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探究

2019-03-06 14:51曾素蓉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探究

曾素蓉

[摘   要] 农村中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相对较差,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水平相对较低,为了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该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彰显学生的个性特色、鼓励学生坚持练笔等途径,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要注重提升农村中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用心挖掘生活中的宝藏,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高质量的作文就水到渠成。

[关键词]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探究

农村中学生的生活环境相比城市学生封闭不少,受家庭条件和周边氛围影响,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通常比较少,因此他们从小学开始作文基础就比较差,文字功底弱,这也导致他们进入初中后仍然无法写好作文,从而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尤为艰难。面对这一状况,笔者近二十年来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坚持探索和实践,收获了一些体会,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首先让学生充分展示真实的心态,他们的作文园地才能开出千姿百态的花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放松心态,积极引导和启发他们吐露真情,力求表现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情感。

为让学生爱上写作,更好地投入写作,教师可以举行主题为“我爱家乡的……”“我最爱唱的一首歌”“我最愿意干的一种农活”“我熟悉的一种植物”等一系列贴近农村中学生生活的口头作文竞赛活动,先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把所说所感所思写下来;或者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写,写自己有话说的熟悉题材。教师在平时出作文题也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话,让他们有话可写,能够比较容易地下笔,然后再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这样一些举措,学生的作文慢慢地就会言之有物,继而言之有情、有理了。这样也就逐渐突破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打开了缺口,使学生由原先怕写慢慢转变为愿意写,然后逐渐喜欢写。教师营造的宽松的氛围和自由的作文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使他们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二、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素材

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常常自信心不足。

针对农村中学生存在的这种问题,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让他们学会观察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依托他们能与大自然更好地亲密接触的优势,经常引导他们感悟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悟农村生活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写出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和情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们平时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并坚持每天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学会用心去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和现象。农村拥有清新自然的田野、各种有趣的动物、奇异多彩的植物,这都是城市孩子生活环境中所缺乏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学会用心体悟父母和农民劳动的艰辛、有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让他们加深对吃苦耐劳这种优良品格的认识,也能帮助他们写出更好的习作。

目前,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用眼、用心去感受自己身边在新政策下发生了哪些变化,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以及城乡差别正在缩小的喜人局面。

只要提升农村中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他们就会用心去挖掘生活中的宝藏,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写作素材,从而能够在作文中表现生活的美,并能用逻辑严谨、优美顺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高质量的作文就水到渠成。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很多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寬裕,没有能力购买很多课外读物,这些都严重影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通常农村中学生的阅读范围只限于语文课本和教辅,以及有限的课外读物,这大大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为了拓展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自己先要主动为学生搜集课外读物并提供给他们阅读。笔者在业余时间购买和阅读了大量的图书,经常会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借给他们“漂流”阅读,让他们都能读到一些好书;经常会把一些优秀文章打印出来,贴在教室一角的“阅读天地”供他们阅读欣赏;坚持一个星期专门安排一节阅读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享读后心得。几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精读的文章都有许多篇,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资源,笔者要求学生自主购买课外读物时,尽量买不同的书。这样,他们平时可以互相交换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在互动中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游刃有余。

四、彰显学生的个性特色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他们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真我,抒发真情。

笔者在作文指导中,一直要求学生作文一定要真实。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学生写作时应是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就说什么,同时注入情感。这样,学生就学会将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凝聚于笔端,流淌于纸面。记得有一年全国作文比赛,题目是《喝酒》,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该如何写时,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听着听着就号啕大哭起来。课后笔者及时跟他交流,得知不久前,他父亲因喝酒过度去世了。于是笔者引导这位同学把有关父亲与喝酒的记忆片段及内心情感真实地写出来,稍作修改,把他的作文送上去,结果得了全国二等奖。 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就是真实,以情动人。另外笔者还提倡学生使用个性化语言,崇尚自然;鼓励学生作文要有创意,与众不同,跳出思维定式,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对相同或不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审视、比较、构思,说出自己不同的理解,表达不同的看法,写出内容各异、富有个性的作文。

五、鼓励学生坚持练笔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因此笔者常常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然后引导他们将学到的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比如,对比是记叙文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鲁迅的《故乡》中就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让学生重点关注文章中作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和如今站在他面前的中年闰土这两段文字,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的妙处。学生因此能感知对比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课后,笔者出了命题作文《我长大了》,让学生仿照《故乡》,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写作。结果,大部分同学能够非常恰当地运用对比,表现自己长大前后的不同,表现不一样的自己,塑造的个人形象鲜明立体。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长期坚持写才会有效。因此笔者规定学生每周至少四则日记、两篇摘抄、读一篇好文;每两周全班召开一次作文交流会,师生推荐自己读的一本好书;朗诵自己最满意的一篇习作,师生共同评析,互相交流;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班级作文比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外投稿。通过大量写作,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由量变到质变,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孔令明.教师教学技巧[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蒋念祖.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董远骞.教学火花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漆权.创新与创新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