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合枳术汤治疗太阴阴结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9-02-27 07:58李丽章浩军阙茂棋王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太阴症状疗效

李丽, 章浩军, 阙茂棋, 王苹

(1.龙岩市中医院,福建龙岩 364000;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000)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是一种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亦或是虽然排便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亦或是虽然粪质不甚干结,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等排便习惯改变的功能性肠病[1,2],属于中医学“便秘病”的范畴。便秘病古时又名“结”,采用仲景六经辨证,可将便秘病分证为“太阳阳结”、“少阳阳微结”、“太阴阴结”、“少阴纯阴结”等。本研究认为便秘病太阴阴结证患者以太阴阳虚、传化失司为病机,运用经方理中汤合枳术汤治疗太阴阴结证IBS-C患者,并与西药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作对照[3],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取2015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明确诊断为太阴阴结证IBS-C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0年)发布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和《六经辨治脾胃病》[6]。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IBS的诊断标准。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 d出现反复腹痛/腹部不适,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改善;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每周<3次);③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2)合并有以下症状可支持IBS-C的诊断:①块状便或硬便占排便比例≥25%,水样便或稀便(糊状便)占排便比例<25%;②排便费时费力;③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④腹胀/腹痛。(3)缺乏目前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生化异常、形态学改变[4,5,7]。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太阴阴结便秘,主症:①大便干或不干、黏腻,便出不爽,排出困难;②腹胀/腹痛;③纳呆。次症:①口淡喜温或口干不喜饮;②神疲乏力/形寒肢冷;③舌质淡/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④脉濡缓或沉迟。符合主症2项或2项以上加上次症1项或1项以上,舌脉基本符合者,即可诊断为太阴阴结便秘[3,4,8,9]。

1.3纳入标准①同时符合西医IBS-C和中医太阴阴结便秘的诊断标准;②排除影响治疗评价的其他因素,即入组前未接受其他针对本病的治疗,或接受过但停止治疗时间超过1个月;③年龄在18~70岁周岁;④具有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太阴阴结证IBS-C诊断标准者;②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者;③入选前2周内服用过治疗IBS的中药者;④习惯性便秘、盆底综合征、药物性便秘以及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患者;⑤有腹腔手术史者;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⑦医嘱依从性差的患者;⑧肝肾功能损害和严重心肺功能异常患者;⑨精神病及严重神经官能症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给予理中汤合枳术汤治疗。方药组成:红参1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生白术60 g、枳实20 g。伴嗳气或呃逆者加桂枝10 g,伴腹中寒痛甚者加附子9 g。中药饮片购自龙岩市中医院中药房(由江西青春康源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由龙岩市中医院煎药室中药煎药机统一煎煮并分装成200 mL的袋装中药汤剂2袋,每次1袋,每日2次,分早晚温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停药1个月后进行随访。

1.5.2 对照组 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用法:①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0315),口服,每次5 mg,每天3次,饭前服用;②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日本东亚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10044),口服,每次0.4 g,每天3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停药1个月后进行随访。

1.6主要症状观察及疗效评价

1.6.1 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及自主排便次数(SBM) CSBM指不借助任何外力帮助,每星期患者能自发排便,且感觉完全排尽的次数;SBM指患者每星期自发排便次数,包括排尽感和非排尽感[8]。

1.6.2 症状轻重分级及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其中无症者计0分,轻度者计1分,中度者计2分,重度者计3分,主症分数加倍;单一症状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分级减少2级;③有效:症状减少1级;④无效:症状无改善[4,7]。

1.6.3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10年发布《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4],按症状改善百分率将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①痊愈: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③有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④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1.7统计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治疗组4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45±18.52)岁;平均病程(4.27±4.33)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岁;平均年龄(48.32±16.36)岁;平均病程(3.76±3.88)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表1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2.5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秩和检验)及总有效率(χ2检验)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overal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n(p/%)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SBM和CSBM比较表2和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CSBM和SB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CSBM、SBM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个月后,2组患者CSBM、SBM仍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SBM、SB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停药1个月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和停药1个月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SBM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SBM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fter medication-suspension for one month[±s,n/(次·周-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SBM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SBM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fter medication-suspension for one month[±s,n/(次·周-1)]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N SBM停药1个月后4.22± 2.384①②2.92±1.866①组别治疗组对照组40 40治疗前1.82±0.675 1.88±0.686治疗后5.40±1.499①4.98±1.561①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CSBM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CSBM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fter medication-suspension for one month[±s,n/(次·周-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CSBM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CSBM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fter medication-suspension for one month[±s,n/(次·周-1)]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CSBM N组别治疗组对照组停药1个月后3.20± 2.626①②2.08±2.020①40 40治疗前0.30±0.564 0.35±0.622治疗后4.50±1.633①4.03±1.625①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fter medication-suspension for one month (±s,s/分)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停药1个月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cores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after medication-suspension for one month (±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症状体征积分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停药1个月后5.34± 3.40①②15.86±6.24①40 40治疗前22.36±4.24 21.88.±5.68治疗后3.86± 4.56①②8.86±7.84①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发病原因多样,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当前主要认为可能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微生物群失调、内脏高敏感性、基因遗传、炎症和免疫成分变化、卡哈尔氏间质细胞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多种发病机制有关,治疗上总以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动力、口服和外用各种导泻剂或灌肠等,然而治疗效果不稳定,远期疗效欠佳,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肠功能紊乱等,是目前消化内科疑难病种之一[10]。当今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多种生理、心理因素导致本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1太阴阴结IBS-C的证候病机特点IBS-C属于中医学“便秘病”范畴,便秘病古称为“结”,《黄帝内经》已有“阳结”、“阴结”的记载,仲景亦有“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之“阳结”和“脉沉而迟,不能食,大便反硬”之“阴结”之说法,并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提出:“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据此,我们运用仲景六经辨证将便秘分为“太阳阳结”、“少阳阳微结”、“太阴阴结”、“少阴纯阴结”[3,6]。

太阴湿土居中焦,喜燥恶湿,主运化水谷精微。当前我国南北各地饮食融合,五味杂陈,五味配伍失调,营养比例失衡,多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太阴阳虚,中焦虚寒,运化失司,升降失常,传化不能,故大便不解;同时太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损,气血生化无源,不能推动肠道糟粕,故出现大便不解,大便干或不干、粘腻,排便不爽等便秘的临床表现,太阴阴结便秘已是临床常见、多发的证型。

3.2理中焦调升降可散阴结仲景言“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仲景太阴病以脾阳虚衰、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以理中汤等温药服之[11]。太阴阴结便秘者以太阴中阳不足、运化失司、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以“理中”为其治疗大法,方以理中汤合枳术汤。方中红参,甘温,大补元气;白术,甘苦温,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枳实,辛苦微寒,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炙甘草,甘微温,补益心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而不滞,补中有通,理中焦,调升降,散阴结,共奏温中健脾、下气通便之功效,从而达治太阴阴结便秘之目的[12]。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理中汤合枳术汤治疗太阴阴结IBS-C具有显著疗效,且复发率低。运用六经辨证从“结”来论治便秘,以理中汤合枳术汤治疗太阴阴结IBS-C,有别于传统便秘中医诊疗方案的辨证分型,可为IBS-C提供一种新的中医诊疗思路与方案。

猜你喜欢
太阴症状疗效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