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TIME”2019上海展
——家与时间的探讨

2019-03-15 04:55TianZhe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策展观者外婆家

田 政/Tian Zheng

编者按:2019年3月15日,“HOME × TIME”2019上海展开幕。“HOME × TIME”是葛斐尔“家”系列展览的第四部曲。在此前,HOME+HOUSE 2014上海展、HOMEASURE 2016上海展、HO!ME 2018上海展,分别从房子与家、家的计量尺度、家与自我发泄三种角度去诠释家的概念,展览的第四部曲“HOME × TIME”则是对家与时间的探讨。

展览链接:

“HOME × TIME”2019上海展

策展人:葛斐尔

展览时间:2019年3月15日—6月15日

展览地点: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775号新华联商厦西楼B1层

主 办: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

承 办: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上海国际创新材料馆

协 办:上海设计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在许慎《说文解字》当中记载,“家”为会意兼形声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可见家的概念在中国古典汉字当中趋向于“居”。一方面“家”有房屋之意,表物象;另一方面又有居住之意,可以表其作用。而在英文当中,“home”一词自身又带有“家庭”的含义。而在“HOME × TIME”展览之中,过分咬文嚼字或许并不有益于对展览的解读。在这里,家是有温度的,并非孤立的一栋建筑、一个地点,也不是被习惯于使用而不被触摸的四面墙壁。

策展人葛斐尔与其团队共同营造了“HOME × TIME”的世界,策展人曾介绍该展览“以独特的视觉展陈设计去重新定义‘人在家中关于时间的通感体验’”。展览运用灯光、投影、AI等新媒体技术尝试在家的概念当中重新定义时间,再使得观者重新思考家以及家人甚至自我。在展览中,时间不再是一个线性的单向运动,而是可以被观者站在更高维度所感受和反思的存在。时间从来不会割舍掉家中的任何一件物品,包括身处其中的居住者以及居住者的家人。在当代,人们往往忽视掉时间的概念,展览尝试通过四个主题词——旅行、交心、节气、睡眠,重新唤醒人们对于家和时间的认识。以下,笔者将依照展览主题通过这四个部分分别介绍。

珍珠海 8×2×2.3m

一、旅行

《珍珠海》位于展厅西侧,由无数个灯泡构成。与家人旅行一直以来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旅行需要的时间和金钱往往让身处快节奏的人群望而却步。《珍珠海》是用灯泡在家中构成的景观,由大量发光的“珍珠”有层次地堆叠而成。参观者在展厅的家中就可以与家人体验到置身海洋的拟真感受。

人们小的时候常会设想,如果有时间机器,要穿越时间去看看未来的世界。《写给未来的你》这一作品,尝试唤醒人们时间穿越的愿望。在这里,艺术家们没有把作品本身过度地复杂化,用布料做成长长的隧道,意为可以时间穿行的虫洞。如果可以穿越时间,会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是否想要弥补什么?

在展览中,有件作品被称作“人类无法做出的花瓶”。《贝塞尔花瓶》并非由玻璃制作师制作,而是由一位人工智能研究者Jia Zhuang和Design Master公司共同创造的。艺术品利用人工智能计算,通过贝塞尔偏微分方程插值生成的曲面使每一个点的连接平滑自然。贝塞尔曲线的有趣之处更在于随着点有规律地移动,曲线将产生皮筋伸引一样的变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策展人将该艺术品列于旅行这一部分,在《贝塞尔花瓶》上,表面的起伏与平滑的线条更像是旅途当中的自然景观,有山川,有沟壑,有平原,有海洋。在移动过程中,旅行者的足迹亦如贝塞尔曲线那般,连接着每一个点。

二、交心

贝塞尔花瓶 玻璃 高25cm 直径17cm 图片来源于Design Master公众号

像孩子一样游戏 装置 2×2.3×2.3m

挂蛋隧道 5×3.7×2m

外婆家 4×3×2.2m

与家人有效的沟通 6×3×2.3m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与家庭成员沟通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一言一语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饱含信息。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越发熟练,传递方式越发简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入的沟通也逐渐流于表面。《与家人有效沟通》是一个极富概念意义的艺术作品,作品营造的是与家人沟通的环境,也是在虚拟沟通的过程。风扇吹动上方的薄膜似有节奏又无规律可循的运动,更像是与家人沟通缓缓深入的过程,四周的镜子让薄膜的运动得以复制,沟通不断展开,由交流到交心便是这样随机又有趣。

