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15 12:49方安宁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智慧

季 丹 周 瑾 李 华 方 琼 方安宁

“智慧课堂”是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涵盖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的智能、高效的课堂。APP辅助教学以APP平台为枢纽,方便师生在《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与“学”上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师-生间、生-生间的良好互动。学生可以利用手机APP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充分把握各章节知识点,并根据实际需求在线选择需强化的知识。

1 智慧课堂的发展现状

伴随当下的泛在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字环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能实现个体的全面及个性化发展。在我国新一轮以素养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改革来临之际,教育改革的目标转向了培养学习者个体化、全面的发展[1]。智慧课堂的功能价值被重新界定,回归智慧教学的本质——以数据智慧贯通终身,实现学习者可持续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使得学习者的需求不断被尊重、被支持、被满足。

2 构建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的意义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但其研究内容抽象难懂,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若教学过程仍然停留在照本宣科及灌输重点方面,显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对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2]。

本校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的构建,以构建有利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引,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旨在探索解决本门课程在传统医学教学中手段单一、直观性和趣味性不强的弊端,实现真正的课堂价值。

3 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3.1 构建《组织学与胚胎学》数字化教学平台 建立数字化平台包括:构建教师队伍,确立教学大纲,上传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实验指导、教师教学录像等。《组织学与胚胎学》属形态学范畴,各组织器官以及人胚形成的图片观察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上述建设基础上我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资料,扩充适应医学教育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图片素材库,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组织切片以及胚胎大体标本资源,运用数码技术如数码显微镜等进行拍摄,然后对图片素材进行加工并存档;另一方面,收集国内外最新的、适用于教学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对典型图片进行扫描、编辑、分类并存档。充分利用《组织学与胚胎学》图片素材库的素材,依托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制作理论及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动画以及相关教学视频。以课程标准为纲领,按章节目录将教学内容分成多个理论知识和实验版块,方便“教”与“学”。

3.2 构建和完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模型 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模型设有学生平台、教师平台和管理平台。学生通过移动终端APP查找相应班级,并用学号、密码登录进入学生平台,下设作业系统、互动教学系统、资源库系统等。学生通过登录APP,查看课前教师已按《组织学与胚胎学》章节目录布置并推送的预习内容如PPT、动画、思考题等,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完成预习工作。课中及课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学习情况,在线选择需要强化学习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学习和再学习,同时学生还可通过APP发布在线信息,就疑难问题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获得老师的讲解和指导。教师登录后,进入教师平台,下设在线备课系统、作业系统、互动教学系统、资源库系统、教学评价系统等。可进行网上备课,上传课件供学生预习,同时在线布置作业、答疑、学生管理,并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信息。通过APP及时掌握并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及考核情况,考核成绩也通过APP平台发布。此外,管理员登录管理平台后,可进行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实施对平台的数字资源进行更新及管理等。

3.3 构建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多元评价体系 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包含多元化的课堂评价,除了支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支持学生互评、组内及组间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等,它将获得来自于更多相关主体的评价数据。《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教学系统的常态化应用,可以收集学习者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及反馈信息,引进大数据分析方法挖掘数据的深度,提升教学活动的自我更新及进化,推动课堂评价从阶段性的静态评价转向全过程的动态评价。

3.4 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的实施 围绕学生的学习曲线合理安排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模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全面的个体化的发展。课前,教师通过虚拟情境、问题激发,引导学生预习、探讨教师推送的预习材料和测验;课中,通过平台进行立体化的交流和互动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及重点问题展开重点学习及讨论,并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手段,如头脑风暴、投屏、弹幕、手机实物展台、游戏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通过APP平台布置课程作业,帮助学生形成对章节知识的整体掌握,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后仍然存在的疑惑并给以解答,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且通过教学平台的实时评价功能,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3]。

4 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经验

基于APP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学生通过实名认证申请加入。学生将预习及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发现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给予解决,或者通过平台提供个体化的指导。为了进行课后的拓展学习,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我们运用蓝墨云班课的讨论区,实现与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互动的无缝对接,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课堂是无处不在的。此外,本课程移动智慧课堂受众范围广泛,既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工作人员;既可以是全日制医学生,也可以是参与农村在岗培训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上获取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完全相符,这就需要进行审查并进一步编辑,摒弃过时的、错误的知识点,形成有实用价值的新知识点,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重新编辑后的知识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4]。

智慧课堂的实施中,因课堂中时有手机参与,如签到、发布头脑风暴、投票等环节,这既对于上课时学生能否在“该用时用得上,不用时放得下”提出了高要求,也对教师能否掌控课堂全局提出了高要求。此外,对于课前的习题,有部分同学直接在网上搜索答案而忽视了课本内容及习题要求,往往会造成信息不准确的现象。少部分学生因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欠佳等,在课前资料预习不充分的情况下,活动的参与性与配合度不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班课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在线交流、课堂讨论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做到因材施教。

基于APP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智慧课堂模型的构建,更利于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增强求知、归纳和总结的能力。通过APP支持智慧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便捷、全面的收集数据,引进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挖掘数据所包含的深度内容,为未来课堂环境的构建及教学发展的数据库收集必要数据资料,促进教学活动的自我更新及进化。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智慧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乳腺乳头状病变超声引导活检所致病理组织学低估的分析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