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导控的合肥城市风貌重塑研究

2019-02-14 00:33
山西建筑 2019年22期
关键词:风貌合肥因子

王 宇 阳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1 概述

以大数据为时代背景,在追求集约高效的当今社会,区域经济的急剧增长,令城市逐渐缺失了本应具备的城市特色和个性化差异。提取城市特色的演变因子,强化对城市风貌的要素控制,有利于激发城市活力和营构城市特色空间,是避免千城一面、城市同质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城市风貌因子相关理论

城市风貌演变因子,指对伴随城市演化过程中自我更新要素的提取和分析,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实现自我再生和进化的城市型风貌因子。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风貌演变因子往往与城市特色空间共同出现,产生互补效应,强化城市内区域性风貌整体性和空间新引力。

早在19世纪末期,西方世界便开始了城市风貌因子的理论研究。起初由于与类型学、社会科学等许多其他领域产生交集,城市风貌因子被认为是多元化的研究对象。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向》就曾提出,构成城市意向的五大要素,即可以理解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是构成城市物质风貌形态的五大因子。

近代以来,国内城市风貌理论的相关研究始终未成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先进理论方法陆续引入国内,为国内学者进行城市风貌理论体系的扩充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来,城市风貌相关理论研究鳞次栉比,基于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特点,对城市风貌演变因子进行了初步探索,完善了城市风貌理论体系。

3 合肥城市风貌特色解读

3.1 合肥城市概况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其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最核心的中部区域,地处江淮流域,大致地形基本是以平原为主,市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合肥市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四季分明,相比之下夏季和冬季却远比春秋两季时间更长。依据我国建筑热工气候分区,地处夏热冬冷地区的合肥市,气候条件适宜,降水量相对充足,对农作物生长比较有利。近20年,合肥市历经大拆违大建设,2011年将环巢湖地区列入行政区规划到2018年年底合肥滨湖科学城总体规划也已经公开,并且正在争取国家级滨湖新区。合肥也是安徽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规划原点及工作核心。

3.2 合肥城市风貌定位

3.2.1自然滨水风貌

不论是老城区的环城公园,政务新区的天鹅湖,还是滨湖新区的巢湖,这些自然滨水的特色景观风貌,已经成为了合肥的代名词。这些滨水的自然环境也带给合肥崭新的城市环境。

3.2.2延续历史风貌

虽然合肥经过一系列的大发展,一些历史古建遭到拆除与破坏,但是环城马路这样原本作为古城墙的具有历史印记的事物被保留了下来,如何进一步去开发这样具有历史性的东西,让合肥的历史风貌得以延续也是合肥风貌的重中之重了。

3.2.3结合新老城区,打造人文风貌

历史沉淀的老城区与新兴规划的新城区融合在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当中,我们既要继承与开发传统的历史的元素,同样要去开拓新兴的符合潮流的当代元素,在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共同去建造一个多层次融合的大合肥。

4 合肥城市特色风貌塑造策略

4.1 总体风貌塑造策略(保底线)

总体风貌塑造策略主要通过人工环境因子和自然环境因子相融合来塑造。

4.1.1建立山水林田湖草等周边高度引导

严格控制大蜀山、天鹅湖、南淝河、巢湖、岸边草原等生态景观区域周边的建筑退让距离,形成“前低后高”的高度控制,预留更多的公共通廊。控制生态景观区周边建筑总体呈逐级下降的趋势,建筑物高度应符合鸟类飞行通道的高度要求,同时环城河以内的老城区范围内结合相关规划要求进行控制。对大蜀山周边重要视点和视角进行天际线分析,保证山体的开放通透视觉廊道。预留更多的公共通廊,控制公共开放可通达生态区域的通廊(包括城市道路、地块内部道路及步行道),对高等级马路周边增加便捷直达的天桥、地下过道等串联公共通道与生态区域。

4.1.2确定不同区域的视廊建筑高度限值

确定合肥市内公共视线不受建筑遮挡的高度极限值。如对徽园、翡翠公园、天鹅湖体育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要协同考虑周边视觉通廊,避免形成狭隘封闭的消极空间。同时要重点管控核心视廊区,如合肥市政府—市民广场—合肥市大剧院—天鹅湖公园—安徽广播电视台—绿轴公园—合肥体育中心构成的南北向视觉通廊,弹性导控周边协调区,对背景协调区超过视高阈值的开发给予限制,同时划定视廊高度控制等级分区。在核心视廊区内严格控制核心视廊区地块建筑高度,对突破视廊控制高度地块开发予以限制;在周边协调区内无严格的开发高度控制,可参考核心视廊区管控;背景协调区内弹性控制地标视廊控制的背景区域,大于超越视高阈值的开发予以限制;对于城市主要视觉廊道的两侧外围区域,则可引导其地块建筑高度过度平缓,避免突兀的高度变化。

4.2 重点地区风貌塑造策略(传价值)

