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洞山歌中禾籁与船工号子音乐的异同

2019-02-10 10:54苑丁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
关键词:领唱船工号子

苑丁

【摘要】禾籁和船工号子是木洞山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将两种音乐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找出各自的音乐个性。

【关键词】禾籁;船工号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木洞山歌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从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巴渝歌舞”,历经战国时代“下里巴人”、汉代“巴子讴歌”、唐代“竹枝词”至明清时期发展而来。木洞山歌分为禾籁,啰儿调和盘歌,劳动号子,风俗歌,表演歌五类。禾籁是木洞地区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薅秧劳作时所咏唱的歌谣,其包括高腔禾籁、矮腔禾籁、平腔禾籁、花禾籁、禾籁尾子等几大种类,属木洞山歌的主体歌种。船工号子是劳动号子里面的重要分支,是在船工们行驶中的拉纤、摇橹、推桡、起锚、靠岸、渡船等劳动生产过程之中产生的。木洞地区的船工号子与川江号子同根同源。

木洞地处长江边上,依山傍水。不少乡民在过去既当农民又当船工,往往是农忙时节回家抢种抢收,其余时间在外跑船拉纤。因此,喊船工号子和唱禾籁成为一些民间歌手信手拈来的绝技,如木洞地区著名民间歌手蒋正才、何绍模、蒋冶德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既是船上的“号子头”,又是田间的“禾籁头”,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和聪明才智。因此禾籁与船工号子具有天然的渊源。

船工号子和禾籁都是木洞山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将两种音乐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发现它们既存在共同特点,又有各自的音乐个性。

一、禾籁与船工号子在音乐上的相同特点

地域音乐风格相同。船工号子和木洞禾籁都属巴渝地区民歌,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巴民族和巴文化的重要遗存。他们折射出巴渝人具有能歌善舞、善舒胸臆的优良传统;还有刚毅顽强、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它们的音乐在千百年的传承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扬长补短,携手前行。它们的唱词或曲调都受到川渝花灯、四川清音、车车灯等民间戏曲、曲艺音乐的影响,因此川渝味十足,麻辣风格浓郁。

同属劳动歌曲。船工号子和木洞禾籁都是在劳动中产生的音乐,功能作用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协调众人动作,鼓舞情绪,消除疲劳而唱起的号子或山歌,以提高劳动效率。

一领众和的徒歌演唱形式相同。无论是船上还是田间薅秧,二者都是以群体劳动方式出现。江上行船是“号子头”领唱,众人和;薅秧歌是“禾籁头”领唱,众人和。“号子头”和“禾籁头”起着指挥劳动的作用,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领唱水平。

声腔运用上存在相近之处。在船工号子的自由型号子里,音乐结构和风格,特别是声腔运用与高腔禾籁十分相近。其音乐都是以独唱为主,众和在领唱长乐句后才应答一声。节奏自由松散,速度缓慢,抒情性、歌唱性强,声音高亢悠扬。如《走在深山雨要来》(見谱例1)的声腔特征及一领众和的形式就与高腔禾籁极为相似。

大河数版号子一般是船行至漫水航段,水势平缓,号子头与船工不需要用大的力气喊唱的自由型慢数板号子。因是平水行船时所唱,大都节奏缓慢,旋律性强。这段号子音乐吸收了四川金钱板的说唱风格特征,领号工半说半唱,一句的前四个字以吟诵为多,后三字则扬上去唱,从此形成“说”与“唱”的对比,减轻领唱者的嗓音负荷。帮腔的“嗨”只是附和,起到稳定节奏的作用,他们更是悠闲轻松,始终在低音区应答,更不费力气。喊平水号子是船工们最舒坦放心的时候,一旦水势改变,马上就要转唱其他类型的号子,改变划船的节奏了。

高腔禾籁是名副其实的高腔山歌。其声腔高亢嘹亮、豪放抒情、拖腔悠长、节奏舒缓。木洞山歌中的高腔禾籁也大多运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木洞人在长期传唱中,把山歌与田歌融为一体,发展为禾籁中新的演唱形式,由独唱变为一人领唱,众人帮腔,也可二人轮流领唱上下句,众人帮和,演唱形式不拘一格。

这首五声徵调式山歌音乐悠长舒缓,旋律优美,领唱自由发挥拖腔,众和的第一个衬句也是自由的,延续领唱风格,第三句领唱又重复众和的衬句“喂咿吔嘿呃”再接唱“麻嘴嘴”一句唱词。音乐进入第四个乐句时节奏突然变为2/4拍,众和“禾籁吔嗬乐籁吔嘿嗬”一改前面松散自由的节奏,变为节奏感强的乐句,形成鲜明节奏对比。此曲的衬词、衬句很多,加长了音乐篇幅,使全曲结构显得更为完整。

