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识与莽撞:咸丰怎样将转机变成危机

2019-03-08 09:27吴敏文
新传奇 2019年7期
关键词:郭嵩焘君臣转机

如果说咸丰君臣在对付内部乱局方面,与对手才识基本对称甚至略为占优的话,那么,面对外患,咸丰君臣则表现出了整体的无识;尤其是咸丰,不仅无识,而且莽撞。这也导致当时大臣力言的“转机”,最终“转”成了清朝万劫不复的危机。

1850年3月9日,道光帝“龙驭上宾”,皇四子奕詝继位,年号咸丰。

初接大位之时,咸丰是踌躇满志意图振作的。然而,一个王朝从建立那天就开始积累的破坏性能量,已经达到全面爆发的当口,内忧加外患,其复杂与残酷,不仅超过了咸丰堪能应对的才识,而且超过了他所能承受的心理底线。

内忧与外患

先说内忧。道光驾崩和咸丰继位的次日(1850年3月10日),咸丰接到的第一件公函,就是广西巡抚郑祖琛关于李沅发起义军进入广西的奏报。这次小小的造反被很快平息,“匪首”李沅发被被凌迟处死。令咸丰始料未及的是,李沅发的起义不过是餐前开胃小菜,以洪秀全、杨秀清为领袖的太平天国起义,持续14年,席卷18省,这才是他将要消化的“满汉全席”。

应该说,在内忧方面,咸丰的运气是相当不错的:一是洪、杨格局不大,在拿下南京之后就开始享起了“天堂之福”,没有在其全盛时期全力北伐直捣北京;二是洪杨内斗、洪石(石达开)分裂,导致太平天国内伤深重,几乎自断手足;三是得到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的全力拱卫,将洪杨彻底削平。

再说外患。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5月30日,英法俄美四国使节要求清政府派出“全权便宜行事”大臣前往天津谈判,否则就进军北京。通过艰难谈判,清朝与四国分别签署和约,主要内容包括:公使驻京,觐见皇帝时用西方礼仪;增开通商口岸;外国人凭“执照”可往中国内地游历、传教等;修改海关税则,减少商船船钞;赔偿英国四百万两白银,法国二百万两白银;对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清政府保护传教等项,较各国旧约更明细、详定。

咸丰表现出的无识与莽撞

如果说咸丰君臣在对付内部乱局方面,与对手才识基本对称甚至还略为占优的话,那么,面对外患,咸丰君臣则表现出了整体的无识;尤其是咸丰,不仅无识,而且莽撞。

一是对自己是一国的当然代表竟然不知。1842年签署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12年后要对条约进行修订;1854年,英方提出修约要求18条。此时,太平天国势头正盛,咸丰深知不能扩大事态,但他给两广总督叶名琛的指示:不能引起战事,但又不能对英方让步。英方的态度非常明确:不让步,就开战。因此,叶名琛对付咸丰的唯一办法就是哄骗。直到英法兵占广州,叶名琛被囚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广州将军穆克德纳与广东其他高级官员联衔上奏,咸丰才如梦初醒,“览奏实深诧异”!而他对广州方面的谕旨,却是“传谕各绅民,纠集团练数万人”,将英军逐出广州。连清朝的正规军队都不敌英夷,没有训练、装备低劣的团练怎能获胜?更为荒唐的是,咸丰以为,中英两国的战争,可以转化为民、夷之间的战争,清政府正好可以充当中立者调停双方冲突。

二是分不清国家利益的轻重。就上述提到的不平等条约损害中国利益最剧者是四、五、六项,较轻者是二、三项,至于第一项乃是国际惯例。在咸丰看来,与四国分别签署的合约的轻重恰好相反。为何咸丰的观念与国际惯例如此格格不入呢?乃是公使觐见不对他行三跪九叩之礼,这一点让他作为“天朝上国”之君,很没面子。

咸丰的莽撞,表现在明知清军无力抗拒英法军队的情况下,仍贸然开战,导致后果难以收拾。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避开清军严密防守的大沽,在清军未设防的北塘登陆。9月18日,英国使团中文秘书巴夏礼提出换约时必须亲见皇帝面递国书,这可刺中了咸丰的痛处。中方谈判代表怡亲王载垣马上通知驻守通州张家湾的僧格林沁,抓获英法谈判代表巴夏礼等39人。这种直接触犯国际法的行为,致使英法联军直捣北京。

咸丰如此莽撞的心理基础是什么

咸丰如此莽撞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呢?据《郭嵩焘日记》,咸丰于1859年1月5日召见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郭嵩焘,君臣之间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奏对:

上曰:“汝看天下大局,尚有转机否?”

臣曰:“皇上,天也。皇上之心,即天心所见端。皇上诚能遇事认真,挽回天意,天心亦即随皇上以为转移。”

上曰:“如何便能转移?”

臣曰:“不过认真两字。认真得一分,便有一分效验。湖南北所以较优,亦由抚臣骆秉章、胡林翼事事认真,吏治军务两事,都有几分结实可靠。一省督抚办事能认真,便也能转移一省大局。”

首先,天下大局本是皇帝所应该决断的,咸丰拿此就询于朝臣,显然已是火烧眉毛非常焦虑;其次,咸丰召对郭嵩焘的态度极其认真。这一方面说明咸丰对郭嵩焘的器重,另一方面也说明咸丰自己束手无策;第三,郭嵩焘面对皇帝垂询,赤诚相对,言无不尽,直言“皇上诚能遇事认真”“天心亦即随皇上以为转移”,这等于是说,大局的转机首在皇帝能否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第四,大局似尚有挽回的机会。也就是说,只要从皇帝开始,事事认真,清王朝就还有救。

而咸丰自身,已不仅是黔驴技穷,而且难以振作,避逃热河之后即一病不起。1861年8月22日,咸丰病死热河,遗诏立6岁的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同年11月,恭亲王奕訢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政变,从此开启了一个由慈禧太后专权误国达47年的历史时代。郭嵩焘所力言的“转机”,咸丰所关注的“大局转移”,最终“转”成了清朝万劫不复的危机。

猜你喜欢
郭嵩焘君臣转机
中美贸易摩擦下银行跨境并购业务新转机
出尔反尔的誓言
定识人间有此人
定识人间有此人
从《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恋
全球国际航班第三国转机签证大盘点
转机
学渣当自强
变革中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