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2019-02-22 03:37徐晓宗姜仕华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川东理想信念革命

徐晓宗,姜仕华

(四川文理学院 校办公室,四川 达州 635000)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历史长河中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结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史国史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强调以史育人、资政育人。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红色革命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将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全领域,夯实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一、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及其特点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实践形成的革命物质与思想精神,包括其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川东红色文化主要是红四方面军在1933—1935年期间在川陕边界地区开展轰轰烈烈的苏维埃革命运动中形成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曾有32万儿女参加红军,有14万多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刘瑞龙、廖承志等曾在此浴血战斗过,走出了开国上将张爱萍、马列哲学家杨超、巴山儒将魏传统等400多位将军和将帅。

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其一,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川陕苏区包括四川巴中、达州、南充、广元以及陕西安康等所属的县市区域,各个区域都有比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通江有红色遗址300多处,达州有红军文化陈列馆、纪念馆5处,革命遗迹50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处。其二,类别多样、形态丰富。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红军使用过的各类革命历史文物、革命遗址、遗迹、红色故事、歌谣、历史人物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陈列馆、纪念馆,红色雕塑和塑像、红色文献书籍、影视文艺作品等,这些资源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先进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民族精神品质,为青年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实践载体和培育路径。

川东红色文化资源还有文献资料保存较完整、历史教育价值显著、思想精神丰富、教育感染力强以及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具有历史印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和决策咨询价值,是民主革命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和国魂,是中国人民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境界,是精神风貌、精神力量和精神人格的总写照。”[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是凝聚人心、鼓舞思想、传承文明、教育和影响人民群众思想精神的重要资源,并伴随时代的发展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精神价值。

二、川东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思想精神价值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高度概括与提炼,是红军在进行土地革命战争和创建苏区的伟大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和精神风貌。1934年11月,红四方军在赤江县(今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为统一全军各部队的军训誓词,提出“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随后逐渐成为照耀川陕边界大地的“巴山红军精神”。1992年10月,由中共四川省委、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联和中共达县县委联合举办的“川陕老区建设与发展理论研讨会”在当时的达县召开,与会学者专家共同认为“巴山红军精神”还包括:“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誓死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敢闯敢创,勇往直前,不夺胜利不罢休的大无畏精神;艰苦奋斗、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严密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2]

川东红色文化从产生与形成以来一直受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团体的高度重视和开发利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和力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巴山红军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当年,李先念、徐向前等共产党人正是坚信“边界红旗始终不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创建了川陕苏区,“包谷饭、洋芋头、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的红色歌谣正是当年川陕红军精神品格、坚强意志的生动写照。

“红色文化承接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它是时代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坚实文化基质。”[3]虽然当今的历史时代与大巴山艰苦斗争的时期迥然不同了,但“巴山红军精神”所遗留下来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和团结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品质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仍然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习近平同志对此明确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三、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4]川东红色文化因其丰富的思想精神价值、多样的文化形态、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及深刻的教育价值,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始终把培育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川陕苏区历史是一部以坚定理想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5]他还在多个重要场所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阐述理想信念的内涵、重大意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培育理想信念的路径与方式方法等问题,并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武装的战略任务和重要抓手。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6]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国家就有未来。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障。当前,一些青年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很遥远,看不见摸不着,重现实物质轻精神塑造,出现了信仰危机或理想信念不坚定。运用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青年学生善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善于把握川陕苏区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善于运用川陕苏区斗争史上为革命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教育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忠实实践者、坚定践行者,增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二)始终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川陕苏区历史是一部革命先辈爱党爱国为国为民的历史。红四方面军一直以来把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视为己任,在川陕苏区斗争时,曾先后领导川陕边界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捐抗税、土地革命、禁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民主法治建设和文化思想建设,义无反顾的支持中央红军北上抗日,以其彪炳史册的历史功绩彰显着“爱国、富强、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核。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7]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主动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的学习,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在心、扛在肩、化为实际行动,自觉把个人的成才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的结合起来,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6]川陕苏区斗争时期,徐向前、李先念等红军将领和广大无产阶级战士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公道正派、淡泊名利,视人民为父母,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把生命和热血献给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无论是在生死关头,还是深处逆境,始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川陕地区所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课堂。

