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03-01 07:22张少飞张士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高职院校

张少飞 张士辉

[摘 要]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太原市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自我了解水平程度较高,但职业信息获取渠道较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较为薄弱。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以及建议,具体包括:强化政府职能,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职业规划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未来适应职业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1-0006-03

一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生产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复杂的要求。就业难,难就业,一直都是困扰政府、院校和毕业生的难题。高职院校的扩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但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就业问题依旧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学校的培养,使得学生可以达到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和技能,其次可以运用最新高新技术的相关知识,为企业创造效益,能够帮助企业来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还可以为企业解决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对于这样的定位,可以说是相当明确和具有鲜明特色,表现出相当强的职业性和导向性,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合理科学的专业设置,通过在课程的体系中加入较强的职业性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能获得到较好的培养和锻炼,需要对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定位进行指导,让学生有较为明确的目标。[1]

(一)职业规划的内涵

职业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基于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包括自身优势、技能水平、兴趣特长等,选择与自身条件和兴趣相匹配的职业,并对该职业做出连续性的长期或短期的宏观规划。主要包括职业意识,对未来职业的定位选择,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为从事未来职业要做的准备,以及在职业岗位上预期取得的成绩等。

(二)职业规划的现实意义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要经历20~30年之久,甚至更长时间,贯穿大半人生,占据了人生的主导地位。职业生涯的成败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成功的职业生涯依赖于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即个体对整个职业过程进行全面设计,包括如何选择职业,对所从事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每一阶段职位的发展道路进行全面考虑,确立各个阶段的目标,并围绕目标制定旨在提高个人知识、技术和各种能力的培训、教育计划等。[2]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专业性强、实操性强的特点。具有这类特点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相比,在毕业后更容易找到与专业匹配度高的职业,但是因为理论知识储备弱,缺乏宏观的指导,在求职方面容易单一化。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制定职业规划目标,增强学生对自身特点和职业方向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丰富求职技能;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更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

二 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以太原市某高职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学生200名,发放自编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93.00%。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涉及学生对自身属性和特点的了解程度;对职业信息和定位的了解程度;对职业规划的了解和认可程度。

(一)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 学生对自身属性和特点的了解

据统计,回收的有效问卷中,选择非常了解的有52人,占全部人数的27.96%,一般了解的有97人,占全部人数的52.15%,不太了解的有37人,占全部人数的19.89%。

具体数据分析见图一。从数据来看,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处于一般了解的阶段,近二成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特点及特长,而仅有三成的学生非常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和定位。

2 学生对职业信息和定位的了解

通过分析回收有效问卷的数据显示,在对自己专业、就业去向及专业前景方面,选择非常了解的有97人,占全部人数的52.15%,一般了解的有53人,占全部人数的28.49%,不太了解的有36人,占全部人数的19.35%。从数据来看,超过八成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就业去向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的了解阶段,仅有二成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及前景。其次,在职业信息来源方面,选择自己上网查询相关信息的人有78人,占全部人数的41.94%,选择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前辈的人有51人,占全部总人数的27.42%,选择听取职业信息报告和讲座的人有45人,占全部人数的24.19%,暂时没有考虑查询职业信息的人有12人,占全部人数的6.45%。从数据来看,将近半数的学生在获取职业信上选择自己上网搜索,仅有二成的学生选择听取相关的职业信息报告。

可以看出,我們的学生在职业信息获取和职业定位等方面还处于基础阶段,缺乏职业信息获取的渠道。

3 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了解和认可程度

据统计,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对职业规划比较了解的有33人,占全部人数的17.74%,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的有106人,占全部人数的56.99%,完全不了解的有47人,占全部人数的25.27%。具体数据见图二。其中,有制定3到5年职业规划的有42人,占全部人数的22.58%,有制定未来1年职业规划的有66人,占全部人数的35.48%,完全没有制定的有78人,占全部人数的41.94%。在是否需要职业规划等问题中,认为职业规划很重要且需要职业规划的有134人,占全部人数的72.04%,认为职业规划不太实用的有31人,占全部人数的16.67%,认为不需要职业规划的有21人,占全部人数的11.29%。关于希望收获的职业规划内容这个方面,选择就业信息与校园招聘会的有89人,占全部人数的47.85%,选择求职面试技巧的有44人,占全部人数的23.66%,选择就业形势与政策解读的有26人,占全部人数的13.98%,选择其他的有27人,占全部人数的14.52%。具体数据见图三。

