氏相会,一门荣显。此剧中的梧桐与凤凰之词出现于第一折【油葫芦】一支中:

【油葫芦】当日个鸭绿江边列阵图,(张士贵云)众位大人在上,你就说这一场三箭定了天山,不是张士贵的,却是谁的功劳来?(正末唱)现对着这文共武,(徐茂功云)三箭定了天山,此功最大。您二将争竞,未知是谁的功劳也?(正末云)这是老夫亲目所见,委实是薛仁贵的。(唱)则他这定天山三箭若连珠。(张上贵云)我是个总管的官,堪上功劳簿。那薛仁贵不过马前小卒,他怎么上的功劳簿?(正末唱)哎!不索你个将军争竞功劳簿,抵多少凤凰在梧桐树。[5](P318-319)

“不索你个将军争竞功劳簿,抵多少凤凰在梧桐树”,这句话出自杜如海之口。他因张士贵强占薛仁贵的战功而愤叹。凤凰本就是富贵荣耀的象征,“抵多少”三个字又进一步暗示出薛仁贵战功之大。当然凤凰还需要梧桐的庇佑,此处的“梧桐”又引申为家族势力和权力的象征。

杂剧《赚蒯通》中也是用凤凰与梧桐来象征权力与荣耀。《赚蒯通》是讲述蒯通勇于为韩信讲话的故事。刘邦统一天下之后,萧何与樊哙忌妒韩信的权势和功劳,设计欲杀死韩信。于是,萧何诈称天子要游云梦山,令韩信入宫留守。韩信未听蒯通劝阻,进京后果然被杀。蒯通知祸将及己,便装成疯癫。萧何派随何察看虚实,终于识破其中有诈,遂带他进京。蒯通面对威慑,坦然陈述。先言韩信的十大罪状,再历数他的十大功劳,最后说韩信有三愚,反过来表明韩信的忠诚。皇帝被他的一番言辞说服,遂免其罪,赐其官,但蒯通谢绝而去。在第四折【驻马听】一支中,蒯通唱道:

那张良治国安邦。扶的汉主登基霸主亡。韩信他驱兵领将。直会的真龙出世假龙藏。杀得个满身鲜血卧沙场,才博的这一方金印来收掌。你、你、你,今日也理当,怕不做凤凰飞在梧桐上。[5](P80)

“你、你、你,今日也理当,怕不做凤凰飞在梧桐上。”这是蒯通骂萧相泯灭韩信的功劳,骂萧相与韩信攀比,妄想也飞上梧桐做凤凰,与《薛仁贵荣归故里》“不索你个将军争竞功劳簿,抵多少凤凰在梧桐树”这句话具有相似性,都是剧中正末为他人的功劳被泯灭或抢占而气愤,为剧中人物抱不平。在这里,凤凰与梧桐的意象,象征着富贵、仕途与权力。

蒙元入主中原的时代,儒生地位低下,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他们转向元杂剧的创作。元杂剧中“梧桐”与“凤凰”这两种祥瑞象征频频出现,是这些儒生们对爱情、仕途、荣耀向往的表现,也是元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现。

二、金井梧桐秋叶黄

金井,古指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为宫廷园林中的井。古代诗人常用“梧桐金井”说明时已至晚秋。李煜《采桑子》云:“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王昌龄《长信秋词》云:“金井梧桐秋叶黄”[7],都是用“梧桐金井”代指深秋时节,带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意味。但元杂剧中的“金井梧桐”却没有了晚秋的凄凉,只将梧桐象征繁盛的意象传承,“金井梧桐”的结合呈现出世家的繁荣昌盛,又引申为男女爱情约会的隐秘场所。

(旦儿云)行到那里去?(正旦唱)行过那梧桐树儿边金井。(旦儿云)因甚么往那里去?(正旦唱)井阑边把身躯儿掩映。(旦儿云)你前面行,我后面跟将去呵。(正旦唱)映着我这影儿呵,(旦儿云)樊素,你则道我不看见你哩。(正旦唱)好着我赚杀月儿明。(下)[5](P1152-1153)

【赚煞】是讲裴千金夜间去偷看朝思暮想的白敏中,因怕被白敏中认出,与梅香躲到那“梧桐树儿边金井”,用井栏遮住身体的一段对话。剧中的这句对话是发生于踏青时节的三月,此处的“金井梧桐”是指井栏的遮挡,梧桐的繁盛,以此来遮掩住裴千金与梅香的身体。同样,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一折中,“金井梧桐”的出现也没有发生于晚秋,而是出现在七夕,【醉中天】中唐明皇唱道:

我把你半亸的肩儿凭,他把个百媚脸儿擎。正是金阙西厢叩玉扃,悄悄回廊静。靠着这招彩凤、舞青鸾、金井梧桐树影,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5](P352-353)

