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思考

2019-03-06 14:51漆建国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养成策略化学教学初中

漆建国

[摘   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化学预习效果,有利于初中生自觉遵守实验秩序,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初中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实验习惯;养成策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能够进一步地验证初中化学知识,以此加深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理论的掌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后,初中化学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重点逐渐转变为以实验教学为重点,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凸显了初中生的主体位置,由以往的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转变为重视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这样更加有利于激发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高度的注重,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初中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技能。

一、初中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预习效率

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前,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报告的预习,对化学实验有关的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流程和仪器等进行初步的了解,以此确保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前,学生往往是通过机械抄书的方式完成实验报告的预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就会在课前认真了解化学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的步骤,并熟悉化学实验所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药品。由此可见,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预习效果。

(二)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实验秩序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个良好的实验秩序是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利于初中生自觉遵守实验秩序。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并且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室中的一些新奇的仪器和药品因为好奇而乱动,而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关注每一名初中生。因此,教师應该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此促使初中生自觉遵守实验秩序。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的实验,以此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初中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影响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形成的重视

部分初中化学教师深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侧重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在化学考试中,理论知识的考点比重要远远高于实验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形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视,致使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态度不够认真,未能充分地掌握一些化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经常出现不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这不仅对化学实验的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严重阻碍着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1]

(二)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初中生并不具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化学实验室中,部分初中生使用完实验仪器后,未能做到放回原位,致使原本整整齐齐的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后就变得乱七八糟。虽然这并不属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范围,但是这样不仅影响着化学实验室的正常使用,同时还影响着初中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

(三)缺乏对化学实验数据的认识

实验数据是经过科学的实验而获得的结果。无论是化学实验还是科学研究,都以实验数据来充分地论证某一理论或者问题。[2]然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对化学实验数据的认识,往往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而自行篡改实验数据,以此使其与化学理论数值更为贴近。甚至部分初中生无视化学实验数据的重要性,随意抄袭其他同学的化学实验报告中的数据,这将严重影响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初中化学教师对初中生良好实验习惯形成的重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核心的基础学科。从某种角度来看,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支撑,没有实验就不会有化学这一门学科。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实验教学,而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对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引起高度的重视。若想促使初中生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就必须引导学生做好化学实验,规范化学实验操作,以此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做实验,还蕴含着一定的化学理论和化学方法。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能够促使初中生更加科学地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化学实验的质量,从而使得初中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对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引起高度的重视,以此充分发挥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作用。[3]

(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化学实验室的整洁性

化学实验室是初中生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化学实验室的整洁性需要初中生共同来维持。化学教师应该将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到化学教学中,以此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保持化学实验室的整洁性。例如:在开展“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初中生进行实验时,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与指导的作用,要求初中生不可以随意移动试剂瓶以及公用的实验仪器,使用过的实验用品必须放回原位。而教师在进行实验示范时,应该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保持个人整洁的前提下,对示范实验的桌面整洁性进行严格的要求,将实验试剂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完成示范试验后,将所有的实验用品放回原位,并清洁实验桌面。另外,初中化学教师在第一次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前,可以带领初中生参观化学实验室,并对保持化学实验室整洁性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用品的摆放要求进行讲解,以此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化学实验室的整洁性。

(三)强化初中生规范实验操作的意识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是一项放松性的活动,缺乏规范实验操作的意识,对实验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初中生的这种观点和意识,强化初中生规范实验操作的意识,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开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教学时,部分初中生认为化学试剂的用量越多越好,很容易出现反应液溢出容器的现象,使用完的化学试剂未能及时归位,瓶塞胡乱安放,并且对化学实验的目的不够明确,对化学实验报告的态度不够认真。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严格的要求,强化学生规范实验操作的意识,并告知学生不规范实验操作的严重后果,为学生讲解化学实验报告的内容及其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报告以及实验数据的认知,以此引导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阳萌,李静.浅议如何培养学生有机化学实验的良好习惯[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15(01).

[2]李财英.重视实验规范操作 培养良好实验习惯[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3]陶静.初中生化学实验技能与习惯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李杰杰

猜你喜欢
养成策略化学教学初中
优化幼儿午睡管理的实践研究
阅读视角下理工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策略
探讨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生卫生习惯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