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9-02-12 09:28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457600刘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满意率恐惧家属

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457600)刘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纳入对象全部是儿科患儿,共计100例,入组时间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纳入对象患儿有完整资料,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将不愿意配合研究,合并严重心肝等脏器病变、先天性疾病等患儿排除在外。根据随机双盲法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12岁,均值(7.9±2.3)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12岁,均值(7.6±2.5)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两组患儿统计学处理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处理,营造温馨与舒适的环境,使得他们感受到亲切,消除陌生,及时适应新环境,打消恐惧与紧张等负面情绪;候诊期间,患儿因陌生环境影响,病痛折磨,容易烦躁不安与苦恼,为此应设置候诊区,采取讲故事、做游戏、播放动画等措施;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告知疾病知识情况,提高认知程度,促使他们做好配合。

观察组患儿除了常规护理,还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儿不同年龄予以个体化的护理:①1岁患儿:对父母依赖性极强,且对丢、抓、放、敲打时有声响的玩具比较有兴趣,可利用这些玩具进行诱导,并督促家属近距离关注,给予安慰与抚摸,特别是可能有疼痛的护理操作时更要予以安慰抚摸。②1~3岁患儿:重点在消除恐惧,刚入院不能强迫他们执行各类操作,当其心态平静或睡眠后实施,护理人员多和患儿接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接触时应呼唤其爱名,亲切安抚他们,利用亲密关系消除恐惧,并根据患儿理解程度,采取亲切易懂的语言,和蔼地交流。此外,当病情允许下,配合他们做小游戏,对于配合操作者予以表扬。③3~5岁患儿:可采取做游戏与讲故事、画画及看动画等形式进行沟通,培养良好的感情,使患儿克服紧张与焦虑。护理人员采取亲切语言说明护理操作的目的与方法,促使他们做好配合,表扬表现勇敢者。④5岁以上患儿:允许患儿进入治疗室,彼此之间交流、比较、配合、玩乐及鼓励,转移他们的病痛注意力,利用相互鼓励促进他们战胜疾病信心的提高,同时促使他们治疗配合度提升。

1.3 评价标准 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三个水平,将完全依从率与部分依从率之和计为依从率。护理满意率:包括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水平,将完全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计为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χ2)检验,P<0.05时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及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情况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96.00%,显著比常规组的80.00%更高(P<0.05)。

2.2 调查及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情况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为98.00%,显著比常规组的82.00%更高(P<0.05)。

3 讨论

我院将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处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模式还予以个性化护理处理,统计学处理两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明显比常规组高(96.00%VS80.00%,P<0.05);同时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常规组高(98.00%VS82.00%,P<0.05)。个性化护理干预强调“以人文本、因人而异”的理念,根据患者的特性采取灵活方式、满足需求、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所以应用在小儿中可根据患儿的特性予以个体化护理[1]。小儿有着好胜、好奇、好动、注意力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他们护理难度比成人更大,为此应根据他们的特征与性格,采取不一样的护理干预,通过影响患者的感觉与情绪等方面来缓解紧张、焦虑及担忧等状态,消除不利于康复的行为。采取各类途径和患儿进行接触、沟通,使得他们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得到缓解,同时可增强他们对护理人员的信任[2],充分沟通与交流,提高他们抗恐惧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加上家属也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增强了他们的协助作用,从而改善预后,增强满意程度。

总之,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护理中除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而且也能显著提高家属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满意率恐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