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15 12:49王祖惠李正姐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肺急诊科驱动

王祖惠 李正姐

作为一种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护生和工作。在教学中主要以完成任务为主,对护生岗位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任务驱动的方法是教师安排探究学习任务给护生,护理学生积极参考材料构建自我知识系统。急诊科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在临床带教中应用任务驱动法,能很好地提高护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帮助护理学生掌握更多急诊科护理技术。

1 任务驱动教学概述

任务驱动的方法是由教师安排探究性学习任务给护生,护理学生积极参考材料构建自我知识系统。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每一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老师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既能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教学,还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1]。它要求教师安排具体任务,然后学生提出问题,通过交流和探索,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护理专业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新知,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急诊护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现代护理教育观,带教的立足点应在于护理教育的目标任务;其次,对临床的护理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终末考核环节,从而构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 任务驱动法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1 设计和提出任务 ①第一阶段:任务设计。结合护理学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目标,将课程合理划分为多个模块。在模块中巧妙地隐藏有趣味的任务,将护生探究知识和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例如,在“现场心肺复苏”的教学中,可以创建以下教学情境:李某,40岁,男,因溺水20分钟,发现后被人救上岸,患者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进行急救,但患者终因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②第二阶段:提出任务。对于上述情境中的患者,为什么医务人员赶到现场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但最后患者还是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呢?通过设置上述问题,激发护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讨论,护生总结以下原因:抢救未成功的关键,是错失了抢救的黄金时间。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用图片展示另一个情境:一个老人走在路上,忽然发病倒地不起。再设计以下问题:作为护理工作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你能否对该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呢?通过提问,激发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自身带入情境中。教师提出任务,使护理学生能够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正确掌握技术[2]。

2.2 分析和实现任务 ①第三阶段:任务分析。在老师给出具体任务后,将指导护理学生分析任务。首先,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急救意识,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成功抢救的关键是抓住救援的黄金时间。一方面,需要及时识别心跳骤停,一旦出现这种症状,应立即行现场心肺复苏术;另一方面,需要操作者精通现场CPR操作。②第四阶段:任务实现。这项任务可以通过模拟岗位情景,将护理角色转变为医院急诊护士来实现。以“现场心肺复苏术——基础生命支持”为例,例如,在任务实现过程中,教师先进行讲解和教学,然后播放心肺复苏视频,让护理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模仿操作,再分组练习。护理学生分为8组,每组选择两人,进行示范操作和术后复查。教师发现并指出护理学生在实际的心肺复苏术中可能犯的最常见的错误,继而再进行强化性练习。

2.3 相关理论知识学习 “现场心肺复苏术——基础生命支持”包括 3个部分:A—开放气道,通过手法将病人的气道开放完全;B—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C—循环复苏,行胸外心脏按压。

2.4 相关技能及训练 安排护理学生学习现场心肺复苏术操作技能。首先,老师亲自示范,护理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进行思考;然后,分别播放单人心肺复苏和双人心肺复苏,督促护理学生仔细查看视频,然后进入模仿阶段;再次,开展分组练习,教师通过对护生的训练认真观摩,由教师适时指出护生出现的和常见的问题,仔细讲解并再次观看视频,开展强化训练。护理学生需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相互合作,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

2.5 技能评价 反馈护生学习状况的一种最佳方式,就是评价。有效评估的使用可以直接反映护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评价,可以培养护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现场心肺复苏培训课程,在8个小组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护生作为代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其他护生观看后评价,对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护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3]。

3 任务驱动学习法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3.1 护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不高 刚入院的护生,正处于过渡期,从事繁杂的护理工作时,常常会有不稳定的情绪。同时因为社会的期望值低,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茫然无措。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以为护理工作就是对医嘱机械地执行,辅助医生工作。不能全面了解临床实习的重要性,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机会。缺乏主动性和对工作的热情,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被动工作。缺乏自律性和慎独精神,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急诊科未能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使护生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4]。

3.2 传统带教方式的影响 现阶段,国内护理业对护理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还存在。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教学方法单一,未能突出护生的主体地位,护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3.3 评价方式不科学 传统教学强调“单一战斗”,很容易制约护生的表现。个别护理专业学生混水摸鱼,对整体教学效果有影响。

4 改进任务驱动法带教的措施

4.1 完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护生为核心,侧重点在于使护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对教师的责任感、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思考和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急诊病房还可设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对患者最喜欢的护生进行选举。通过患者对护生服务态度的情况的搜集,一方面,能科学的评价护生的服务情况,另一方面,还能将护生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

4.2 培养护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首先,在急诊科护理部,应定期组织多种活动,如角色互换、角色饰演、临床情境等,进一步扩大护生实习的空间和时间,增加实践的可操作性和丰富性,充分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理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急诊科模拟病区进行构建,通过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以更好地培养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营造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和举办讨论会等方式,指导护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传授给学生相关的护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5]。

4.3 完善科学的评价系统 首先,定期举办教师和护理学生座谈会,提供交流的平台。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收集护生对教学的意见。其次,教师及时掌握护生的心理状态和实习情况,以期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在座谈会上,护理学生可以展示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每周开展小组讨论,讨论会中鼓励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析,既能对护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能不断发现和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通过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最后,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系统,让护理专业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学习需求,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开发了护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是以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身份出现,护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现了因材施教,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每个学习者都将学习视为一种乐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和改革,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心肺急诊科驱动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