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观察

2019-03-06 14:50尉琳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护理早期

尉琳琳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早期小儿脑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就诊的104例脑瘫患儿作为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运动功能及临床康复效果。结果:两组运动功能较护理前均改善,且研究组运动功能(59.65±2.16)分比对照组(50.53±1.98)分高(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脑瘫患者早期治疗中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各项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康复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护理;早期;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2-019-0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导致活动受限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损伤引起的。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认知,交流,感知或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1]。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儿科常见的并发症,在脑瘫患儿早期治疗过程中给予其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对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具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患者早期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就诊的104名脑瘫患儿作临床资料,查诊均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诊断条件[2]。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各5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5:17;年龄2~6岁,平均(2.5±1.2)岁;痉挛型脑瘫2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7例,共济失调型脑瘫8例,混合型脑瘫12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0:22;年龄1~5岁,平均(2.4±0.9)岁; 痉挛型脑瘫28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8例,共济失调型脑瘫9例,混合型脑瘫7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情绪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脑损伤,不仅造成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可能伴有情绪,性格的问题和心理障碍;此外由于康复治疗周期长,患儿容易产生焦躁、厌烦等不良情绪,不利于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积极和患儿交流互动,善于正确运用语言技巧,用患儿能理解的最好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观察其心理状态并做针对性地疏导,使其放松心情;同时,多理解尊重患儿,为患儿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和功能训练前,应在取得他们同意后方能进行,使患儿心理上对康复服务感到满意,主动参与到训练中,配合治疗,提高康复疗效。(2)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脑瘫患儿由于口唇闭合不良,语言交际能力大大减退,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针对性地日常语言训练。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维持患儿头的正中位,在面对患儿眼睛的高度与其交谈,要鼓励患儿发声,当患儿发声时要立刻答应并与其对话,即使还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同时予以表扬及鼓励。(3)进食活动的康复护理:良好的营养状况是脑瘫患儿生长发育及康复训练的基础条件,因此,在患儿摄食上应给与一定的指导,除多为其准备一些容易消化的营养均衡高营养食物外,还必须考虑进食时的姿势与肢位,特别是患儿头部的控制,保持坐位或半坐位,使头处于中线位,避免患儿头后仰时导致异物吸入。让患儿学习进食动作,手把手教其进食,尽快使患儿能够独立进餐。(4)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的康复护理:根据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和特点,循序渐进地训练患儿一些基础动作,如抬头、支撑、翻身,坐位和爬行等,提高患儿运动能力,纠正异常姿势。同时,交给家长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告诉家长脑瘫患儿正确的卧床姿势,以及教会家长脑瘫患儿正确的抱姿,并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任务做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实现最佳功能和独立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3评价指标

取GMFM88项量表对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评价[3]。临床康复评定指标则为:运动功能和智力无变化为治疗无效;临床症状变化不明显,但肌张力有一定改善为治疗有效;症状改善明显,且运动功能和智力均逐漸恢复为治疗显效;总有效=(治愈+显效)。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两组较护理前运动功能评分均改善,且研究组运动功能(59.65±2.16)分比对照组(50.53±1.98)分高(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临床效果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无效2例,有效22例,显效28例;对照组无效12例,有效22例,显效18例,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15%(50/52),比对照组76.92%(40/52)高(P<0.05)。

3讨论

小儿脑瘫,主要指的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言语障碍,视听障碍,感知觉障碍,癫痫及心理行为异常。发达国家脑瘫的发病率约为2‰-3‰,国内0-6岁儿童脑瘫发病率约为1.86‰,目前全国0-6岁脑瘫患儿约31万例,并且每年新增4.6万例[4]。作为一种儿科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小儿脑瘫的早期发现和救治非常关键。而有研究表明,脑瘫患儿治疗中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对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较护理前运动功能均改善,且研究组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为(59.65±2.16)分比对照组高;且护理后研究组临床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患儿治疗期间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患儿各项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预防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对改善临床治疗结果也具有显著作用,分析原因可能为:首先,脑瘫患儿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能够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其次,由于脑瘫患儿首要临床症状即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对日常肢体运动训练和姿势控制,能够有效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研究中运动功能评分已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加强对脑瘫患儿的饮食健康护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保证其营养均衡,对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愈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患者早期治疗期间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各项运动功能的恢复, 对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也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徐杨.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8):287-288.

[2]姜连花.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脑瘫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228.

[3]刘宏宇.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对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26):112+114.

[4]李丹丹.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8,31(04):931-933.

[5]李欣,张宁.沟通技巧实施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系统医学,2018,3(08):167-168+190.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综合康复护理早期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