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文化负载词教学

2019-03-15 13:50余夕平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学习者

余夕平,顾 军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Ned Sleelye (1988)在《Teaching Culture》一书中提到: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To help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culture connotation of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target language.”(增强学习者对目的语词或词组文化内涵方面的了解)。[1]所谓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提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能力。[2]也就是说,语言习得过程中想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尽可能地习得语言所负载的内容。作为负载着“内容”的文化负载词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李雪君(2015)所说:“对文化负载词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成败”。[3]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自许国璋教授(1980)在《现代外语》上发 表Culture 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以来,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文化负载词(也被称作 “文化词汇”“文化词语”“文化词”等)的界定,国内学者众说纷纭。廖七一(2000)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中认为它“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4]这种承载了非常多的文化信息并且极具地域性、民族性的词汇,即“文化负载词(cultural loaded words)”。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廖先生的界定,例如胡文仲(1999)指出:文化词汇是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被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词汇层面上。此后,有部分学者认为文化负载词就是词位空缺现象,也就是源语中文化信息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语。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所谓的文化负载词,是指承载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呈现中华民族特征和彰显中国人民智慧的重要文化载体,反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特有意义的词汇。

(二)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如同对它的界定一样,学者们的意见不一,不过大多数学者都是在文化分类的基础上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汪榕培(2002)依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文化负载词分为政治层面的词、社会层面的词、颜色词、传说典故词、人体词、动植物词、食物词和其他词八个类别。[5]李雪君(2015)依据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对语言中文化因素的分类,将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文化词、生态文化词、语言文化词、社会文化词和宗教文化词。由于词语本身词义就具有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词汇量丰富且分类的标准难以统一,这些都阻碍了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二、文化负载词的教学原则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要求交际者尽可能多地掌握目的语“文化词汇”及其内涵意义,这就需要外语教学通过直接有效的方法来不断充实。反过来,目的语教学可以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提升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强调文化负载词教学对于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基于本体研究和对比分析,对文化负载词教学提出一些有效教学原则。

(一)适度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循序渐进,适度教学,尽量避免使学习者产生文化入侵或推广文化的错觉,尽可能让中华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传播,让文化负载词在潜移默化中被学习者习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非敏感性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教学;其次,要控制好词汇量,注重词汇的复现率,对容易出现偏误且难以理解的词汇要不断地复习巩固。最后,根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由于学习者因为年纪、性别、性格的不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差异,教授的过程要尊重差异,在充分了解学生前提下开展教学,注重适度原则。要选择对方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和教学。

(二)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的建构材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要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文化负载词与一般的汉语词汇不同,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弄清在某个特定的时代、特定语境中的词语的表层意义和深层的内涵联想意义,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特殊处理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新词还要重视时代赋予一些旧的文化负载词时代意义。教材也要坚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词汇表,从而保持学习者汉语学习的热情并激发学习者新的学习兴趣。

(三)语义对比的原则

文化负载词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教学过中要进行语义对比,并且通过语对比确定教学重难点,预测偏误。所以我们坚持共时和历时对比,为文化负载词“减负”。 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讲解,既不夸夸其谈地讲空洞的文化也不纯粹讲解语言知识。减少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不适应感,在进行文化负载词的教学时,要有语义对比意识,要自觉地将自己置于跨文化交际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文化负载词的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假说是拉多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假说,其主要观点是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中的异同来预测第二语言习得的难点和易产生的错误,以便在教学中采用强化手段突出重难点,减少避免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中国文化负载词源于语言文化中的图式在译语文化中出现相异或缺省,译者很难激活或填补这个空缺。”[6]文化负载词在教材翻译中会出现相异或缺省的现象,同样某些文化负载词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其特殊性而成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所以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进行文化负载词教学尤为重要。从词汇的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四个方面来看,语义方面的不同对文化负载词的教学影响最大。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词汇,得出文化负载词的成因,第一是词汇基本义上的差别;第二是由于词汇的附加义不同;第三是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词汇空缺。[7]通过语义对比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负载词的教学。下面主要探析词汇空缺和词义同中有异两种情况下的文化负载词教学。

(一)词汇空缺

“诸多的词汇空缺现象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8]词汇空缺即在一种语言结构里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里并没有出现与之相对应的概念。由于生活环境、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等不同,导致了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而出现了语言、文化、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差异。例如,在杨寄洲《汉语教程》里出现的“大锅饭、出洋相、算盘、旗袍等”都是词汇空缺的现象。[9]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相关词语的讲解、操练和复习巩固。

(二)词义同中有异

从事跨文化交际时不仅要注意词的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需要随时随地注意词的内涵意义。同样以《汉语教程》中的文化词汇为例,教材中共录入3300个生词,其中文化词汇440个。[10]对于其中颜色词“红、黄”的教学,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对它的基本义进行讲解,而忽略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红色代表了热情、幸福、喜庆和欢乐。所以在中国有“红包、开门红”的说法。但是在英语国家,“red-light distract”带有贬义色彩意义的表达。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黄色在中国代表了色情。所以在颜色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其负载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对于英语国家的学习者,如果不去讲解词汇背后蕴含的感情色彩,可能会导致其对目的语文化产生误解,进而导致交际过程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四、结语

“文化负载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负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各个方面对语言的影响和渗透。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文化负载词的教学应该是通过对比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异同之处,分析其文化成因。利用“同”来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指出“异”以防止语言学习中的“负迁移”。语言文化负载词教学是跨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文化负载词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学习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