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探究能力培养思考

2019-03-03 14:09陈绍甫
教育界·中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学困生小学数学

陈绍甫

【摘要】现阶段,学困生的探究能力存在理论基础、目标和方法方面的问题。学困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学习态度不坚定,没有公平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夯实基础,巧用现代技术,持之以恒,采取激励措施,平等对待,给予学困生成长机遇,以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探究能力

一、探究能力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重要影响

探究能力对学困生而言是一个有用的技能,探究能力会影响到学困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独立思维的形成。

(一)探究能提升学困生自主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困生一般是比较好动而且极有个人思维的。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强迫他们学习只会让他们反感。如果教师能够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好奇心,让学困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那么就能够比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困生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很多学困生缺乏自主意识,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学困生如果能在学习中较好地运用所学内容,通过探究活动来培养自主意识,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

(二)探究提升学困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创新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因为缺少创新意识而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要逐步地培养学困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学困生去钻研,钻研的过程也是学困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探究活动能够推动学生的创新,更好地带动学困生的学习。

(三)探究满足学困生的实践需求

小学生活泼好动,更喜欢参与一些具体的活动。探究活动是一种实践,需要学生动手、动脑去完成。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契机,能够很好地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学困生学习的进步。学困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来,势必会深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有利于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探究能力缺陷的表现

探究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现在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探究能力明显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困生理论知识的欠缺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教师将知识点以语言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支持下进行实践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理论支持非常重要。但是学困生的理论基础较弱,会影响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导致其在探究能力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二)学困生探究活动的目标问题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是连贯的。学生在学习实践的时候会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整理,并且运用自己的思维形成一个结论性认识。但是很多学困生会因为知识的连贯性问题而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准确的探索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探究活动的目标不够明确,或者有目标但完全没有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目标不明确会影响到实际操作,从而难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三)学困生学习态度和方法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部分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而且存在懒惰思想,很多时候并不能较好地完成实践活动,从而影响到实际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得不到好的效果。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探究能力发展的障碍因素

从目前小学数学学困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來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

学困生普遍的基础知识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积压问题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认识,而且影响到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探究活动中,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牢固,就会直接影响实践活动。所以,学困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受到基础知识的限制。

(二)学习的持久性问题

学习探究是一个需要毅力、需要持之以恒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的毅力明显比学困生强,很多学困生在遇到解决不了的时候就会选择放弃。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探究效果以及探究能力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师和家长的区别对待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习惯于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可能学困生的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实践活动会被忽视,这会对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探究能力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探究能力发展的策略

鉴于以上方面的影响,我们需要从教师、学生、家长等角度来拟订发展策略,促进小学数学学困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

(一)夯实基础,巧用现代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打牢学困生的基础,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点,这是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基础。教师要采用有效的策略来吸引学困生,比如利用多媒体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困生的基础,让他们能立足数学知识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二)持之以恒,采取激励措施

要想成功,持之以恒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措施来鼓励学困生的实践探究。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树立典型,让学困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就有收获的道理。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促进学困生的成长,让更多的学困生专注个人的进步,渐渐成长起来。当然,还要有适当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学困生的成长。

(三)平等对待,创造成长机遇

学困生也有优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公平性,多为学困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探究能力。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指出并纠正他们的错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促进学困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要在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为学困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困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樊祎.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61.

[2]杨莲芳.课堂情境的有效创设与导入——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0):193.

[3]耿振奎.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法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33,135.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学困生小学数学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