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19-03-13 08:56陈春梅
系统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雾化哮喘依从性

陈春梅

山东省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东平 271506

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过程中,雾化治疗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借助雾化器将药物有效地转变成雾状微粒并经由呼吸道吸入,以实现治疗的目标[1]。由于小儿哮喘患儿的年龄小,所以治疗依从性并不高,使其难以与雾化治疗过程相互配合,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以下将2016 年12 月—2017年12 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小儿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临床护理观察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共收治80 例小儿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

实验组:男患儿28 例,女患儿12 例,最大年龄为11 岁,最小年龄为5 个月,平均年龄(6.34±1.21)岁。

对照组:男患儿21 例,女患儿19 例,最大年龄为12 岁,最小年龄为7 个月,平均年龄(6.22±1.25)岁。

纳入依据:①年龄不低于5 个月;②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检查结果与病症确诊标准一致。

排除依据:①精神病;②肝肾功能障碍;③不同意该次研究。

通过对两组患儿性别与年龄对比研究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行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雾化前的护理干预。 患儿在接受雾化治疗之前, 应积极开展雾化治疗准备工作。 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应在雾化治疗之前,始终遵循具体要求对雾化治疗药物进行合理化配制,确保操作的无菌性[2]。而在配制雾化药物的时候,应确保雾化药物的剂量科学合理,且吸入的过程不会出现药物浪费的情况。 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儿进行合理地指导,使其处于半坐位亦或是坐位,做好接受雾化治疗的准备[3]。这种体位能够确保患儿肺脏扩张更充分,保证气体的有效交换,使呼吸的深度不断增加。

②雾化过程的护理干预。 在患儿接受雾化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给予患儿必要的帮助,使其口腔处于清洁状态,教会患儿正确呼吸,也就是使用口腔吸气,使用鼻腔呼气,以保证药物可以向患儿支气管内进入[4]。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应使用面罩将患儿眼睛罩住,以免药物进入其眼睛中。与此同时,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对患儿面色、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有效地观察,以保证患儿的呼吸更加通畅。

③雾化后的护理干预。 患儿在接受雾化护理以后,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给予患儿必要的帮助,使其正确漱口,并对其面部进行清洁。如果有必要,还应当帮助患儿吸痰[5]。

④心理护理。 医护工作人员需要向患儿的家属阐述发生哮喘的主要原因与具体的治疗措施、 注意要点,对家属进行全面教育,使其能够正确认知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6]。另外,医护工作人员还要和患儿构建和谐关系,凭借温和语言对患儿进行鼓励并表扬,为其讲故事或者是播放音乐,使患儿恐惧心理得以消除。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依从性。其中,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个部分。 显效指的就是患儿在接受2~3 d 临床治疗以后,咳嗽与喘息等方面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肺部的哮鸣音也随之降低。有效指的就是患儿在接受5~7 d 临床治疗以后,咳嗽与喘息等方面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肺部的哮鸣音也随之降低。无效指的就是患儿在接受超过7 d 的临床治疗以后,咳嗽与喘息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变,而且肺部的哮鸣音也未降低。

1.4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的小儿哮喘患儿所有数据均行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依从性对比表示方式为[n(%)],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

根据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结果可以了解到,实验组临床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也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会导致气道出现高反应性的情况。一旦与诱因接触必然会发病。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全球发病几率不断提高[7]。对于哮喘的发病早期,用肉眼观察很难发现器质病变,但是伴随疾病发展,则会产生肺泡膨胀、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以及肺气肿等诸多临床症状,使得肺部不扩张,以发作性胸闷与咳嗽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如果病情程度严重,患儿就会被迫选择坐位亦或是端坐进行呼吸,而且还会咳出大量的白色泡沫,发绀症状明显,所以必要保证治疗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以免对患儿的生命带来严重影响[8]。特别是儿童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所以在诊断儿童哮喘方面的难度较大。如果患儿的呼吸频率速度加快且呼吸难度增加,查体结果为双肺部存在哮鸣音,就可以考虑哮喘,并积极对症加以治疗[9]。

在临床治疗哮喘疾病的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制定长期且规范性的治疗方案。 但是,儿童自控能力薄弱,所以其治疗依从性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医护工作人员就应当和患儿家属进行商讨和研究,为其制定科学化的治疗方式,以免患儿与过敏源接触,对哮喘的发作进行有效地防治。

将雾化治疗方式应用在小儿哮喘疾病临床治疗中,能够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不明显,因此逐渐发展成治疗小儿哮喘的主要方式[10]。采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呼吸道局部药物的浓度会增加,且全身激素反应的表现都降低。 但患儿耐受性和依从性在接受雾化治疗的过程中都不高,也很容易出现恐惧心理,所以应当借助讲故事亦或是听音乐的方式,将患儿的注意力有效分散,使患儿可以积极配合治疗,进而获取可观的临床治疗效果[11]。 其中,全程护理干预是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贯穿,并且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传。 开展雾化治疗前,需保证患儿处于无菌状态,并对雾化器进行合理选择。在雾化治疗的时候,应确保患儿体位合理,对其注意力进行分散,尽量规避其躁动情绪的产生。与此同时,要对患儿病情实施必要的关注,若出现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停止治疗,以保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在完成雾化治疗以后,还要与患儿家属相互合作,确定患儿的过敏原,采取必要的方法,以免患儿与过敏原接触[12]。

高倩等[12]在《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观察》研究中选择60 例小儿哮喘患儿,平均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在临床治疗中引入全程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 验组临床治疗总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全程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总依从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为8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倩等研究结果一致。 由此可见,采用雾化治疗的方式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在全程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强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过程中,采用雾化治疗的方式,并且在全程护理干预的配合下,能够使雾化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缩短住院的时间,全面优化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雾化哮喘依从性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