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居易浅谈唐代言论自由

2019-03-10 13:46张译丹王军涛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长恨歌唐玄宗白居易

张译丹 王军涛

一、如果白居易生在这个时代,一定是最尖锐的新闻记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大都耳熟能详,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这首诗也受到了著名诗人顾况的高度赞扬,曾戲谑“长安物贵,居大不易”的他,在阅读此诗后大为惊奇,改为“有如此句,居又何难?”。

白居易的一生与很多唐代诗人相比,能称得上是十分顺利幸运的。

何为顺利?他在二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与数次落榜、怀才不遇的杜甫相比,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或许潇洒倜傥、恃才傲物是天下间才子都有的毛病,他也曾洋洋得意的自夸道:“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人最少年”。《旧唐书·白居易传》中记载:

“所著歌诗数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传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想,渴望谠言,...乃入为翰林学士。”

白居易本来没有任何家族背景,也没有依附某个权贵,通过在科场上的优异表现,还有《百道判》等文章的广泛流传,得到了朝内上层乃至皇帝本人的赏识,他在从政之初的道路可以说是十分顺利的。

何为幸运?如果白居易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定是最犀利的新闻记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和为事而作”,针砭时弊,直指痛处。当时的唐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各方争霸、百姓颠沛流离,他坚持“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的为官之道,与民同根,关爱民生,将自己至于风口浪尖,像鲁迅先生一样希望用“文字”济世,将“口舌成疮,手肘成胝”(《与九元书》)换来的功名利禄,化为一把直指患处的“手术刀”,频繁上书言事。

幸运的是,犀利严苛的诗句,并未为他带来性命之忧。“诗人不幸诗家兴”,哪怕被贬为江州司马,也为他创作《琵琶行》这样的绝世之作奠定了基础。白居易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七十四岁,也是唐代诗人中境遇最好的诗人之一,晚年还做到了太子傅,分司东都,官至二品,可以说是待遇最优渥的养老闲官了,还拿着“月俸百千”的高薪。

二、《长恨歌》与白诗巨大的影响力

提起白居易,大家都知道“元轻白俗”,也知道他写诗后要将诗拿给四岁小儿与六十岁老妪鉴赏——如果他们都能读懂,这便是一首成功的诗作了。在一个人人都懂人人都能欣赏的前提下,白居易在直言不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仅对皇帝批评直谏,还议论起了唐玄宗。

在《杜陵叟》一诗中,他说到: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意思是说,皇帝下诏书免收灾区赋税的时候,十家有九家已经交完了,白白让假仁假义的皇帝占了个好名声。

除了批评皇帝外,他还拿皇帝的故事作诗文,这就必须要提到著名的《长恨歌》。《长恨歌》写于元和元年,叙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中一方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政致乱予以揭露和讽刺,另一方面又对悲剧的制造者寄予深切的同情,歌颂了他们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特意规避了杨玉环曾作为唐玄宗儿媳的身份,不过又提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里的“汉皇”当然是指“唐玄宗”。

除此之外,我们更要重视白居易诗歌巨大的影响力。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据他自己说: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妇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

这样一个有如此煽动力的人,他的讽喻诗、批评诗流传到更多的地方,岂不是给大唐抹黑?因为一张不讨好的嘴,白居易也确实曾被皇帝嫌弃。《旧唐书》中曾有记载: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耐!”

嫌弃归嫌弃,却没有其它的灾祸加身。白居易制造了那么多的负面舆论,给朝廷抹黑,揭先皇八卦,传播自己没有调查过的江南灾情,批评权贵和军阀,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些被治罪。不少唐代大诗人都坐过牢,李白、骆宾王、王勃,但白居易从没有因为写诗而坐过牢。

这一点,很多古代人也为此感到惊讶。南宋洪迈说:

“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宫禁嬖昵”这样的禁忌,唐代都可以“反复极言”,抨击时事的无所顾忌自然可想而知。事实上,唐人对时政的讥讽、揭露,或许曾有碍作者仕途,却从未有人被指控为“污蔑、攻击”而遭到贬杀。洪迈罗列一长串例证后,很是感慨地总结了一句:

“今之诗人不敢尔。”

三、唐诗无避讳:舌灿莲花下的唐朝风骨

唐朝放任那么多诗人写负能量诗,比宋元明清任何一代都宽松,唐朝的形象因此抹黑了吗?评价因此降低了吗?口碑因此变坏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看看与之形成极端对比的“文字狱”,它摧残的不仅是作者的生命,更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毁灭性打击。清朝修编《四库全书》,寓禁于征,被焚毁的古籍总共不下十万种。“明月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多么美的文字和意境,却成为杀身之祸端。由于极其严酷的言论环境,因此被鲁迅先生描述为:清统治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和自尊”,还称清朝是“一个无声的中国”。与清朝皇帝比起来,唐代君主们有着何等雍容雅致的气度。

更让人觉得有趣的是,曾经被“嫌弃”的白居易死后,居然还得到皇帝的深切怀念。他的《长恨歌》讽刺玄宗荒淫误国,《琵琶行》倾诉仕途的不平,唐宣宗毫不介意,还作诗纪念白居易: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皇帝说他:“缀玉连珠”,他“缀”的什么玉?他缀的是批评贪污腐化的《不致仕》《轻肥》的玉;“联”的什么珠?联的是耗竭民财的《红线毯》《卖炭翁》的珠。常常有人问到:唐诗为什么那么繁荣?为什么那样群星璀璨?为什么有后世难以超越的成就?也许我们从白居易的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长恨歌唐玄宗白居易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长恨歌》中王琦瑶的物化爱情——用马克思“交换—消费”系统解读
长恨歌
——笔画设计
即事
唐玄宗缘何对安禄山深信不疑
“既菩其始,当慎其终”——唐玄宗晚年思想的蜕变和“安史之乱”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兰峪水,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