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原因分析及治疗研究进展

2019-02-12 09:28天津瑞京医院300074鲁传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点栓子眼表

天津瑞京医院(300074)鲁传梅

王金铎,曹向荣,付学玲[1]等在研究中指出:约有70%~80%的患者,在白内障术后的一定时间内,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眼部干涩、烧灼和异物感,或者是术前的干眼症状明显加重。对此,应利用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术眼的实际健康状态进行完善评价和分析,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实施。

1 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原因分析

1.1 围手术期的眼表损伤引起的术后干眼白内障的整个围手术期间,有可能产生各种眼表损伤,比如:术前术中眼表的冲洗、术中眼表上皮的机械性损伤、超声乳化的热损伤、术中角膜在显微镜下暴露、术后炎症、组织水肿、术后创口愈合不良、延迟等。这些损伤或多或少都会导致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和(或)结角膜细胞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术后干眼的发生。

1.2 手术切口损伤引起的术后干眼 角膜富含感觉神经,系三叉神经的眼支通过睫状后长神经支配、神经末梢在角膜内脱髓鞘,从前弹力层后分支进入上皮细胞层,因此感觉十分敏锐。透明角膜的手术切口可损伤角膜感觉神经,破坏该神经纤维网,同时伴随有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等神经递质的转运障碍,从而导致角膜知觉下降或丧失,最终造成泪液蒸发量严重增多,出现干眼问题。

1.3 围手术期眼部用药的损伤引起的术后干眼 手术中表面麻醉剂造成的干眼问题较为突出。术中麻醉剂可导致角膜上皮的点状剥落,从而引起患眼在手术后一段时间内出现角膜知觉的减退,进而造成瞬目次数减少和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的稳定性下降,从而造成严重的干眼问题。

1.4 患者自身因素 引起的术后干眼 术前已有干眼的患者,白内障术后则更易引起泪膜的不稳定,易致丝状角膜炎等并发症;除此之外,多数白内障手术患者都是老年人,因全身代谢性疾病及营养障碍等基础疾病的存在,可导致代谢紊乱,从而影响泪液分泌的质和量;老年人下方球结膜易发生松弛,堆积于下穹窿,导致泪膜不稳、泪液清除延缓、眼表炎症,诱发术后干眼。

2 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首先,要利用人工泪液进行治疗。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人工泪液的补充,一般会选择中性泪液,且人工泪液的渗透压、黏度参数以及基础成分都要和人的生理性泪液保持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手术源性干眼本身是手术造成的损伤问题,此时的患者泪膜系统较为脆弱。基于此,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干眼现象。而对于一些白内障术后干眼较为严重的患者,若是人工泪液应用效果不能满足预期,则要利用患者自己的血清进行调节,血清中要含有IgG溶酶菌以及相应的补体,能在提升患者眼表抗感染水平的基础上,优化患者的适应性。

其次,要有效增加患者的泪液分泌数量。一些有效的药物,能合理性借助药效促进患者泪液分泌量。其中,朱天文,黎海平[2]在研究中指出,拟胆碱药能有效实现促进目标。因为泪液的实际分泌效果会受到植物性神经的支配,因此,应用相应的物质就能有效提升泪液的分泌量。另外,利用P2Y2受体抑制剂也能有效提升患者眼表水合作用和湿润程度。

2.2 泪液保存疗法治疗 这种方式具有可逆性,且整体治疗过程能实现无痛操作,相应的并发症较少。医护人员要依据泪小点栓子在患者泪小管内的时间长短,判定是临时性栓塞还是永久性栓塞,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机制。针对临时性泪小点栓子,要在10~90天之间完成溶解吸收处理。针对永久性泪小点栓子则要利用硅胶性泪小点栓子或者是高分子记忆材料进行处理,有效优化封闭式处理。

2.3 手术治疗 针对一些常规化治疗效果不良的重症干眼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会对其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此时为了提升治疗效果就需要利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其中,血管化自体颌下腺移植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式,能在保证患者泪液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的痛苦。但是移植腺体的分泌液成分和泪液成分存在不同,这也是一个争议问题。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对白内障术后干眼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要积极建立完整的治疗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管控体系,确保能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病史,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确诊后完善相应的治疗机制,有效减少白内障术后干眼问题对患者生活造成的影响,并且要利用常规化治疗机制,慎用手术治疗,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小点栓子眼表
留守儿童栓子
永远的小点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蓝狐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变成小点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
眼表热化学烧伤后重度睑球粘连的疗效观察
栓子他娘
感谢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