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量一量有多高

2019-03-07 02:12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纸盒剪刀盒子

江苏省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 沈 英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用纸、小棒等平面材料测量的经验。本次活动,通过提供立体的纸盒为测量工具,进一步促进幼儿迁移已有经验,使用纸盒进行测量,探索用纸盒测量同伴身高的不同方法。整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立体小纸盒为孩子的测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机会;在测量开始时,教师抛出问题;在测量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思维,让每个孩子不断进行尝试。通过本次活动希望能让我们看到孩子们思维的多样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详案 教案备注[课时建议]1课时[活动目标]1.迁移已有经验,使用同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测量同伴身高。2.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重点: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测量。[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用纸或小棒测量过桌子和椅子的长度。材料准备:纸盒、剪刀、记号笔、记录单(白色、粉红色)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回忆已有测量经验。师:小朋友,你们测量过物体的长度吗?说说你测量的方法。二、第一次测量:关注经验——一种材料多种使用方法。1.测量要求:幼儿两人一组,使用纸盒测量身高,一个做测量的人,一个做被测量的人,测量后把你们用了什么方法测量和测量结果清楚地记录下来。2.幼儿两两合作测量,教师观察,重点观察用纸盒测量站、躺的同伴时的不同测量方法。3.经验分享(结合记录单):师:说说你的测量结果,你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的?幼儿可能出现的方法:测量站立着的同伴身高:⑴纸盒竖起来一个接着一个叠起来测量的方法;⑵纸盒横着一个接一个叠起来的方法;⑶纸盒侧着一个接一个叠起来的方法。测量躺在地上的同伴身高:⑴纸盒横着一个接一个连接起来;⑵纸盒侧着一个接一个连接起来。幼儿交流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解决方法。三、第二次测量:关注经验——运用组合、连接等方法用盒子再次进行测量。师:刚才你们在测量中有的比8个盒子高一点,有的比10个盒子矮一些,这次,我们增加了剪刀,你们可以借助剪刀,也可以不用剪刀,怎样能更加精确地测量?(提供笔、剪刀、记录单,幼儿两两合作再次测量、记录。)通过回忆、交流,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为下面的活动开展作好准备。这个环节对于幼儿而言,有两大挑战:一是从原来已有经验中平面物体的测量到立体物体(人)的测量;二是测量材料从平面的线条到立体的纸盒。充分的交流,让幼儿和同伴充分分享经验,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在交流中,我们看到,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能力也不同。

经验分享(结合记录单):师:说说你的测量结果,你是怎样进行更加精确的测量的?幼儿可能出现的方法:⑴借助剪刀,裁剪合适高度的盒子进行测量;⑵将盒子横放、竖放组合测量。师(进行经验提升):在测量时,我们可以借用剪刀裁剪合适高度的盒子进行测量,或者通过将盒子横放、竖放、侧放组合排列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进行测量。数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通过进一步的创设问题,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运用剪、折、盒子横、竖交叉放等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测量,从而真正使活动促进幼儿多角度思考、多方法运用。[活动延伸]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进一步开展测量游戏。

反思:

1.活动目标关注经验提升

该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幼儿中班时已经积累了平面测量经验的基础上。活动开始,通过分享,唤醒幼儿已有经验;然后开展对立体事物(人)的测量——幼儿从平面测量到立体测量,测量经验的得到了提升。

2.活动过程富有挑战性

活动第二环节是进行立体测量,这个环节对于幼儿而言有两个大的挑战:从原来已有经验中的平面物体测量到立体物体(人)测量,对幼儿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测量材料从平面的线条到立体的纸盒,又给了孩子们一个新的挑战。第一次测量经验分享后,开展第二次测量,教师抛出了更大的挑战“怎样测量得更准确”?正是在不断的挑战中,幼儿不断动脑、动手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组织开放有效

整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的立体小纸盒为孩子测量方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机会。被测者(幼儿)有的平躺、有的直立,带给孩子测量中不同的问题。在测量开始时,教师抛出问题,测量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思维,让每个孩子不断尝试针对躺着、直立的人体进行测量尝试。开放的组织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思维的多样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猜你喜欢
纸盒剪刀盒子
有趣的盒子
拆装纸盒
纸盒里面捞小鱼
钝剪刀
风有一把剪刀
小房子抽纸盒
寻找神秘盒子
折叠纸盒
肉盒子
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