(三)始终把培育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川陕苏区历史是一部革命先辈追求改革创新不断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历史。“排难创新”是“巴山红军精神”的重要内核,“排难”即排除一切万难,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新”即善于打破常规,不断地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红四方面在川陕苏区斗争时,川陕省委和苏维埃政府注重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创新,如在党政建设方面,重视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权法治建设,成立省县级工农兵代表代表大会,颁布和实施了《宪法大纲》《十大政纲》《全国劳动法》等政策法令。在武装斗争方面,采取“收紧阵地,待机反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三路围攻”和“六路围剿”,先后建立了游击队、赤卫军、少年队、童子团等武装力量,创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支妇女武装力量“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红军规模从1932年12月入川到1935年1月出川,在2年多时间里由 15000多人发展到10万多人,根据地扩大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建立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在经济建设方面建立了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打破国民党层层经济封锁,各方面事业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值青春美好年华,是最富创造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应当继承和弘扬红四方面军革命先辈的创新精神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把培育改革创新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培育改革创新精神,尤其要把培育改革创新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年学生把改革创新作为人生事业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作为追求美好事业的明灯和航标,让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体验中感受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时代性和进步性。

四、运用川东红色文化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与对策

川东红色文化内含着理想信念、道德人格、价值目标、革命志向、民主进步思想等积极因素,汇集着众多革命历史人物、仁人志士、英勇模范的生平经历、思想成果、革命精神,以及保存完好的红色文化遗址、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这些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四川文理学院作为川东地区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紧密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发展,结合新形势制定了“322”大思政工作体系,全面将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制定和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措施推动各项教育活动落地落实。

(一)把川东红色文化纳入思想理论教育体系

学校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川东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编写《红色巴山》校本教材并分专题在青年学生中进行讲授,教材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川东地区的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园和川东地区的伟人、将军、革命英烈作了全面介绍,体系明确,结构科学。学校将大一阶段确定为红色教育的“认知”阶段,主要加强大学生对川东北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大二阶段为革命精神的“实践”阶段,组织学生实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熏陶;大三、大四阶段为红色文化的升华阶段,组织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和开展课题立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对红色历史文化的理性思考能力。

(二)把川东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学校积极组织文学与艺术类专业师生深入川陕地区采风,先后创作了大合唱《红色歌谣不变调》、小合唱《打双麻窝子送红军》、舞蹈《红色记忆》《树·信念》《雨润巴山》《魂铸巴山》等系列艺术作品,参加历届全国全省大学生艺术节均取得喜人成绩,师生通过社会实践和亲身体验感受红色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充分发挥川东红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以张爱萍、魏传统、杨超为原型在莲湖校区打造了校园雕塑群“三友亭”,以红四方面军艰难的发展历程和结合学校历史凝练了“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的办学精神,并镌刻在文理广场景观石上,以激励和号召全校教职工、广大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实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每年暑假学校还组织师生开展川陕红色历史文化考察活动,编辑社会实践考察成果集,召开成果分享会,共享红色文化精神成果。

(三)把川东红色文化纳入科学研究工作体系

学校为加强川东红色文化研究,整合校内外科研团队,组建成立了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成功举办了“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暨“红军入川80周年”“革命老区振兴暨纪念万源保卫战胜利80周年”“张爱萍将军诞辰100周年”等学术论坛活动。编辑出版了《神剑.乡魂》张爱萍研究学术论文集、《川陕苏区研究资料整理与分析》、《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等系列科研成果;依托《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开设了“川陕苏区研究”专栏,申报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川陕苏区未刊历史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川陕苏区基层红军口述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以及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创设“秦巴讲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红色历史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当前,学校利用川东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二是开发利用的形式还不能完全满足青年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三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体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四是对红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和今后仍需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落实学校党委主体责任,做好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学校党委要进一步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实施、资金投入、措施制定、机制保障等方式组织校内专家学者加强对川东革命遗迹、遗址和革命历史人物的收集、整理与发掘,编辑出版高水平教材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形成高质量科研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体系完备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

2.加强校地、校校合作联系,形成开发利用的整体联盟。川陕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加强校地、校校合作联系,联合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理论教育、实践体验、学术研究、教学研讨、成果展览等活动,相互取长补短,提升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3.加强手段方式创新,满足青年学生多样化需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建好用好川东红色文化专题网站、微信、微博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新方式、新手段、新路径和新载体,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和传播格局,提升红色文化网络宣传教育成效。

结 语

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高地,要自觉承担起兴文化、育新人的职责和使命,不断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创新,繁荣高校校园文化,加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川东理想信念革命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多种方法在川东石炭系黄龙组资源评价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川东游击队烈士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