唱词多为七言或五言,内容广泛,说古道今,即兴编唱。船工号子和禾籁薅秧歌的演唱内容十分广泛,除那些传统唱词外,都可即兴编唱,见啥唱啥。特别是船工们要在数千公里的航道上来回劳作,一是时间长,二是所到之处甚多,各种风景、地名、特产都成了号子中的唱词。

都是运用方言演唱。木洞禾籁与船工号子由于同为木洞地区流传久远的民间歌谣,所以“俚语本色”也是其共同的演唱特征。同时,方言的音调发音反过来也会影响歌曲旋律的线条,形成地域风格浓郁的旋律特点。

二、禾籁与船工号子在音乐上的不同特点

劳动方式不同,音乐内容不同。船工号子是江上拉纤行船时所唱,禾籁是田间薅秧时所唱,劳动场地和劳动方式截然不同,所以也导致船工号子与禾籁音乐内容的表达也不尽相同。禾籁的歌曲内容大多以田间乡野、高山沟壑、秧苗稻谷、花鸟鱼虫为主,与生活的土地息息相关;船工号子大多以沿江景物、风土人情、礁石激流、码头滩涂为主,与行船路程密不可分。

音乐结构不同。船工号子有着庞大的体系,四大类47种号子,上千首唱词,号子头可以唱数天内容不重复,大都以联曲号子为主。禾籁同样有着丰富的种类,但是除了花禾籁以外,大都以单曲为主,音乐结构及篇幅相对短小简单。

一领众和的应答方式不同。船工号子由于特定的劳作模式,都是以“号子头”的领唱为主,占据了大部分的演唱篇幅;众和的节拍一般较为短促,一拍、二拍的短句为主。“领”与“和”在音乐中的角色明确、主次分明。

谱例3  《急斑鸠》(上水号子)

禾籁薅秧歌的众和部分常常是重复领唱的后一小节或整个乐句,再加上独立的衬腔句,结尾更是若干衬句填充,以此扩展音乐的长度。甚至有不少的禾籁歌曲会出现众和演唱乐句的篇幅大大超过领唱乐句的现象。如矮腔禾籁《太阳出来晒死人》(见谱例4)总计18个小节的音乐中,领唱仅有5小节,其余13小节均为众和,帮腔占据了主导地位。

谱例4  《太阳出来晒死人》(矮腔禾籁)

劳动强度不同,音乐的紧张度有别。船工号子劳动程序复杂多变,上水、下水、开船、靠岸都有不同报数。尤其是拉上水,劳动强度很大,一旦遇到急流险滩更是紧张无比,是拼着性命去闯关。正如船工们在《白龙滩不算滩》里所唱:“联手们,白龙滩,不算滩,捏起桡子使劲扳。千万不要打晃眼,努力闯过这一关,扳倒起,要把龙角来扳弯,众家兄弟雄威显,拉过流水心才欢。黄虎滩,不算滩,我们力量大如天,要将猛虎牙拔掉,要把龙角来扳弯。”喊出船工们不畏困难,战滩斗险的拼命精神,音乐的节奏及旋律紧张度要强烈得多。相对来说,一天的“七做五歇”的薅秧劳动,就显得没那么紧张激烈了。高腔禾籁的高亢豪放,平腔禾籁的自由舒展,矮腔禾籁或委婉抒情、或轻快活泼、或诙谐风趣,把一天的劳累消除殆尽。如矮腔禾籁《挫起火来吃杆烟》里面所唱,“瞌睡迷稀不新鲜,锉起火来吃杆烟。吃了一杆解愁闷,吃了两杆添新鲜”。歌中慵懒幽默之意尽显无疑。音乐在此不仅起到鼓舞斗志的作用,也能愉悦精神,调节心情,其功能作用在劳动中充分得到显示。

木洞禾籁与船工号子都是木洞山歌中极富特点、极具代表性的歌种,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音乐风格、歌曲属性、演唱形式、声腔运用、俚语特色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它们在音乐的内容表达、音乐结构、一领众和的应答方式、音乐的强度等方面又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对这两种形式的民间歌谣进行比较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其音乐的内核本质,更好地把木洞山歌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郑丽娟,刘顺伟.木洞山歌[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

[2]木洞禾籁[M].重庆:重庆市巴南区文广新出版局,2010.

[3]段明,胡玉成.川江号子[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

[4]黄龙光.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条路径[J].思想战线,2017.

[5]中国歌谣集成·重庆市巴县卷[M].巴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1988.

猜你喜欢
领唱船工号子
献辞
赞船工
吼出来的非遗绝唱
我家的“号子”
沱江船工号子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武汉码头号子的艺术特征探析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长江8号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