这段唱词是唐明皇对杨贵妃许下“在天呵做鸳鸯比并,在地呵做连理枝生”誓言之前的动作描写,男女之间的恩爱誓言本就是私密之事。唐明皇与杨贵妃发誓时,也是找了一处隐蔽场所——金井梧桐树影旁。此处的“金井梧桐”也没有之前晚秋的意味,而是出现在了深夏的七夕。

在元代戏曲中,“金井梧桐”的意象已经转换,“金井”也不仅仅指皇宫中雕栏玉砌的花边井,在平民贵族的家庭中也时有出现。元代之前,“梧桐金井”多出现于诗人口中,象征“晚秋”的一种雅文学,而到了多元文化碰撞的元代,雅文学向俗文学过度,“梧桐金井”意象由之前的象征“晚秋”回归到它的本来意义——繁盛之意,用梧桐的高大繁茂与金井的井栏来表示遮蔽隐藏,象征羞涩爱情发生的隐秘之处。

三、秋雨梧桐叶落时

上文“金井梧桐”的晚秋意象,因时代文学特征的变化已渐消失,但在元杂剧中,“梧桐叶”的出现又多出了一种相思悲凉的意味,这种意味便是对“金井梧桐”中“梧桐”两字的秋意的传承。梧桐叶代表秋意,在元之前的诗词中频频出现,如王昌龄《长信秋词》云:“梧桐叶落秋风老,人去台空凤不来”[6];白居易《长恨歌》云:“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2](P86);等等。但在元杂剧中,“梧桐叶”不仅象征秋意的悲凉,也象征着相思。《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第四折共二十三支曲子,全部在表现李隆基的心理活动,前十支写他愁怀、感伤、寂寞的根由,十一支到二十三支进一步描绘他的哀愁和凄凉心境。如【倘秀才】:

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5](P363)

这支曲子是李隆基在某个秋雨夜晚,梦见杨贵妃在长生殿排宴,醒后原是一场梦,在秋雨梧桐叶落的夜晚愈加悲痛。李隆基曾与杨贵妃在梧桐树下许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誓言,如今贵妃已去,自己只能借着这棵梧桐树伤痛感慨“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用“梧桐叶”的凋零来喻指李隆基的心碎之感,可见“梧桐叶”不仅仅表示秋意,更多的是一种悲凉与思念。

在杂剧《李云英风送梧桐叶》中,将梧桐叶的悲凉与相思意蕴融合起来。本杂剧讲的是丞相之女李云英在安史之乱期间与在外参军的丈夫任继图分散,后李云英被牛尚书收留,且认为义女。李云英日日思念丈夫,题诗于梧桐叶,寄托对丈夫的思念。这片梧桐叶随风送入丈夫手中。最后丈夫考中文状元,与李云英相遇,以大团圆结局。此杂剧的特色是作者借助于“梧桐叶”的悲凉意象,巧妙地推动戏剧情节的转变与发展,使全剧在喜剧的背景下,充满了悲剧的意蕴。

在元杂剧中,“梧桐叶”意象多出现在婚姻爱情中,将元代之前“梧桐叶”多用来象征秋意的意蕴,加入了男女相思之情与内心悲凉之感,使“梧桐叶”的意象更加饱满具体。

“梧桐叶”在元杂剧中的出现,是对传统的文学创作手法的继承,并在传承的过程中加入了时代的意味,这是元代多元文化大融合反映于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梧桐叶”中悲凉之感的加入,原因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创作这些杂剧的儒生从传统的“四民之首”跌落下来,不再像唐、宋时代那样受到优待,失去“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光辉前程,所以他们把这种心理落差用创作来弥补,写出大量的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作品,其中必然穿插着悲剧的意蕴。

“团圆”的艺术是元杂剧故事情节中所表现的结局,伴随“团圆”的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梧桐”“凤凰”“金井梧桐”乃至“梧桐叶”这些意象,都是作者在追求“团圆”意识的过程中产生或改造的。这些词语意象的改变不仅是为适应时代的变化,更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邓绍基曾指出“元代文学有两个基本的特点:一是自宋代开始明显的俗文学和雅文学的分裂局面继续发展;二是雅文学即传统文学的诗文领域内出现新变现象。这两个基本特点又以前者最为重要,作为俗文学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不仅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实际上争取了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词歌赋文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成就。”[7](P1)“梧桐”意象在元代文学中多方面的变化,正是我国传统文学在元代文学中变化的一种表现。这种表现也是元代特有的时代精神——胡汉文化交融产生出一种超越胡汉文化的新的文化结晶。

猜你喜欢
元杂剧梧桐叶千金
一片梧桐叶的旅行
虎家“四千金”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秋天的梧桐叶
爱哭泣的小树叶
元杂剧勃兴之演剧根源探论
英语世界元杂剧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千金醉琴
“第一千金”切尔西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