与《与家人有效沟通》不同,《像孩子一样游戏》这一作品主题并未给参观者出难题,如作品名所言,艺术家告诉大家“请像孩子一样游戏吧”。如此直白的主题得到落实仿佛艰难许多,成年人多对于“游戏”有着刻板的定义,不是幼稚的低龄儿童的叠积木,就是当今流行于电子设备的网络游戏。对于孩子那般抛却烦恼的游戏方式,大多嗤之以鼻。在《像孩子一样游戏》作品当中,观者通过沉浸式体验,以儿童的视角去定义游戏。游戏是孩童沟通的方式,简单有效,移动着作品中的国际象棋,也玩玩属于大人的“孩子游戏”。

三、节气

家会经历酷晒与风霜,日复一日,经历春夏秋冬。在家中可以十年如一日地复制前一天的生活,当然,也可以给家增加一些仪式感。“节气”部分恰好呼应“HOME × TIME”在端午节期间的展览。《陨石粽子》就是这样一个作品,艺术家将成千上万的球体当作陨石,如生活中琐碎繁杂的事件一般炫目。如果这些事件具象化,在一年中抽出一天时间把它们放在一起,便成了这个家专属的节日。吃过端午的粽子之后不妨来一颗“端午的鸭蛋”——《挂蛋隧道》。该作品致敬传统又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将蛋放入网兜更像是传统习惯,而将传统元素置于科技感极强的时空隧道中,或许是家中新旧元素更替过程中的冲突与进步。

每逢过节,免不了与家人在长辈家度过。也许人们在成长中渐渐模糊了对长辈的回忆,然而忽而见到某件老东西,不由得引起思绪的连锁反应,想起自己的“外婆家”。在笔者印象中,外婆是包容的,她的生活总是慢节奏的。在外婆的家中,我们见不到good design,但外婆家中的每一样东西又如此恰到好处。在充满科技感和设计感的时代,传统又将何去何从?外婆家成为每个人深藏在心中的HOME。在“HOME × TIME”的《外婆家》中,可以看到老式的写字桌、发黄的玻璃灯和外婆在手中常常颠动的簸箩。在悠悠夕阳色的灯光下,仿佛可以伴着门外的低声鸡鸣眯一觉。

陨石粽子 6×3×2m

奇异的梦境 5×2.3×2.2m

四、睡眠

把一天从中间划开,一半是深夜一半是白天。把人生从中间划开,一半是醒着一半是睡眠。在家中,睡眠是最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做梦也是绝对私人化的行为,每个人都做着属于自己的梦。如果我给你的梦按下暂停,再去逛逛会怎样?这个假设在《被静止的梦》与《奇异梦境》中得以实现。在“HOME × TIME”营造的“梦的空间”就如意识流的童话故事,物象可以是飘浮的,没有重力也不遵从于物理定律,永远想象不到下一个情节是什么,可以观察到梦的细节,还可以与家人实现梦的交流。鸟可以从门窗飞出,牛奶杯可以倒出北极熊。在这里“存在即合理”却又不必深究其缘由。

梦是奇妙的世界,在梦里可以与任何人对话,甚至自己。《梦境对话》观者通过与光影的互动进行本我与自我的对话。同时也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对话,本我就像自我的影子,无时无刻不在,无法摆脱却又无法触摸。在家中,与我们相处的不只有家人,还有自己。

展览在紧凑的布局中把握节奏,每一件展品都实现了与观众有效的互动。展品主题看似天马行空,却有着人文主义精神。然而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同时,究竟是被观众用作社交软件的背景之物,还是审美对话的艺术作品,或许见仁见智。

“HOME × TIME”一方面重新定义时间与家的概念,另一方面也在唤醒人们对于家庭中被当作常规性习惯的习惯。展览让家的习惯变得有趣,也旨在让生活焕发生机。不得不说,在“HOME”四部曲当中,看到了策展团队对于改变“家”的执着。艺术家们先后投下的四颗“家”的种子,将在观者心中如何生长,也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策展观者外婆家
回外婆家过年
《策展哲学》
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与学术发展第二届“策展在中国”主题论坛纪实
去外婆家
端午节观龙舟赛
关于策展
国内当代独立策展人生存状况报告
喂猪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