重点地区风貌塑造主要通过历史文化风貌因子、现代人工风貌因子以及主观认知风貌因子相融合来塑造。

4.2.1历史文化风貌因子导控

延续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传统肌理,保护街巷肌理,注重新建建筑体型、尺度与原建筑肌理相协调,创新历史文化遗产利用方式。如城隍庙、女人街、罍半边街等传统街区的改造。整体控制传统街区的建筑高度,重点控制影响整体历史格局的建筑高度。严格保护有历史价值的代表性建筑,如淮河路步行街多次立面改造时对李鸿章故居的保护。规划应对街道两边严控建设大体量建筑,新建建筑必须按照街道现状的空间特质和建筑风格加以严格控制,如罍街、城隍庙分期建设后保持整体风貌一致。

4.2.2现代人工风貌因子导控

营造口袋公园、人工湖面等现代风貌特征,如天鹅湖南北向先后进行的城市开发建设,预留城市特色公共空间,塑造多元融合的建筑风貌,注重人工塑造过程中视觉廊道的通视性和可达性。塑造与片区风貌相匹配的门户出入口景观,建设兼具品质和活力的公共建筑,打造活力共享的城市公园广场。

4.2.3主观认知风貌因子导控

聚焦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对生活环境品质的美好追求。寿县城市肌理与建筑组合上应打造宜人的街区尺度,协调有序的建筑群体组合,塑造连续一体的城市界面。对商业办公、居住、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工业物流等几种类型,提出相应功能的街区尺度建议,引导城市地块细分。对于绿色开敞空间与城市广场则打造宜居宜游的公园广场,营造现代时尚的公共艺术场所。同时结合周边道路、建筑等城市界面,合理布局社区公园空间,鼓励通透简洁的公园围合形式,形成连续开敞的公园界面。在交通设计与绿色出行方面,应合理规划城市慢行系统,重点地区应注重漫步道、慢跑道、自行车道三线贯通设计。合理设置人行道,考虑无障碍设计,自行车道应形成完整、连续的网络,统一铺装,避免人非共板。在人流密集节点,鼓励设置过街设施,设置雨棚遮阳棚等人性化设施。道路交叉口,宜采用较小的路缘石转弯半径,缩减路口尺度,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同时,在交通站点出入口应与相邻建筑紧密联系,并与邻近的公交站点便捷接驳;在出行热点处应进行交通站点和自行车停车设施、自行车道的衔接设计。鼓励通过风雨连廊,形成适应广州气候特色的步行系统。保护城区内特色传统街巷,依托历史印记和传统街巷,打造连续的历史观光慢行径。

4.3 地块风貌塑造策略(重品质)

地块风貌塑造主要通过融合主观认知因子、客观引导因子以及体验式因子等因子来塑造,地块风貌塑造要着眼微观,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更多以人的使用和体验来丰富体验式因子,聚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建设水平,塑造魅力特色风貌。

4.3.1主观认知风貌因子策略

客观引导风貌因子主要在于建筑风貌和地块公共空间的风貌引导。建筑风貌引导重点在于凸显地域特性、文化性、时代性,重视第五、第六立面设计管控,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夜景。地块公共空间则重点创造活力、开放的建筑首层,同时应具有便捷的地下空间。

4.3.2客观引导风貌因子策略

体现工匠精神的构造细部,设计一体化的建筑标识,协调有序的广告招牌,隐蔽化的建筑设备,应对地域气候的节能设计。建筑细部构造应满足防水、防火、耐用、安全等工程性要求,同时应有利于建筑自清洗及日常维护。现代建筑立面细部构造应充分体现工艺美学,通过不同建筑材料的组合、构建界面尺寸变化等手法营造高品质建筑外立面。贴砖建筑外立面鼓励通过多样组合方式凸显精致的细部纹理。一体化的建筑标识,在群体统一和谐的基调中表现建筑的个性,增强可识别性,体现城市特色。禁止在两栋建筑之间设置广告,广告招牌面积不得超过建筑立面积过多,在人流和车流集散口附近应设置落地式广告,控制临街商铺广告位置高度。隐蔽化的建筑设备,建筑设计应统一将设备用房和附属设施纳入建筑整体造型之中,避免破坏建筑整体风貌。市政设施——独立占地的市政设施,如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室外变电箱等鼓励隐蔽化设计。提倡绿色建筑,鼓励设计公共灰空间和垂直绿化,降低建筑能耗。建筑遮阳以自遮阳为主,结合植物遮阳等多种方式,进行辅助遮阳设计。遮阳构建应与建筑连接牢固,并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

4.3.3体验式风貌因子策略

体验式风貌因子引导主要体现在场地设计和场所精神。通畅便捷的流线关系,平顺安全的场地设计,精致美观的场地设施,便利开放的口袋公园,特色亲人的绿化植被。

5 结语

城市特色风貌是综合各种因素形成的,来源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时代发展。自然环境铺就城市风貌的底色,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城市特色面貌,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特色、新技术、新思维则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地域城市风貌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风貌因子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庞大系统,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对城市风貌因子的选择分析较浅,缺乏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需要补充对相关案例的实证研究,希望能对城市风貌精细化塑造策略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风貌合肥因子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