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2019-03-12 08:53杨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1期
关键词:伪影管腔预测值

杨波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濮阳 457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又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阻塞,可阻碍心肌供血,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导致心脏病[1]。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为该病有效治疗方法,可扩张狭窄血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但由于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术后病情控制不佳会导致支架内再狭窄,需要再次对血管进行开通[2]。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评价金标准为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 CAG),而多层螺旋CT由于可清晰显示支架管腔,且成像质量较高,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中,因此其诊断准确性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问题[3-4]。本研究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TA)检查及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CTA对该病的诊断价值。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入的13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女55例;植入支架209枚;年龄46~81岁,平均(62.54±4.57)岁;支架置入时间4~26个月,平均(14.72±3.49)个月。入组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规定标准[5],在本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心肝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疾病、桡动脉穿刺禁忌证、造影剂过敏症状者。

1.2 方法

1.2.1 扫描 检查前进行常规碘过敏试验,给予心率>70次/min的患者25~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口服治疗,以控制心率,并于扫描前5 min进行0.5 mg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患者取仰卧位,采用64排螺旋CT机(CE Optima CT680)进行扫描,扫描范围:气管隆突下方至膈下2 cm,扫描模式:后心电门控心脏扫描模式,冠状动脉平扫完成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桡动脉注入70~85 ml优维显370对比剂,并追加35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为5 ml/s,采用对比剂跟踪技术自动启动扫描,扫描参数:管电流800~10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6 mm,层距0.5 mm,螺距0.2,旋转速度0.4 s/ 圈,重建心脏标准算法及心脏支架算法75%R-R间期时相图像,或在心脏支架20%~90%R-R间期时相内以10%R-R的间隔进行图像重建,选出最佳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现。扫描期间指导患者呼吸,保证扫描期间完全屏息8~12 s。所有患者均进行CAG检查。

1.2.2 图像处理 使用GE ADW4.6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分析。CTA图像评分标准:伪影多,无法判断支架管腔内情况记为1分;有轻度伪影,支架管腔显示良好记为2分;无伪影,支架管腔显示清晰记为3分。选取2名工作经验≥8年的影像科医师采用目测的方法判定支架内通畅情况,支架内或支架远端对比剂充盈良好为支架畅通;支架远端血管未显影或支架内存在较大低密度区或血管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

1.3 观察指标

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检查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预测准确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一般情况

1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TA检查,扫描心率均<70 min/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09枚支架的CTA图像评分1分27枚,评分2分31枚,评分3分151枚,共计27枚(12.92%)支架图像质量差,不能进行影像学评价;182枚(87.08%)支架图像质量良好,可进行影像学评价。

2.2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

在182枚可进行影像学评价的CTA支架图像内,经检查确诊支架通畅18枚(9.90%),支架内再狭窄164枚(90.11%),以CAG检查结果的支架内通畅16枚(8.79%)、支架内再狭窄166枚(91.21%)为金标准,CTA检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为96.99%(161/166),特异性为81.25%(13/16),阳性预测值为72.22%(13/18),阴性预测值为98.17%(161/164),预测准确值为95.60%(174/182)。见表1。

表1 CTA检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结果 例

3 讨论

冠脉支架置入术是通过将金属支架放入阻塞血管支撑狭窄部位,扩张血管壁,保持血管持续开放、通畅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段,可有效缓解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术后受到收缩性血管重塑、支架损伤血管病、炎症反应、异物激活血小板、自身血流异常、自身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影响造成支架内再狭窄,需经影像学检查支架内狭窄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血管再开通,以确保治疗效果[6-8]。但CAG作为支架内再狭窄临床诊断金标准因其具备创伤性、危险性高、检查费用高、潜在并发症较多等特点,临床普及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是一个长期过程,中间需要进行多次的临床检查以跟踪支架内再狭窄程度,而反复的检查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冠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9-10]。

CT成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以及时间分辨率,在冠状动脉检查中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管腔内结构,图像后处理可快速且准确获得可靠的血管成像图[11]。但同时,支架内再狭窄的CTA图像受支架直径、支架材料、钙化程度、运动伪影、金属伪影等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图像质量差,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针对以上情况可以进行特殊图像算法提高支架腔显示清晰度、减少伪影,使用光滑或半光滑算法显示血管血管壁、内腔及周围软组织,使用锐利算法观察支架、钙化等高密度物体外周结构情况,此外,重建处理后的CAT图像可以对血管壁、血管全貌进行360°的显示,提高CTA诊断准确率[12-14]。本研究结果显示,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检查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准确值分别为96.99%、81.25%、72.22%、98.17%、95.60%,结果提示CTA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腔内情况,再狭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与石秋林等[15]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CTA可以准确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伪影管腔预测值
Optima CT 660间歇性环形伪影故障分析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管腔手术器械行超声清洗机预清洗的价值对比研究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