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

2019-02-11 13:06吴念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把握好学生的学习需求,掌握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适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体系与框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可是,新課程实施以来,阅读教学仍是我们一线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难点所在,现代各种各类的片段式阅读信息充斥着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生们对语文的课堂纸质阅读的兴趣缺乏,规律性的阅读难以坚持,课外阅读指导缺失。另外,作为一线教师,由于学校活动频繁,学生各科各类作业任务的繁重,教师的课程安排非常紧张,能够专门用来完整阅读的课程时间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方法运用又难以保证。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匆匆忙忙肢解完课文,不管学生是否完全理解和掌握,就“拓展迁移”一下,仿佛不提升阅读的“品位境界”,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如有些语文课上,复杂凌乱的多媒体课件如Flash动画和Powerpoint充斥课堂,令学生眼花缭乱;还有些则是一会儿歌曲欣赏,一会儿播放视频,令学生不知所措。教师用过分使用的新技术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这种弱化文本的“拓展”“迁移”,只能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可见,如何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改进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每一个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并有所改变的问题。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作为一线教师,大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阅读课: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主动,教师赞美不断,师生互动活跃。但是细细思索之下,却发现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并非如我们所愿。这种热闹的背后可以发现:学生无须细细体味文本便可侃侃而谈,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空空洞洞;教师心中没有学生,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他们的年龄、性格、生活阅历、阅读经验等特点来进行阅读教学,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情况教师主导甚至是主宰着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被屏蔽着,所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行良好的阅读互动需要我们的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本体地位,建立平等的课堂互动关系

《课程标准》指出:“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进行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支离破碎的问题引导和分析讲解,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等去感受语言,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最终回归文本。同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释疑解难,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建立平等的课堂互动关系。

(二)教师以学定教,运用多媒体技术灵活应变

为了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价值最大化,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互动模式与教学环境,教师需要做好深度备课,与学生建立情感层面的共鸣,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差异,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体验会对学生阅读体验与思考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在选择教学策略与设置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要做到以学定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制定不同环节的阅读策略,可以用也就是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定互动的方法,选择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整体水平。

二、恰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的开展

利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开展是每个一线语文老师都在做的工作,但是多媒体运用如果不加思考,以为的重复使用,会是阅读教学活动丧失主题,无论哪一种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工具的选择一定要适合教学内容,坚持极简原则,不能喧宾夺主,掩盖主题。小学学生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孩子过多的实际图片和视频展示就会剥夺学生的自由想象,让阅读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趣。所以,如何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开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针对这一思考,我以一年级上学期在班上进行的绘本《动物量身高》阅读活动为例,从趣味导入到情景设置再到思维导图的形式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在一年级上学期阅读《动物王国量身高》这一儿童绘本时,由于当时学生正在学习十以内的数字并且刚刚开始用直尺,孩子们对于支持上的字非常感兴趣,我运用动态PPT的形式,制作了各类小动物的生长过程图。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用直尺帮它的活动,让学生了解随着动物的不断成长,他们的身高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引入到绘本故事,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动态卡通图片感到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翻开绘本去看看动物王国里有哪些动物要量身高。

(二)情景设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绘本的阅读不能局限于图片和文字的浏览,往往作品的封面封底、环衬和扉页的设计也大有讲究。为了帮助学生达到举一隅而三隅反,对绘本这一阅读文本有比较透彻的认识,我进行了“我的绘本发布会”这一情景设置,在讲解了绘本的构成和制作之后,我布置了回家设计一本自己的绘本,内容不限只需要几页即可。在作品发布会上,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音频的播放营造了真实的作品发布会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绘本发布会的情境中,对绘本的构成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三)思维导图,课内阅读的课外延伸

绘本《动物王国量身高》阅读之后,我布置了一次线上作业,让学生去野生动物园运用我们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地测量,完成测量后将测量时间、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做成思维导图并附上测量的照片在线上阅读群进行分享交流,一时间学生和家长们都在群里讨论着动物园测量的趣事,学生们在群里互相点评学习和交流,整个绘本阅读让孩子们兴趣盎然。

三、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

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老师过多的关注课内教学的把控,而对于课下的阅读几乎较少布置任务,布置任务页缺乏课后的指导和相应的评价。针对这一现象,我有一些自己的思考,现以一年级下学期在班上进行的绘本《住在树上的猫》阅读活动为例,谈一谈我的想法。

(一)课内资源的延伸和拓展

在一年级下学期《住在树上的猫》这一绘本阅读活动中,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绘本阅读经验,我便利用了线上阅读平台,带着学生一起走进其他学校的阅读教室,在其他学校的阅读教室里,我们听到了其他孩子的关于自己养猫经历的分享,看到了其他学生制作的趣味十足的思维导图,并在线上和其他孩子一起参加了关于爱护猫咪、关爱小动物的讨论,我们班的学生和其他孩子一起,跨越了地域的差异,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体验下,在阅读中倾听、讨论、思考,我想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課内阅读教学带来的新机遇。

(二)课外资源的利用和补充

在结束了《住在树上的猫》课内阅读之后,我们的课外阅读依然延续了线上分享的形式,但这一次我把直播室请进了我们的班级阅读群,直播室里是《住在树上的猫》绘本的作者九儿分享自己绘本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心路历程,学生们在直播间里可以直接和作者交流,和其他的学生一起交流。课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又深了一步,对下一次阅读充满了期待。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虽然小学生年龄小,阅历不够丰富,但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却很强。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师生互动的渠道,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阅读资源,这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吴念(1994.09- ),女,湖北咸宁人,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