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烧伤膏联合比亚芬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2019-02-27 07:58节阳华艾兰塔拉干马全海谭建华焦杰闫帅樊玉祥王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比亚涂抹放射治疗

节阳华, 艾兰·塔拉干, 马全海, 谭建华, 焦杰, 闫帅, 樊玉祥, 王宁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放疗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肿瘤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放疗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手段之一。随着科技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复发率显著降低,但放疗过程中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放射性皮肤损害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放射性皮肤损害不仅导致患者局部皮损、疼痛,还可以导致放射治疗中断,疗程延长,从而影响放疗的效果。比亚芬广泛应用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但是使用后仍然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湿润烧伤膏是一种外用中成药,其主要药物成分为黄连、地龙、黄柏、罂粟壳、黄芩等,功能为清热、解毒、止痛、生肌,适用于各种烧、烫、灼伤。本研究使用湿润烧伤膏联合比亚芬防治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的,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并于术后3~6个月行放射治疗者,共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

1.2入选标准①经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②经手术治疗后,需行放射治疗;③无皮肤破损、感染等皮肤疾患;④卡氏评分大于90分;⑤治疗前未应用同类皮肤保护药物;⑥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排除标准①排除未按疗程放化疗者;②依从性差,自行停用试验药物或加用其他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者;③有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④过敏体质患者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4治疗方法

1.4.1 放疗照射 2组患者均于术后3~6个月行放射治疗。放疗照射方式:根治术后采用6MeV电子线(瓦里安Clinal ix直线加速器)胸壁野照射,依据胸壁厚度加补偿胶,剂量为每次2 Gy,每疗程50 Gy,每周5次,共5周;锁骨上野采用6MVX线,剂量为每次2 Gy,每疗程50 Gy,每周5次,共5周;保乳术后采用6MVX线调强放疗技术,剂量为每次2 Gy,每疗程50 Gy,每周5次,共5周,局部手术切口外2 cm加量,6MeV电子线5次。

1.4.2 对照组 每次放疗结束后在照射野及超出照射野1 cm区域涂抹比亚芬乳膏。用法:将比亚芬乳膏(法国梅迪克斯药厂生产,注册证号H20120203)均匀涂抹于照射野及超出照射野边缘1 cm的皮肤上,每日2次,涂抹厚度为1~2 mm。

1.4.3 观察组 每次放疗结束后在照射野及超出照射野1 cm区域涂抹比亚芬联合湿润烧伤膏。(1)比亚芬乳膏用法同对照组。(2)湿润烧伤膏(为外用中药制剂,由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等中药组成;生产厂家: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00004)也是均匀涂抹于照射野及超出照射野边缘1 cm的皮肤上,每天2次,涂抹厚度一般薄于1 mm,与比亚芬乳膏交替涂抹。

1.4.4 使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2组均从放疗开始时使用,至放疗结束后1个月停用,每次涂抹药时保持皮肤清洁。放疗前2 h禁止涂抹比亚芬和湿润烧伤膏,治疗期间均于每周完成10 Gy(共5次)放射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观察皮肤反应发生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放射治疗剂量。2组

患者均进行放疗前注意事项指导,包括尽量暴露放射野皮肤,保持干燥,避免摩擦,内衣要柔软宽松,最好是棉质、丝质的;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禁用刺激性强的、碱性洗涤剂,尽量用温水洗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和多食水果蔬菜;有瘙痒不适时不要挠抓,并嘱咐患者加强个人功能锻炼、饮食和心理护理[1]等,从而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1.5观察指标按照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2]。0度:皮肤无变化;Ⅰ度:出现干性脱皮、滤泡样暗色红斑或脱发、出汗减少;Ⅱ度:出现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鲜红色或触痛性红斑;Ⅲ度:出现凹陷性水肿或皮肤皱褶部位以外的湿性融合性脱皮;Ⅳ度:皮肤出血、溃疡及坏死。

1.6疗效评价标准照射野皮肤表面结痂,干燥无渗液,疼痛、烧灼感、瘙痒全部消失为显效;创面逐渐缩小,局部皮肤干燥,渗液面少,疼痛、烧灼感、瘙痒减轻为有效;疼痛、烧灼感、瘙痒症状无明显好转,局部分泌物增多,需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治疗为无效。

1.7统计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对照组32例患者中,年龄28~70岁,平均(45.2±4.1)岁;其中改良根治术后25例(占78.12%),保乳术后7例(占21.88%)。观察组33例患者中,年龄22~68岁,平均(44.5±5.3)岁;其中根治术后23例(占69.70%),保乳术后10例(占30.30%)。所有患者均为女性。2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疾病分期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Ⅳ级皮肤反应,观察组Ⅰ级皮肤反应较为多见,而Ⅱ、Ⅲ级皮肤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acute radiodermatitis incidence in the two groups n(p/%)

2.32组患者不同照射剂量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晚,57.6%患者在接受照射剂量20~30 Gy之间出现,42.4%在40 Gy后出现,而对照组87.5%患者在接受照射剂量20~30 Gy之间出现,组间比较,观察组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照射剂量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acute radiodermatitis incidence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ed with various radiation doses n(p/%)

2.4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the two groups n(p/%)

3 讨论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乳腺癌放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乳腺处于位置较浅表的胸大肌筋膜表面,胸壁电子线照射表面受照剂量过高,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产生几乎不可避免[3]。其形成机制为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致局部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加剧,微血栓形成,局部皮肤基底细胞和上皮细胞缺血、变性、坏死。同时,随着放疗的进行与剂量的增加,新的上皮细胞无法生成,加上原有上皮细胞的逐步丢失,即引起局部皮肤损伤[4]。约87%的乳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皮肤损伤[5]。比亚芬是一种水包油剂型的复合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三乙醇胺,具有皮肤深部水合保湿功能,可提供良好皮肤自我修复环境,有效保护创面[6]。比亚芬使用方便、不油腻、易清洗、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感觉舒服、患者易接受,广泛运用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7]。因此,本研究选其作为对照药。

中医学认为放射线有“火热毒邪”的致病特点,是热性杀伤物质,热可化火,火能灼津耗气,故治疗上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类中药来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湿润烧伤膏是外用中药制剂,主要由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等中药组成,其功能为清热、解毒、止痛、生肌。其中黄连清热泻火凉血,黄芩和黄柏清热燥湿、消肿止痛,三者合用,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散瘀通络,以促进创面皮肤的修复[8]。尤其是黄柏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9]。

在本研究中,湿润烧伤膏联合比亚芬对于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比亚芬,其发生时间较单用比亚芬晚,发生Ⅱ、Ⅲ级皮肤损伤的数量少,且创面愈合时间短、皮肤损伤小。虽然目前临床上针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仍以比亚芬软膏为主,但还是有一些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让患者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亦影响乳房美观,尤其是保乳术后患者,因此,湿润烧伤膏联合比亚芬的应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尝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比亚涂抹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巴伦比亚Piur餐厅
涂抹
鸡蛋清巧贴吸盘挂钩
巧贴吸盘挂钩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涂抹色彩的花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