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分析

2019-03-07 11:21杨勇
考试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展开教学计划与安排,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计算能力。本文将简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计算能力

一、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缺乏对计算的耐心与重视

结合现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计算在数学课程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计算能力是学生展开数学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在日常练习中还是考试中都需要运用大量的计算来完成解题。因此,计算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发现,由于计算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导致学生认为计算是极其容易而又简单的事,甚至对一些计算题会产生轻视和不在意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很容易对做题缺乏耐心与重视,在计算过程中容易粗心大意,缺乏对结果的检查和审核,导致容易造成各种错误和误差。在一些计算题中,稍微遇到一些较为复杂和疑难的计算,学生会容易产生排斥和不耐烦的心理,容易退缩和放弃,导致计算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水平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和影响,不利于计算教学有效实施。

(二) 学生欠缺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阶段数学计算教学中,笔者会让学生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和列公式,会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排版进行计算,便于计算过程中更加清晰明了。但结合实践效果来看,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却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通常学生都是随便找到空白处便展开计算,不会注意分区域和排版问题,草稿纸则会显得杂乱无章,计算步骤乱成一团,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在课本或者试卷上直接进行计算,这会导致计算显得很杂乱,不够直观和整洁,不利于学生进行验算和检查。这都是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容易造成结果的误差和错误。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态度,不够细心和耐心,导致在做题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计算错误,而这些错误都是由于学生平时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以及良好的计算习惯所导致的,例如在计算时没有看清题目和数字便在草稿纸上随意的演算,对于最终的结果也不认真核对检查,容易导致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由于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意识,会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存在较多的问题。

(三) 计算基础知识掌握不充分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和能力,打好基础是关键。尤其对于复杂而又抽象的数学学习而言,更应当重视基础的掌握和积累。数学计算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应当牢固的掌握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是培养良好计算能力的关键。学生应当对基础的计算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当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很快地了解应当运用什么公式,应当运用哪些运算法则和定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应用。笔者通过教学观察发现,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计算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导致其在计算过程中容易走弯路,不会运用简便计算方法。一些学生在遇到复杂的计算问题时,也容易难以及时找到解题思路,做题容易出现错误。这些都是由于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视与耐心

数学计算主要由数字和符号组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和抗拒的心理。尤其是有些数学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要求学生在解題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此,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耐心和心态的培养和锻炼,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计算教学中合理的设计一些计算训练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与耐心。例如,笔者曾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计算游戏、计算竞赛等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和运转。通过趣味性计算训练来激发学生对计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耐心。笔者曾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帮小动物回家”的形式来展开计算教学,列出几种动物分别表示不同数字,每个动物对应一个计算简式,让学生通过计算结果来送小动物回家。这样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耐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在草稿纸上写上完整的计算过程,在打草稿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排版和分块,避免杂乱无章、乱成一团。在做计算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步骤合理地进行,先看题、审题,再计算、验算,确保计算过程的严谨和仔细。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加强学生对计算的重视与熟练。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计算书写进行严格的规范,要求计算有理有据,改掉学生胡乱计算的不良习惯,帮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计算态度,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升计算的能力和水平。

(三) 夯实学生的基础计算知识

基础知识是展开科学计算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基础计算知识和能力。计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包括计算概念、公式和定律等内容,应当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深入的进行理解和学习,在计算中能够灵活地进行运用,做到举一反三,形成完善的计算知识体系,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例如笔者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内容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够直接进行加减运算,知道这个概念后再一步步教学通分的知识点,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从而转化为学生熟悉且掌握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计算算理与法则的教学,笔者通过拓展延伸教学一些简便算法,如凑十法、小数点位移法等运算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和处理一些疑难的数学计算问题,达到简便运算的效果,提高做题效率与正确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历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能够促进计算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敏.基于物流实验室的《运输管理》课程教改模式研究——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福建高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63-65.

作者简介:

杨勇,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铁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