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3-06 14:51雷娅萍肖刚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学教育对策

雷娅萍 肖刚

[摘   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阶段。学生的适应水平决定了今后他们对学校课程和学校生活的态度,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幼小衔接需要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帮助儿童从心理和物质环境去改变适应。针对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学校与家庭方面找到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教育,更好地生活与学习。

[关键词] 幼小衔接;小学教育;对策

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方式轻松愉快,课程以游戏为主,注重儿童生理、智力和情感上的发展;小学时期的教育以正规课堂教学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上有着重大的转变,这时就需要得到教师、家长的帮助及学生自身的调整,这种适应的过程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一、幼小衔接中儿童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从幼儿园与小学两类教学机构进行比较,可以得知在幼小衔接阶段,儿童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生活环境、作息时间、人际关系、教学方法、行为要求五个方面。

(一)生活环境

幼儿园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缤纷多彩,配有造型活泼、功能齐全的户外活动设施,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大。进入小学以后,儿童面对的是固定摆放的桌椅,几乎没有供儿童玩乐的玩具与场地,室外活动设施更适合高年级学生,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可以选择的玩耍方式很少。

(二)作息时间

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的设置有很大差异,幼儿园教学时间短,活动时间相对较长,午睡时间一般为两个小时左右。步入小学以后,儿童的午睡时间大大缩短,有些学校甚至不设置午睡。同时小学活动时间变少,课程时间相对较长。

(三)人际关系

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全方位的关心让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小学教师则一般上完课就会离开,大部分时间儿童遇到问题时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幼儿园生活结束后,伴随着的伙伴关系也会结束,儿童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伙伴和好朋友的离开,会觉得茫然和无助。

(四)教学方法

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方式轻松愉快,注重的是儿童生理、智力和情感上的发展,课程以游戏为主,没有课后作业。小学时期的教育以课堂教学和知识学习为主,重视的是儿童知识的学习。

(五)行为要求

儿童在幼儿园要求玩游戏、吃零食等都被认为是正常的,在小学却不一样。进入小学后,大量的活动时间被上课时间所取代,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期望更高,要求孩子减少玩耍的时间。

二、幼小衔接的适应性对策

(一)幼儿园方面

在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前夕,幼儿园可以与小学合作,组织儿童进行参观,接触小学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儿童对小学生活有深刻印象,对未来有所期待。

1.学业上衔接

幼儿园的课程以游戏活动为主,幼儿园应当根据大小班的设置逐步延长儿童上课的时间,让他们有课程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轻松面对40分钟左右的小学课程。在教学方案上的设置应当与小学教育相匹配,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提升儿童阅读兴趣的活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生活上的衔接

幼儿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导他们完成自己的事情,如自己整理书包、穿衣服、独立吃饭等。同时要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主动结识新朋友,适应新的环境。

(二)小学方面

小学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儿童进入学校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小学校园和老师。因此,小学应该尤为重视刚入学的学生,为他们尽快适应校园进行一些调整,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角色,投入学习和生活。

1.教学方式的调整

针对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的不同,小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基础上,适当为一年级学生减压,如安排一些娱乐课程;上课时设计一些小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2.创新教学环境

为了迎接新生入学,可以适当布置一下教室,如设置图书角,摆放一些孩子爱看的图书,设计卡通黑板报,吸引儿童的注意,减轻他们上学的不适应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孩子们置办一些简单、安全的器材,给他们创造一个活动的空间。

3.优化作息时间

根据科学研究显示,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而小学课程时间一般为40分钟左右,为了在上课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活动环节,保持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4.转变行为要求

小学教师对孩子的成绩不能表现得过分在意,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待人接物能力,鼓励学生多行动、多动脑思考问题,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未来有深远影响。

5.加强与幼儿园的互动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机构,但是双方应当多交流、多合作、多联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双方机构的特性,制订更合理的教学方案,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三)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是儿童的启蒙老师,一言一行都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的准备。

1.心理准备

家长可以轻松愉快地和孩子談论学习的事情,多鼓励孩子。家长可以带儿童多接触其他已经入学的小学生,用这样的方式让儿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让儿童感受到上小学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对上学产生兴趣。

2.常识准备

儿童即将步入小学,家长要做一些常识性的准备。家长首先要提前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积极配合、支持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老师建立好“家校联系”,如使用微信等方式及时沟通。其次应陪伴儿童一起学习,帮助儿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日事当日毕。最后要培养儿童早睡早起的习惯,以免儿童不适应学校的作息时间,家长要以身作则。

3.培养规则意识

(1)培养儿童的学习习惯

规则是根本,更是保证学习的前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起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他们受益一生,当发现孩子不好的学习习惯时应当立即给予制止,并告诉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2)培养儿童的自理能力

家长要让儿童知道自己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学习和生活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了,儿童应该学会照顾自己。有机会可以让儿童在家做些家务,教会儿童如何照顾好自己。这样儿童能独立做很多事情,自理能力大大增强,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进入小学后,儿童身边是陌生的人,此时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儿童不愿意与人交流,对小学老师有一种畏惧心理,此时家长应该早做准备,提前创造机会让儿童与不同年龄段的人多接触,告诉他们遇到问题要及时求助,让他们乐于结交新朋友。

总之,幼小衔接需要家庭、幼儿园、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帮助儿童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校方积极做好环境和教学上的准备,循序渐进,让孩子从心理和物质环境去改变,对上学产生兴趣,从而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李非易.“我”眼中的小学[D].四川师范大学,2017.

[2]楊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08):61-63.

[3]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11):57-62.

[4]郭翔飞.儿童语言习得与儿童一般认知发展规律[J].外语学刊,2012,(04):131-134.

[5]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1):148-153.

[6]白波燕.小学生入学适应及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0.

[7]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11):54-55.

[8]王余幸.小学新生适应不良成因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08):38-42.

[9]秦振飙,侯莉敏.幼小衔接课程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对广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比较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05):17-19.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小学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