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引领十堰审计高质量发展

2019-02-20 01:22杨晓峰鲁大海十堰市审计局
审计月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分析

◆龚 勇 杨晓峰 鲁大海/十堰市审计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近年来,十堰市审计局紧紧围绕国家审计署、湖北省审计厅决策部署,不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审计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连续六年审计信息化工作位列全省市州单项考核第一,催生了2 个全国优秀审计项目和30 多个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为审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立核心转动能,强化大数据审计能力建设

(一)强化数据思维,从意识上升为责任。从2011年始,该局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提出“制度、硬件、人员三到位”的目标,出台了《加快推进十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行信息化财力人力双优先战略,在紧张的经费中优先保障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预算,建成全省地市州审计机关领先的中心机房和数据分析中心,还率先成立专门的大数据审计机构;加大考核力度,在评先表彰等方面向信息化人才倾斜,促使干部树立大数据发展理念,肩负大数据审计责任。

(二)建立数据团队,整合人才力量。该局制订了大数据人才培养三年计划,要求所有新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首先要参加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培训,不通过考试不予以转正定级,通过考试的在提拔重用和考核评先中优先考虑。自行举办大数据审计培训班,参训干部脱产学习,“5+2”“白加黑”不分昼夜地学习大数据知识。突出实战教学,选派大数据审计人员在省厅审计项目中跟学,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经过数年锤练,该局3 人入选审计署专家库,35 人通过了中级考试,占总人数35%,大数据发展的人才“瓶颈”基本打通。

(三)优化审计模式,向数据先行转变。将大数据分析作为提升审计质量的重要一环,该局出台《数据审计分析会实施办法》,改变过去审计进点后再分析的模式,首先组织专班,集中按照预先设定的审计思路和方法,统一编制计算机审计语句,统一下发审计疑点。其次分析跟着业务走,审计到哪里,数据分析就跟进到哪里。最后根据核查结果,对分析思路和分析模型进行再修正,推动审计思路不断优化和动态调整,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准度。

二、打通数据壁垒,推进大数据资源建设

(一)积累数据资产,让数据“聚”起来、用得上。为了解决审计全覆盖数据采集难题,该局积极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定期报送审计电子数据的通知》,将数据采集工作作为部门年度硬性考核指标。对具备条件的单位,与其签订保密协议,在机房中放置前置服务器实时采集数据,确保数据时效;对没有数据采集能力的单位,组派工作专班上门协助其采集。目前,该局已采集336 家预算单位的数据,涉及工商、扶贫、车辆等17类数据,建立了财务数据、业务数据、民生专项数据、自然资源四大类数据库,涵盖完整的7 个年度的数据,实现了数据采集的有效覆盖。

(二)统一标准规范,让数据“联”起来、看得懂。为把无意义的字符串变为可识别的数据,该局召集数据分析团队编写数据清洗模板30余种,制作上万张业务数据标准表,把文字、图表、XML、非结构化字符清理转化成可以看懂的数据,真正让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在数据清理过程中,针对数据清洗中发现的数据格式不一致、难以通用的问题,专题向政府报告,促使市财政下文统一市直单位预算财务软件,解决了部门财务软件各自为政、数据不统一、难以标准化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后续审计分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三)强化安全防范,把数据“管”起来、不泄密。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管理,该局建成全省第一家市县一体三级安全等级保护机房,配备防火墙、堡垒机、入侵检测设备,为数据集中存储布建了安全基地。采取专机、专人、专户的“三专”数据使用管理方式,所有数据调阅做到痕迹化管理。制订《十堰市审计局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审计人员在使用数据前要签订数据保密承诺书,填写审批表,在限定范围内使用,保障数据安全,做到“无安全、不审计”。

三、抓重点巧结合,探索大数据审计应用模式

(一)注重数据贯通,推进财政审计全覆盖。该局以数据为核心,打通财政预算与部门预算之间的数据通道,辐射市县两级各部门,追踪财政资金流向直至使用末梢,推进财政全覆盖审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按照审计方案统一定、数据统一管、模型统一建、力量统一用的一体化审计模式搭建财政大数据联网分析平台,对预算指标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总预算会计、财政专户等四大系统数据统一进行分析,编写大数据分析模块175个,重点分析预算执行率低、非税收入未缴国库等疑点,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公职人员经商办企业、违规领取津补贴等问题。据统计,在2018年财政全覆盖审计中,大数据分析涉及全市1751家预算单位,覆盖率达99.2%,发现各类线索问题疑点2935条,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二)优化数据供给,探索集约化民生审计。针对过去民生审计中资源要素分散、信息化程度低、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该局提出了“多要素统筹、大数据引领、全流程管控、高标准考核”集约化民生审计思路,利用大数据推进民生审计集约高效。在审计项目立项环节,通过网络爬虫技术,爬取到相关职能部门150 余项民生相关政策文件、300 多个公开统计图表数据,经过分析列出关注重点;在审计力量调配环节,将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和见缝插针打好“组合拳”有机结合起来,保障审计的连续性和内容的全面性;在审计实施环节,数据分析团队根据审计组反馈的情况随时调整分析模型,使审计疑点线索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开花”。如在某民生专项资金招投标项目中,审计人员运用Neo4j 图数据库技术,将参与投标的企业工商登记信息、个人社保缴纳信息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编写Cypher语句直接查询个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股东与企业之间的相互重叠关系,揭示出了医疗设备及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围标串标、借用资质等问题。近年来,该局采取集约化模式先后对扶贫、保障房、社保等28 类民生资金进行大数据审计,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关做法得到省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实施的全市惠民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被评为2018年度审计署地方优秀审计项目。

(三)绘制数据图谱,还原自然资源底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在绘制地图分析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该局充分发挥图斑分析、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还原生态环境原始图貌。邀请国土、林业、扶贫等部门人员参与数据分析,通过坐标分析查找耕地、林地、道路、河流发展变化时间轨迹和空间轨迹,准确揭示虚报面积、以旧顶新等违纪违规问题,充分发挥不同专业领域人才协同作战的优势。如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审计中,审计人员运用ArcGIS技术分析湖泊信息数据,根据某市水务、国土部门提供的湖面水位线范围矢量图和国土部门卫片数据,进行数据真实性校验,将矢量图与各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做裁剪处理,取出湖泊范围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某市52个保护名录湖泊中实际只剩39个,湖泊整体或部分被违规分割、围埂、围垦养殖现象严重,该项目经验做法曾在审计署湖北调研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

(四)运用外围数据,破解投资审计难题。面对图片、图像等非结构化、非关系型的数据日益增多的现象,该局不断探索运用外围数据印证审计结论,巧妙地解决政府投资审计中难以用传统大数据手段解决的问题。如在政府投资领域常见的土石方工程量审计中,审计人员运用无人机和卫星图片数据分析技术,探索实施了“双核跟踪审计法”,根据开工前和竣工后两份地形图,使用专业软件完成整个项目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工作,破解了过去审计中经常遇到的“图纸不是那座山”的难题,有效规避了“假图真审”的风险。针对土石方运费的问题,通过在审计人员电脑上安装视频监控软件,实时计量渣土车频次,利用Google Earth 卫星影像功能测量运距,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虚假签证资料,多计运距2 公里/次,一举核减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价款341.5万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分析
0~6岁儿童行为测听与tb-ABR的相关性分析
高层建筑加固纠偏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探讨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
徐訏 40 年代“现代志怪” 的小说叙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