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内涵及原则

2019-03-06 14:51华禄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内涵原则

华禄

[摘   要]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活动,以期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被动的状况,让学生承担“教师型学生、学生型教师”的双重角色,建立一种以中学语文学科学会自我学习为指向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自主阅读;内涵;原则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改革,自主阅读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目前中学语文学科阅读教学模式仍严重滞后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局限于课本与课堂,背读与老师讲读为主,课堂被动,陷在教科书里,不能自拔。

现今,中学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模式,呈现出粗放型的主要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陈旧落后;二是阅读课堂管理无效松散;三是阅读教学反馈机制不合理,学生阅读质量不高。多年来,大多数一线教师在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思想观念上有很大的进步,但自主阅读教学效果没有较明显的提高。教改的精神必须要落实到课堂中去才算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标强调教科书并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正是融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期解决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瓶颈。

“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的阅读教学活动,以期改变传统阅读教学课堂学生阅读被动的现状。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主导自主阅读课堂,可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中学“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结合先进自主阅读教学理念,建立合作民主互动的自主阅读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中学生语文的学科素养。

一、“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的内涵

“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是努力建立一种以中学语文学科学会自我学习为指向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总体目标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教师型学生和学生型教师”的双重角色,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具体而言,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实现“生师合一”,“生”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渐学会学习的能自主阅读的“教师型学生”,“师”是学生在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支撑下有策略有程序的能自主开展阅读教学的“学生型教师”, 学生能自主阅读、自主命题、自主解题和自主讲课,以改变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低效的面貌,提高学生角色体验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探索和创新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有效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质。

“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更能突显学生阅读的体验性和自主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自主体验”, 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意在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过程中的自读、自解、自悟来把握阅读对象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性的体验活动中不断促进自身基本素质的发展,不断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自律素养的提升和自主精神的张扬,进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也更能突显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自主阅读教学强调给学生提供自我阅读、自己创造的时空和可能性,留足学生自主控制的阅读时间,保留学生自己想象的时空,引导学生重视自我判断,倡导学生自主、自由地表达,真正使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得以落地,使真正的阅读主体是主动阅读者。这样,学生的自主阅读机会和自主阅读行为就变成了可能。正如《拿来主义》中所言:“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学生自己来读,经过主观认识,达到阅读主体能对阅读客体作出主观能动的真实反映,进而促进阅读者更自主地拔节成长。

二、“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的角色定位

“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核心要义:学生是主动平等的体验者和主人翁,不是简单接受信息的听话者和搬运工;教师只是策划者和督促者。体验者的阅读、思考、梳理和探究,都要在积极、主动、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策划者的任务是因材施教,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案,激发阅读欲望,阶段性终极目标是学生不依赖教师而能进行独立自主个性化的阅读。

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本位作用是帮助引导者而非指令的发送者,学生的本位作用是自主实践阅读而非指令的听从者,同时学生也有借位(承担教师角色)作用,即自主阅读实践体会和解读文本的传授者。自主阅读教学的整个环节都是围绕学生学的方向开展的,依据学生学的过程来构思,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整理、自主提高,并通过学生间相互的教师角色合作、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理解,学生成为阅读中的学生和阅读后教学的“教师”。

三、“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的原则

1.素养性原则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确定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理论基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素养是自主阅读教学管理中的一种核心追求,让这种追求渗透到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可以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不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迷失自己。

2.自主性原则

坚持自主性原则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的角色实现成功转换,成为主体与主导双重角色。坚持自主性原则是自主阅读教学民主得到落实的根本。

3.反馈性原则

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评价反馈的低效是造成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语文教学反馈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反馈方法,追求数据,用分数量化语文学习效果。坚持反馈性原则,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全部学生检测,对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评价自主阅读教学效果。这一原则评价的途径更多,个性化的读解更多,反馈的内容更广。

4.合作性原则

所谓合作性,是指阅读在预设要求时,要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利用合作的方式自主阅读。真正成功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合作地自主阅读。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管理目标,在合作的阅读教学课堂管理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针对性地设计合理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阅读,成功地完成角色翻转。

5.全体性原则

所谓全体性原则,就是自主阅读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坚持全体性原则,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全体性原则是在阅读目标的确定之后,转变学生阅读形式,师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后的见解,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坚持全体性原则,一是让学生在阅读前做好充分的理论储备,上课时才能一语见地;二是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提醒点拨,使学生明白自己是阅读过程和结果的主人。运用口头表达、书面交流的形式,让自主阅读课堂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閱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标是最主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核心增长点。在这种改革环境下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教师型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内涵原则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景策略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