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职业规划缺乏了解,较少数量的学生对自己未来1年及以上的职业生涯做了规划,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未来职业意识;值得肯定的是,近七成学生认可并接受职业规划,其中将近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职业规划获取就业及校园招聘信息,有二成的学生希望获取求职面试技巧等更加实用的内容。

三 调查现状分析

(一)大部分学生自我了解水平程度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自身属性和特点这一问题中选择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具有较强的自我认知意识。高水平的自我认知对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可以起到导航作用,使他们更为精准和明确的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

(二)职业信息获取渠道较少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去向及专业前景的了解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仅有不到二成的学生还处于模糊阶段。从职业信息获取方面来看,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网络获取,少部分学生选择向相关人士或前辈去打听消息。這些数据反映出我们的学生在职业信息的获取渠道方面有所欠缺,学校的职业信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三)职业意识及规划缺乏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仅仅只有不到二成的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大部分学生对职业规划处于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的阶段。值得欣慰的是,超过七成的学生认可并接受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在就业方面的作用表示了肯定。其中,半数的学生希望通过职业规划获取就业和招聘信息,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学习求职面试技巧,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解读,具体包括当前社会岗位的缺失和热门行业的详细需求,国家对某行业的态度和发展前景。

四 加强职业规划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

众所周知,西德的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其最大的特点是以法律手段来管理职业教育。与之相比,我国在职业教育的法律管理方面较为薄弱。

首先,我们应该实现政府统筹全局优势最大化,从职业教育基本法、职业教育单项法和职业教育有关法律等方面,三位一体的保障高职院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出台并完善高职院校内职业规划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从国家层面,用法律手段有力推进职业规划课程在高职院校内有条不紊地展开。

其次,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不断创造条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和鼓励措施。具体包括,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就业环境。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但目前我国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依旧很少,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开设了过多的文科类专业,而技术专业较强的实践技能型课程比重过低,毕业的学生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稍差,应用型技能又不够,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明显特征。[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职业规划是一门连续性、针对性、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就要求主持职业规划课程的老师具备教育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判断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较为科学性的分析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

目前在高职院校内,并没有专门设置职业规划课程,职业规划课程大多是在临近毕业时期,学校统一召集全体毕业生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主持讲座的多数都是行政管理科或学生工作处的老师。就目前来看,职业规划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所欠缺,专职教师缺口较大,院校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职业规划专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建设职业规划辅导实验室,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对专职教师进行培训,鼓励职业规划专职教师去示范性院校进修学习,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出适合自己院校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力求该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正确的职业意识

如果将求职就业看作是一场战斗,那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加强学生对自身特点、优势和兴趣爱好的认识程度,有利于学生找到与自身条件匹配度较高的职业,从而更准确地制定出未来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目标。

根据调查来看,除了必要的职业信息输出,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求职及面试技能,提高学生在文化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素质,根据不同专业的社会要求,不同学生的特长和性格,有针对性、目标性的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培养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职业意识,树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不过分自谦也不好高骛远,使学生在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

青年学生应该深切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正确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自身的才能,挥洒自己的青春,在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体现自己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和谐统一。[4]

五 结语

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开展时间还不长,理论和实践经验相比西方国家还很少,因此构建完善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高职院校形成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在必行。

职业发展的过程是事业成功的重要载体,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过程,有助于实现个人价值,有利于自身事业成功。因此,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制定好其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持续努力地工作来实现这一目标。职业生涯的目标规划是一个连续且递进的过程,它应该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出发点、支持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将高职院的人才发展研究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在职业生涯的整体框架下,帮助学生发现自我,挖掘自身潜能,规划自身的教育发展和职业计划,实现人——职的完美匹配,从而促进优秀职业素质形成和发展,打下成功人生的基石。[5]

参考文献:

[1][5]周杭梅.高职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31-35.

[2]李运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1-9.

[3]徐阳平.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析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39-44.

[4]袁小利.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现状及教育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27-29.

(责任编辑:姜海晶)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高职院校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