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2019-03-13 08:56刘巍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肝气综合征症状

刘巍

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北京 10240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 以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1]。 肠易激综合征在中青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其中常见发病年龄以20~50 岁较多,女性的发病率相对男性更高,并且有家族聚集倾向,通常与其它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并存伴发。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其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 该研究以2016 年5 月—2018 年5 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 例为对象,对四逆散和痛泻要方治疗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治疗的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19~65 岁,平均(40.26±5.84)岁,病程2~8 年,平均(4.16±1.15)年。 试验组男17 例,女23例,年龄18~64 岁,平均(40.19±5.73)岁,病程1~8年,平均(4.25±1.04)年。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病程均在半年以上;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辩证为肝气乘脾证;所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和镜检确定无器质性病变;所有患者年龄均处于18~65 岁范围内。

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中因器质性或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腹泻;排除患者中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排除患者中患有肝胆胰腺疾病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排除患者中肠镜检查有明显黏膜异常和组织学检查异常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片治疗,让患者按照100 mg/次,2 次/d 的标准口服匹维溴铵片(批准文号:H20160396)。

试验组采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治疗,方药组成为:白芍30 g,白术15 g,陈皮12 g,防风、枳实、柴胡各10 g,甘草6 g,将药物加水煎煮后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各200 mL 于饭前30 min 服用。

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停止使用其它药物治疗,并让患者保持清淡饮食,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连续治疗4 周为1 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 个疗程后结束。

1.3 评价指标

评价患者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分,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疗效判定标准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75%及以上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中医症状积分下降25%~74%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25%以内且病情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为无效。中医症状积分主要是对患者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急迫感、体倦乏力等6 项进行评分,主要是采用四级评分法完成,患者无症状记0 分;症状偶尔出现且较轻微,不影响正常生活,记1 分;症状经常出现且较重,对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记2 分;症状持续出现且十分严重,无法正常开展日常生活,记3 分。生活质量评分用SF-36量表完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进行统计,满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为表现形式,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为表现形式,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分析表1 数据,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67.50%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2 5,P=0.005 1)。

表1 临床疗效[n(%)]

2.2 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根据表2 统计数据,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试验组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2 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均有发病,患者多为青壮年且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也可伴有全身症状,很容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3]。患者发病后的病程通常较长,在长时间患病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其心理状态发生严重变化,并且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需要在患者发病后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4]。

临床上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对症支持治疗,以消除患者顾虑,改善其临床症状并提升其生活质量为目的,通过饮食调节、心理和行为干预以及药物治疗,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5]。但西医临床治疗实践表明其疗效有限且患者治疗后容易复发,因此西医治疗的临床应用较少。 中医上认为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泄泻、腹痛范畴,其主要是因为七情内伤、外感六淫和饮食劳倦等原因引起肝脾失调所致[6]。 患者的病位在肝胃大肠,病机为肝失疏泄、肝旺乘脾、脾失健运和大肠传导失司,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相关临床症状[7]。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采用抑肝扶脾的方法。 该研究所用四逆散合痛泻要方,其方药中柴胡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白芍养肝阴、调肝气、缓急止痛,白术燥湿利水、补气健脾,枳实破气除痞、疏畅气机,防风升清止泻,陈皮理气调中、醒脾燥湿,甘草缓急止痛、益气和中并调和诸药,药物合用起到疏肝理脾、调气机止痛泻的功效,从而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改善[8]。 该研究对四逆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67.50%的治疗总有效率,与马冬颖等[3]研究中治疗组91.3%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69.6%的总有效率大致相符。 两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试验组两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分别为(4.16±1.84)分和(6.58±1.62)分,与石天冠等人[4]的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和大便急迫等五项症状积分(3.1±0.3)分和(5.5±0.4)分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四逆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肝气乘脾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气综合征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