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疗效探讨

2019-03-13 08:56于泳朱颖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根治性原位膀胱癌

于泳,朱颖

1.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省医院总院门诊儿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膀胱癌是发生于人体膀胱粘膜之上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泌尿系统恶性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命产生极大的影响[1]。为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选择科学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尤为重要[2]。 因此,该文从2016 年1 月—2018 年1 月该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中抽选65例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和开放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旨在探究分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疗效,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中抽选65 例进行研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33 例,男女患者比例为19:14,患者最高年龄79 岁,最低年龄43 岁,平均年龄(56.37±6.28)岁。 对照组32例,男女患者比例为17:15,患者最高年龄78 岁,最低年龄44 岁,平均年龄(56.32±6.22)岁。 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膀胱癌;②患者入选前,均为接受过化疗与手术治疗;③医护人员已经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手术方案,并取得同意;④该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审批通过。 排除标准:①接受过抗癌治疗的患者;②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开放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等待麻醉效果出现后,医生在患者下腹正中的位置,绕着脐带旁进行切口,长度大约在15 cm 左右。②完成切口后,医生通过切口对患者膀胱瘤将其周围的脏器进行观察,确定具体情况,包括瘤体的位置、大小等。③确定位置后,将患者腹腔逐层切开,充分暴露输尿管到盆腔部位,清扫患者双侧盆腔,并将患者膀胱进行根治性切除。最后进入患者腹腔,将回肠取出,长度大约控制在40~50 cm 左右,将其纵行切开,再折叠成W 形,并将其塞入到贮尿囊当中,并放置好导尿管。

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体位选择仰卧位,等待麻醉效果出现后,在选择患者脐下正中的位置进行切口,长度大约在1 cm左右。 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套管,长度一般为10 cm,将套管置入患者腹腔中,将其作为腹腔镜的入口。 ③选择患者腹部两侧髂骨前上棘3 cm、脐下5 cm 左右的位置,分别放入4 个套管,在腹腔镜下,清扫患者腹部膀胱结,再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④进入患者腹腔,将回肠取出,长度大约控制在40~50 cm 左右,将其纵行切开,再折叠成W 形,并将其塞入到贮尿囊当中,并放置好导尿管。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3 个月和第6 个月进行复查,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该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6 个月复发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其中,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3]。

1.4 统计方法

最后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3 3,P=0.253);实验组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60.987 9、13.401 3、13.001 2,P=0.000、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胃肠功能恢复情况(d)住院时间(d)实验组(n=3 3)对照组(n=3 2)t 值P 值4 2 6.1±2 2.6 4 1 9.8±2 1.4 1.1 5 3 3 0.2 5 3 3 4 6.2±1 9.4 7 4 0.6±3 1.5 6 0.9 8 7 9 0.0 0 0 3.4±0.2 5.1±0.7 1 3.4 0 1 3 0.0 0 0 6.2±0.6 1 0.5±1.8 1 3.0 0 1 2 0.0 0 0

2.2 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复发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后6 个月复发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55,P=0.02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六个月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生率越来越高,膀胱癌属于发病率非常高的恶性肿瘤之一[4]。膀胱癌病因非常复杂,包含着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因素[5]。 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尿、下腹部肿块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影响[6]。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各种治疗膀胱癌的方式已经逐渐被运用,包括手术治疗与化疗等[7]。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属于新型手术方式。在腹腔镜辅助下,医生能够更好的确定患者癌变位置和大小,从而实施手术治疗[8]。 同时,在腹腔镜的引导下,手术操作也不需要太大的切口,因此,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具有创伤小、远期预后效果好、复发率低等优势。 将其运用于膀胱癌的治疗当中,患者承受的痛苦将会大大降低,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9]。

该次研究选择65 例膀胱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采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和开放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46.2±19.4)mL、胃肠功能恢复为(3.4±0.2)d、住院时间为(6.2±0.6)d,对比采取开放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患者,明显少。 其主要由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属于微创手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需要的手术操作面相对较少,切口也比较小,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更低,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也明显更少。 同时,采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后,患者出现复发的概率也比较少,当前研究仅有1 例出现手术复发情况,安全性与手术效果较为明显。 李文永等[10]在相关研究也表示,采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后,手术时间与传统开放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开放性手术时间相差不大,或者稍微有所延长,一般控制在7 h 左右,而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手术复发率等均明显更低。前人研究结果与当前研究结果具有非常高的相似度。

综上所述,在膀胱癌患者中采取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远期预后良好,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创伤小,能够快速恢复患者胃肠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治性原位膀胱癌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miRNA-148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