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2019-03-02 03:09黄永辉杨元飞
医疗装备 2019年3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黄永辉,杨元飞

大竹县人民医院 1 药学部,2 产科 (四川大竹 635100)

产后出血属于常见产科并发症,也是一种危重症,特别是对有羊水过多、双胎妊娠、瘢痕子宫、胎儿巨大等高危因素的产妇发生率较高[1]。如果不能对产后出血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会严重威胁产妇以及胎儿生命安全。药物治疗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通常将缩宫素作为首选药物,但是单一使用该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够突出,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临床研究表明,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以提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且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2]。本研究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按照产后出血预防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6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29.6±3.7)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21例。试验组年龄22~41岁,平均(30.3±3.5)岁;初产妇44例,经产妇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产前检查中产妇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00×109/L;(2)产妇不存在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病史,没有药物应用的禁忌证和精神疾病;(3)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2)对本研究中所用缩宫素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药物有过敏反应的产妇;(3)临床资料和产检材料不全的产妇;(4)无法实现顺畅交流沟通,且无法有效配合本研究的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娩出胎儿后立即对其实施缩宫素治疗,先给予10 U缩宫素(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474,规格:1 ml:10 U)行宫体肌内注射治疗,此外,给予10 U缩宫素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液行静脉滴注治疗。

试验组娩出胎儿后立刻宫体肌内注射250 m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 ml:250 μg),此外,静脉滴注10 U缩宫素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液。

如果产妇在用药后宫缩没有变化,甚至有出血量加重情况,需要立即对其实施紧急处理措施如子宫动脉结扎、填塞宫腔等。

1.3 临床评价

(1)利用称重法记录产后2、6、12、24 h的出血量。(2)产后出血诊断标准:在娩出胎儿后的24 h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 ml。(3)观察产妇在整个用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并做好不良反应的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试验组产后2、6、12、24 h的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s)

表1 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ml,±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产后2 h 产后6 h 产后12 h 产后24 h试验组 66 241.54±67.18a 266.03±72.30a 277.44±62.85a 340.09±87.14a对照组 66 369.98±72.58 433.87±76.28 452.51±89.13 481.22±91.26

2.2 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

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4.55%(3/66),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39.39%(26/66),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一种危重产科并发症,在所有孕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产妇较顺产产妇更易出现产后出血[3]。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软产道受损、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等。在众多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占较大比重。为避免发生不良事件,需要在发现产后出血后立即进行止血操作,以便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挽救母婴生命。止血方法有很多,如子宫结扎、使用药物、子宫按摩甚至子宫切除,具体方法的选择需考虑产妇的出血状况。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容易引起不良事件,因此,一定要针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于其分娩后立即给予药物进行出血预防,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产妇和胎儿生命负责[4]。

在产后出血预防方面,药物方法是最常用的出血预防方法,其中占较大比重的为缩宫剂类药物。单一使用该类药物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效果不够理想,会有一定的风险,且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除了选用缩宫素治疗,还需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预防处理。缩宫素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在由宫缩不良导致的产后出血治疗中有着显著效果,临床应用范围较广,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缩宫素只是能够强化子宫上段的收缩性,在下段收缩的治疗方面效果不够明显,且半衰期短,一旦到达饱和节点继续给药无显著效果,且如果使用量超出正常标准会发生水中毒等危险,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缩宫素的应用范围,表明单一用药局限性和安全性的缺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主要的成分是氨丁三醇,在使用过程中作用机制是提升产妇血液中钙离子释放有效性,提高钙离子浓度,促进子宫平滑肌有效收缩,进而达到快速止血的效果,且该药物半衰期较长,可以长久发挥药物作用,生物活性较强,因此在应用该药物时不必刻意进行用药量的调整,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持久性。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弥补缩宫素半衰期短等的不足,强化止血效果,加快止血速率[5-6]。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后2、6、12、24 h的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方案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方案的产后出血预防有效性较高;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最大限度维护产妇的生命安全。除了注意在用药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医护人员还需要在产前和产后为产妇详细说明注意事项,让产妇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及配合,起到有效防控产后出血的作用。

综上所述,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预防中的效果突出,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出血量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