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观察

2019-02-12 09:28河南省获嘉县人民医院453000徐艳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急诊科全程成功率

河南省获嘉县人民医院(453000)徐艳霞

关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来探究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排除:①合并有严重脏器病变的患者;②智力有问题不能接受调查的患者;③中途转院或停止治疗的观察。然后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n=40,观察组中,年龄23~30岁,平均(27.5±3.1)岁;19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对照组中,年龄22~31岁,平均(28.1±2.9)岁;1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纳入统计学,P>0.05,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研究目的等均有所了解,并且在开展此次研究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首先在院内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小组成员要有丰富的护理经验。然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还有一些特殊症状也要注意,患者出现嗜睡、肢体抖动的情况时,要注意做好抢救准备。根据PEWS中的评分来进行判断,一旦评分达到5分,要及时进行抢救。在评价过程中也结合患者早期预警评分来进行判断,主要是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能够尽早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还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判断依据。由于患者年龄较小,护理人员应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减轻患者和家属内心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耐心、认真的帮助患者用药、诊治,向患者家属宣教病理知识,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患病。此外,医院有关部门需强化医护人员机能培训,有助于确保急诊科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班等不同方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培训。定期开展医疗法律知识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将均数±标准差作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t作为组间数据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两组间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近年来,急诊科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诊科作为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医务工作人员面对的患者病情大多为突发、复发,并且十分危急,病情也掺杂着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需要对护理干预工作加以优化。而结合急性脑梗死的情况来看,一般来说,急性脑梗死患者要争取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发生局灶性急性脑缺血,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脑组织软化、坏死。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依据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病情程度等采用对应针对性治疗,结合神经外科、康复科及护理部分等多个科室的努力实现一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临床需要对急诊科护理风险因素有效分析,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促使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水平显著提高。本次研究中,抽取我院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后,通过组间对比分析来探究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结合实验观察的结果,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较好,明显提升了抢救的成功率,及时缓解患者的病痛困扰,帮助患者改善病情,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急诊科全程成功率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手工制鞋全程LOOK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