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胃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

2019-02-12 09:28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471200何德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肿瘤性消化道息肉

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471200)何德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90例胃肠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控制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之间,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90例患者分为传统组与内镜组,传统组选取4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25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2.3)岁;内镜组选取45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24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2.1)岁,在研究开始前,将所有患者病历送入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对本次研究结果科学性不构成影响。

1.2 方法 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按照常规外科手术步骤进行操作。

内镜组患者则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凝血酶时间、血常规等检查,对患者进行肠镜、胃镜检查,术中取患者截石位,采用胃镜与肠镜对患者息肉位置进行探查,根据患者的息肉大小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氯化钠溶液注入到根部,局部粘膜肿胀后采用圈套器将患者息肉底部进行套住,然后提起进行电凝切处理,对于蒂部比较小的则采用电凝灼烧,在切除时尽量不要触碰到周围粘膜,完全切除后观察是否存在出血,若存在着则采用止血治疗。

1.3 观察标准 ①并发症发生率(肠穿孔、灼烧、大出血、感染),②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22.0,分析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t与x2检验。当P<0.05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将其作为治疗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4%)较传统组(13.3%)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复发率 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并将其作为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镜组患者复发率(6.7%)较传统组(22.2%)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消化道息肉可以分为肿瘤性与非肿瘤性两种,其中肿瘤性消化道息肉属于腺瘤[1],其中又分为混合型腺瘤、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等,与肿瘤的产生具有较大的关联,这种肿瘤属于癌前病变。而非肿瘤性息肉则属于息肉的范畴[2],其中包括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幼年性息肉等,在临床治疗中认为,所有的消化道息肉都具有恶性病变的趋势,在临床中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案[3]。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手术的适应症比较多,并且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临床疗效较高,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较小,痛苦比较轻微,并且可以将患者的息肉组织进行回收进行活检。在治疗过程中,电流并不具备神经效应,对患者内脏不会产生损害,并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通常来说,高频电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混合波、凝固波以及切开波,可以将患者息肉完全切除,避免术后再次复发。并且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手术,是通过患者的组织细胞的导电性,发挥热效应,不会对患者神经肌肉产生刺激,因此术后并发症较少。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将其作为治疗质量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与传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并将其作为治疗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内镜组患者复发率较低,且与传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消化道息肉患者治疗中采用胃肠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可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

猜你喜欢
肿瘤性消化道息肉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