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消汤治疗脾虚肝郁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2019-02-27 07:58王景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疏肝胃肠证候

王景科

(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海口 57020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为11%~29.2%[1],临床多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等不适,病情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以去除诱发因素和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殊治疗药物,疗效不太满意[2,3]。本研究采用疏肝健消汤治疗脾虚肝郁证FD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明确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脾虚肝郁证患者,共7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并获海口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FD的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4],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疼痛综合征。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痞满”病证的诊断标准[5]和《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有关脾虚肝郁证的辨证标准[6]。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属于脾虚肝郁证型;③年龄18~70岁;④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名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血管、肝肾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③精神病患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⑥依从性差,无法按要求完成研究者。

1.3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给予口服自拟疏肝健消汤治疗。方药组成如下:党参15 g、白术12 g、茯苓10 g、柴胡10 g、白芍10 g、鸡内金15 g,薏苡仁30 g、木香10 g、青皮10 g、砂仁5 g(后下)、甘草5 g。随症加减:疲倦乏力明显者加山药15 g、牛大力20 g;腹胀较重者可加陈皮10 g;疼痛较重者加延胡索15 g、三七10 g;食欲不振者加炒山楂15 g、炒麦芽30 g;呕吐者加紫苏叶10 g、竹茹10 g;情绪抑郁者加合欢皮10 g、郁金10 g;睡眠差者加首乌藤15 g、柏子仁15 g。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取150~200 mL,分2次于空腹时温服,连续治疗4周。

1.3.2 对照组 给予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治疗。用法: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719,规格:5 mg/片),每次5 mg,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关“痞满”内容[5],运用临床证候量化分级标准,对胃胀不适、胃痛不适、食少纳呆、烧心或灼热感、嗳气反酸、疲倦乏力、情绪异常(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大便稀溏8个中医证候,按照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评分越高,提示中医证候越严重。

1.4.2 血清学指标检测 2组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30 min内分离血清,-70°C冰箱保存备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5-羟色胺(5-HT),放射免疫法检测血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各检测1次上述指标。

1.5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有关“痞满”内容[5]拟定。临床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评分减少≥95%;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减少≥7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无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中医证候评分减少<30%。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治疗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9~62岁,平均(45.03±10.32)岁;病程6~17个月,平均(11.16±2.80)个月。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1~61岁,平均(44.75±8.26)岁;病程7~16个月,平均(11.35±2.60)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脱落退出情况观察过程中,2组各有3例患者退出研究,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32例患者完成研究。

2.3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n(p/%)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仅胃胀不适、胃痛不适、烧心或灼热感、嗳气反酸4个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或P<0.01),其他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各项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2.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GAS、MTL水平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5-HT、GAS和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GAS和MTL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血清5-HT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血清5-HT、GAS和MTL水平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mptom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分)

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③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中医证候胃胀不适胃痛不适食少纳呆烧心或灼热感嗳气反酸疲倦乏力情绪异常大便稀溏治疗组(n=32) 对照组(n=32)治疗后1.34±0.48②1.28±0.46②1.87±0.49 1.69±0.47①1.00±0.25②1.53±0.51 1.91±0.30 2.09±0.39治疗前2.53±0.51 2.28±0.46 2.09±0.53 1.84±0.37 1.69±0.64 1.72±0.46 2.03±0.31 2.19±0.47治疗后1.06± 0.25②③0.94± 0.35②③0.81± 0.40②③0.78± 0.42②③0.72± 0.52②③0.66± 0.48②③0.66± 0.48②③0.75± 0.44②③治疗前2.47±0.51 2.31±0.47 2.06±0.56 1.90±0.30 1.63±0.71 1.69±0.54 2.06±0.44 2.21±0.42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GAS、MTL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5-HT,GAS and MTL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GAS、MTL水平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erum 5-HT,GAS and MTL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③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血清学指标5-HT[ρ/(ng·L-1)]GAS[ρ/(pg·mL-1)]MTL[ρ/(pg·mL-1)]治疗后90.15±19.73②31.94±6.07①229.10±43.30①治疗组(n=32)治疗前120.43±27.61 29.42±5.78 210.49±43.28治疗后78.55± 17.32②③35.36± 6.39②③256.40± 43.81②③对照组(n=32)治疗前118.74±28.17 28.85±5.69 204.15±44.36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FD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异常、胃肠激素、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有关[7,8]。近年来被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是脑肠轴功能失调为FD发病的核心环节,其中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与FD发病密切相关[9]。人体90%的5-HT存在于消化道黏膜,其不仅能调节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还可增高内脏敏感性[10]。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为5-HT受体激动剂,能增强收缩消化道平滑肌,加快胃、十二指肠排空,从而起到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11]。GAS是胃窦和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一种消化道激素,能促进胃酸分泌、胃窦收缩及营养胃肠道黏膜等生理功能[12]。MTL除了能刺激胃酸分泌外,还可兴奋胃平滑肌,并通过内分泌和神经途径激发胃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运动III期收缩[13]。本研究结果显示,FD患者血中5-HT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胃肠道敏感性增强有关;给予疏肝健消汤治疗后,血中5-HT水平明显降低,从而降低了内脏的敏感性,改善了临床症状。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中GAS、MTL的变化情况,发现FD患者血中GAS、MTL水平降低,治疗后两者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考虑可能是疏肝健消汤通过改善机体整体功能,调节血中GAS、MTL水平,从而有较好的促胃动力作用,而并非仅仅增强胃肠动力。

根据FD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痞满”范畴。本病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和情志不畅、感受外邪等因素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肝失疏泄,中焦痞塞不通,内生痞满所致。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本研究所采用的疏肝健消汤,是以香砂六君子为基础方进行辨证加减,有健脾疏肝、行气止痛之功效。方中党参健脾益气;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运湿,渗湿止泻;柴胡、白芍疏肝解郁,柔肝止痛;鸡内金健脾消食;木香、青皮、砂仁健脾行气,化湿;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黄芪、白术、太子参、甘草及黄精等补气类中药水煎剂能增加大鼠胃底纵、环行肌条的张力,对胃头区的肌条呈兴奋效应[14];砂仁有明显的促胃肠运动,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及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5],青皮能引导胆碱能M受体,抑制肠平滑肌(除回肠)收缩作用,以达到行气止痛功效[16]。运用疏肝健消汤干预治疗FD脾虚肝郁证患者,可使胃胀不适、胃痛不适、食少纳呆、疲倦乏力、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和大便稀溏等中医证候得到明显改善,血中GAS和MTL水平升高,5-HT水平下降,提示了疏肝健消汤可能通过调节患者的胃肠激素分泌而改善临床症状。李晓玲等[17]的研究表明,仁术健脾理气方可显著改善大鼠胃排空功能,并可提高MTL、Ghrelin等胃肠激素水平。诸多研究表明,健脾疏肝中药能促进胃排空而改善FD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疏肝健消汤可能是通过升高血中GAS、MTL水平和降低血中5-HT水平,促进胃肠排空,从而有效地改善FD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疏肝胃肠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