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2-12 08:25王中翠
求知导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教师在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关注度的同时,也采取了适当的优化改进措施以强化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本文将对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为何应重视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化策略进行分析,以实现在保持数学课堂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1-0002-02

引言

直觉思维主要是指学生接触到一个问题时,在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常规步骤分析和演算的情况下,依靠直觉对问题答案进行猜测与假设,抑或是在进入思维误区或钻牛角尖之前的“灵光一闪”的思维方式。一般而言,当学生具备直觉思维时,他就能够在这一思维的引导下提升解题的速度,并自行探索出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师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进行探讨分析。

一、实行鼓励教学,奠定直觉思维培养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培养之前,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奠定基础。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强化学生对创新性学习的重视,同时,还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创新思维与直觉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对直觉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探究能力培养同时是激发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首先应当强化学生对探究思维的认识,了解探究思维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与能力,以实现运用探究思维促进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1]。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应当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及探究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数学教师应当具有直觉思维培养的意识,对加强学生直觉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宜采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解决二元一次方程学习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再次,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应当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问题的选择应当以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等为依据,避免因问题过难引发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透过所学知识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最后,数学教师应加强对两种能力与直觉思维的相关性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增强。

二、加强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只有明确自身在激发教学中的引导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激发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目标。关于引导教学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兴趣的培养,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一门课程具有兴趣时,就会很自然地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的各种引导,针对这一点,数学教师应当适当地丰富教学内容,用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是课堂的引导,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自行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式与新渠道,让学生在寻求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以及问题解决后所产生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激发直觉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引导,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兴趣的基础上能够增强教师引导的效果,进而实现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激发。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这一章节时,应当明确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实现引导式教学的顺利展开。针对这一章节,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数学教师应当对教学的重点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点偏移的问题;其次,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强化课前导入环节,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趣味问答的方式,将学生快速带入数学教学课堂之中,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的方式,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学生兴趣较高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实现促进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提高的目标。

三、优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一般而言,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与引导。针对教学方式或者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师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强化课堂导入环节,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课前导入的方式来对直觉思维进行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奠定基础;二是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当前时代教育的重点是培育学生的时间运用能力,在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巩固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三是增加互动环节,这里的互动环节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方面。师生互动是指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直觉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的目标;生生互动是指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通过思维碰撞的方式,实现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章节时,对教学活动的优化,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首先,课前导入环节,针对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展示的方式,将教材内容直观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课堂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学中增加生活元素,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内容引入其中,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再次,增加互动环节,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对学生的引导力;最后,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直觉思维进行练习,实现对其直觉思维能力的巩固。

四、强化实践练习,引导学生擅用直觉思维

适当的练习是促使学生将直觉思维能力内化的重要方式,对于实践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课堂练习,直接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使用直觉思维,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巩固知识点,另一方面能够使直觉思维的运用可控化;二是课后练习,教师需要注意作业的难度以及数量,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在讲解《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一课时,对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内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对于课内练习,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的练习题进行练习,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其实现直觉思维的运用实践;对于课后练习,数学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将直觉思维运用其中,实现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需求的变化,数学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做出相应的改变。对于学生直观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首先应当改变自身观念,并通过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其直觉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之后,再通过适当实践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王玲.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6(03):130-131.

作者简介:王中翠(1976.7—),女,江苏盐城人,中学一级教师,長期从事中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